人民網首頁

      近日,介休市委書記張鵬就“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介休是如何引導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如何深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確保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介休將如何貫徹落實省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接受了人民網專訪。

      專訪中張鵬書記表示,介休作為晉中乃至全省的經濟大市、工業大市,要推動省、市黨代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必須深刻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的實踐要求,全面理解“關鍵是全方位推動”“核心是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把省、市黨代會精神轉化成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悟得透的道理、真抓實干的行動,爭當學習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專訪內容
1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介休是如何引導全市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

2
張鵬

依托豐富紅色資源,傳承弘揚革命傳統,賡續紅色精神血脈,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全方位推動介休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

<div

介休市四套班子領導在綿山抗日民主政府舊址重溫入黨誓詞。

——“學”字走心,在感悟真理偉力中把穩思想之舵。堅持以上率下。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市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和常委會“第一議題”,組織開展市委常委班子專題學習暨市委中心組學習19次﹔縣處級領導干部開展專題交流研討16次﹔由我帶頭講黨課,全市累計開展專題黨課900余場,受眾3.6萬余人。堅持現場觀摩。制定《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工作規則》,定期巡回指導,組織全市各單位赴亮點單位觀摩學習,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堅持廣泛宣傳。組建“1+14”理論宣講團,開展各類宣講380余場,覆蓋黨員群眾和師生5.2萬余人,舉辦各類慶祝、宣傳、宣講活動200余場,“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進一步厚植於黨員群眾心中。

——“悟”字著手,在營造濃厚氛圍中鑄牢政治忠誠。增強政治自覺。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歷史養分,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賡續紅色血脈。依托中共介休市委第一支部黨史陳列館、介休綿山抗日民主政府舊址等本地紅色資源,推出黨史學習教育打卡點、路線圖,累計接待參觀學習達6.5萬人。邀請綿山“抗日十姊妹”后人返鄉座談,面向基層發放收錄35位本地英雄事跡的《旗幟》一書,出版《中國共產黨介休歷史》三卷本,完成《光輝歷程 介休記憶》大型畫冊,拍攝“百年征途·介休初心”專題片,在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中,砥礪精神品格,集結奮進力量。

——“辦”字為要,在體悟為民情懷中擔當初心使命。創新實踐活動。開展“我為轉型蹚新路建言獻策”自選動作,開辟《建言獻策金點子》專欄,累計征求7方面500余條“十四五”規劃意見建議。一線服務群眾。汛情期間,各級黨組織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黨員責任堤”,開展“黨員聯系戶”,先后成立20余個防汛臨時黨支部,1萬余名黨員自發組建300余個排險小分隊,一線參與抗洪,持續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民生溫度”。

——“干”字托底,在牢記殷殷囑托中開創發展新局。堅持將黨史學習教育中激發出來的熱情激情,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強大力量,推動我市“十四五”轉型出雛型開好局、起好步。圍繞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力打造十個百億優勢產業集群,加速洗煤產業“減優綠”發展,推動焦化產業綠色升級,10座煤礦啟動智能化建設,3處重要場所實現無人值守﹔現代物流成為新的產業支撐,貴恩博公司實現營收指數級增長,平台流水突破120億元。圍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大力度推進開發區工作和“承諾制+標准地+全代辦”改革,持續擦亮營商環境“介休品牌”。

1

介休如何深入了解群眾‘急難愁盼’,確保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

2
張鵬

要求全市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強化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的具體行動。

<div

介休市金融路小學揭牌啟用,標志著該市教育“擴容提質”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突出“我”字,走好“察民情訪民意”為民辦事“第一步”。為群眾辦實事,各級黨組織都是謀劃者、推動者,每個黨員都是響應者、參與者。自覺把“我”擺進去,才能明確為民辦實事的主體責任。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全部建立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通過包聯基層聯系點領辦任務72項,已完成59項。市委常委以上率下,深入各自聯系點開展查訪活動,扎實開展“六個一批”,梳理牽頭落實重點工作任務15項,帶動全市鄉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深入一線開展相關調研6000余次,梳理形成“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工作任務303項,出台措施332條,目前已完成261項。同時,依托《領導留言板》社情民意通道、“民生介休”訴求保障大數據平台,主動關注網絡民情民意,推行基層治理“666工作法”,累計處理民生訴求4萬余件。

——聚焦到“事”,抓好“辦實事”這個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為群眾辦實事,就是要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切實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聚焦鄉村振興,出台《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加速“特”“優”農業發展。聚焦普惠民生,大力實施總投資23.2億元的學校擴容、醫療惠民、安居工程等12個重點民生項目。聚焦基層治理,市委常委各自領辦1件疑難信訪問題,推動信訪問題依法及時就地解決。拓寬法律援助服務內容,設立14個遠程視頻會見室,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矛盾糾紛“控新治舊”。聚焦振興老區,確定服務老區鄉村振興、老區發展等33項任務,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聚焦“急難愁盼”,開展“人人持証、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已培訓4550人次﹔建立4家省級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為戶外勞動者解決“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問題。打造全科網格,探索出“五一融合”介休特色基層治理新路徑﹔縣域醫改榮獲全國縣域醫共體建設示范獎,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新入列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建設,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突出“實”字,不斷健全“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始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既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切實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為民辦事的“履職清單”。

健全完善黨員干部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在全市普遍開展崗位學雷鋒活動,建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兩新”黨組織主動作為,融入基層黨建格局。防汛救災期間,廣大黨員自覺把防汛搶險和災后重建作為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要求的生動實踐,1萬余名黨員、千余名基層干部堅守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健全完善“解民憂、辦實事”工作機制。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民生問題,建立各級黨委政府、機關部門聽診會診制度,定期聽取委員代表、基層群眾心聲,結合“每月5號黨員活動日”,持續開展“察民情訪民意”工作,建立問需於民的征集機制。同時,不斷深化我市“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有呼即應”的便民服務機制,及時解決群眾關切。

健全完善為民服務清單管理機制。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一台賬三清單”,動態跟進調整清單台賬內容、工作舉措、責任人、完成時限等,實行群眾“點單”,黨員干部“接單”,各單位各部門按“訂單”生產,環環相扣解決好群眾的訴求。

健全完善學用結合長效機制。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將黨委(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三會一課”與“讀書班”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干部為民辦事的本領能力,形成解決一批民生問題的硬招實招,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1

山西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剛剛結束。那麼,介休如何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2
張鵬

介休作為晉中乃至全省的經濟大市、工業大市,要推動省、市黨代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必須深刻把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的實踐要求,全面理解‘關鍵是全方位推動’‘核心是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把省、市黨代會精神轉化成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悟得透的道理、真抓實干的行動,爭當學習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div

介休市“三個一批”項目落地,全方位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大力實施“1351”戰略。省黨代會報告中,無論是“三區三地”發展定位中“建設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先行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還是“改造提升煤炭、鋼鐵、焦化、化工等傳統產業”“提升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競爭力”“加快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亦或是晉中黨代會報告提出的“1221”戰略目標,都與介休發展緊密相關。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信心、堅定決心,堅定不移實施“1351”戰略,即:緊緊圍繞“全面振興崛起、挺進全國百強”奮斗目標,統籌做好打造十大百億產業集群、培育“十百千萬”市場主體、實施千億投資項目行動計劃“三篇文章”,加快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先行城市、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鄉村振興特色發展樣板城市、宜居宜業宜旅美麗幸福城市、山西中部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五市創建”,努力蹚出一條具有介休特色的轉型發展新路。

——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前三季度,介休“煤焦鋼化”等傳統產業增加值佔比64.7%,“一煤獨大”“一業獨大”問題突出,可以說晉中是山西的縮影,介休是晉中的縮影。對於煤炭等傳統產業,我們決不能簡單的一“去”了之,要緊抓轉型綜改、能源革命和千萬噸焦化產業集聚區等政策機遇,牢固樹立做大做強開發區理念,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全力抓好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全力抓好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加快昌盛、茂勝等項目手續辦理,推動華舜3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福馬炭材料4萬噸針狀焦等項目投產,打造焦炭、鋼鐵、新材料、文旅、現代物流等十大百億產業集群,進一步放大介休產業優勢、厚植比較優勢、形成新的優勢。

——集聚轉化創新資源。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扎實推進市校合作,主動融入全省“111”“1331”“136”等創新工程,實施好千億產業培育、全產業鏈培育、成長性企業培育、未來產業培育“四大工程”,在煤化工、新材料、現代物流、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前瞻布局、創新引領,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從一到多、發展壯大,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努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山西中部城市群國土面積、常住人口、生產總值分別佔全省的12.6%、24.8%和31.8%,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發展水平最高、創新要素集聚最密、基礎設施承載能力最強的區域。我們要搶抓機遇、取長補短,緊緊圍繞全省“一群兩區三圈”和晉中“一谷兩區兩翼”區域發展布局,重點建設城市群南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打造以精細煤化工、新材料機械制造為主導的新型工貿城市,進一步加強城市群協作配套,實施錯位發展戰略,不斷提高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

——深化關鍵領域改革。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環境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全面落實中央、省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舉措,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和國企國資改革,深入推進“承諾制+標准地+全代辦”改革,建好用好新簽約的42家高校合作基地,真正用創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和超常規的舉措,全力破除制約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更大程度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總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搶抓機遇、真抓實干,不斷提升介休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爭當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山西篇章作出介休貢獻!

1

10月初,介休遭遇連續強降雨,關於汛期災后重建,推進情況如何?

2
張鵬

汛情發生后,介休市委、市政府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省市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指導搶險,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聞汛而動、晝夜奮戰,累計出動防汛人員4.27萬人次、機具1.2萬台次,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div

介休市宋古鄉南橋頭村災后安置裝配式建筑房屋施工現場。

——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全面動員部署。成立由我和市長任雙組長的災后重建領導組,制定出台《關於災后恢復重建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15方面28項具體落實舉措,全面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各項任務落實。市級黨政班子成員全部深入各鄉鎮(街道)包保指導、排查隱患,累計慰問群眾800余戶,解決各類群眾反映難題2000余條,一線推動災后恢復重建。組建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專項督查小組,對鄉鎮(街道)、市直部門災后重建工作開展全覆蓋督查,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作為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以考核倒逼工作落實、任務落實、責任落實。

——迅速啟動災后重建,恢復生產生活。全面落實保交通、保供應、保供水、保供暖、保防疫“五保”要求,目前138處水毀道路除萬關線封閉搶修外全部通車,全市供水供電全部恢復,肉、蛋、奶、蔬菜及各類民生商品正常供應,成立4個災后防疫指導組和5支專業消殺隊伍開展多輪次、全覆蓋消殺,確保災后無大疫。特別是將受災農房重建修繕作為當前農村工作中壓倒一切的大事,研究制定《介休市農村因災受損住房修繕重建工作方案》《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捐贈及下撥資金使用辦法》,堅持“一村一策、一事一議、一戶一議”,對全市5254戶因災受損房屋逐戶排查比對,其中,一般損壞較輕的1617戶、一般損壞較重的2879戶、嚴重損壞和倒塌的758戶﹔截至目前,因災受損農房修繕重建補助資金已撥付3678.20萬元,災后修繕重建全面提速推進。

——助力農村企業復工復產,全力解決難題。恢復農業生產,全市完成秋收面積27.6萬畝、完成率98.8%,冬小麥3.5萬畝搶種工作已全部完成,市財政緊急拿出100萬元用於315座設施蔬菜損毀修復,確保穩產保供。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對13.23萬畝受災農田加快政策性保險理賠,全力幫助受災群眾擺脫困境、渡過難關。推動復工復產,組建工作專班對福馬炭材、安泰集團、凌雲生物等受災嚴重企業開展駐點幫扶,因汛情關停的14家煤礦、5家危化企業、1個景區和8個在建項目已全部復工復產,有力保障了全市經濟平穩運行。

——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兜牢民生底線。截至目前,我市收到各類災后重建資金8640.71萬元,爭取國開行、農發行應急貸款1.5億元。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建立資金撥付專門通道,及時按要求分配下撥到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各相關單位,一並將定向社會捐贈資金撥付到位。10月18日提前啟動冬季供暖,綜合採取集中供熱、“煤改氣”“煤改電”、區域集中供熱、優惠電價等方式保障群眾供暖需求,全市城鄉清潔取暖覆蓋率達75%。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站位、科學統籌、綜合施策,堅決按時保質完成受災農房重建修繕任務,堅決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全力沖刺全年各項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