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廣武號”高鐵列車沉浸式體驗山陰文化魅力
3 /6

乘“廣武號”高鐵列車沉浸式體驗山陰文化魅力

廣武明長城
3 /6

廣武明長城

廣武國際滑雪場
3 /6

廣武國際滑雪場

萬畝富硒有機旱作農業基地
3 /6

萬畝富硒有機旱作農業基地

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
3 /6

桑干河國家濕地公園

山陰縣城
3 /6

山陰縣城

打造靈秀古城 建設新韻山陰

持續上揚的經濟曲線、奮進有為的豪邁士氣、洋溢幸福的燦爛笑容……新韻山陰絢麗多彩。山陰縣做深做實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項目建設、鄉村振興、民生實事辦理等重點工作,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近年來,山陰縣做足做優“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文章,持續推動煤電傳統產業蝶變升級、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全力構建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內在競爭力充分的現代產業體系。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夢路上再出發。下一步,山陰縣將錨定“兩個基本實現”目標不動搖,進一步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奮發進取、真抓實干,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陰篇章。

聚焦 · 山陰

| 打造靈秀古城 建設新韻山陰 |

山陰縣:雙輪驅動優化靈活就業生態

  • 在就業市場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靈活就業已成為山陰縣勞動者的重要選擇。當地人社部門通過搭建就業服務平台、完善社保保障體系“雙輪驅動”,實現靈活就業群體“就業有渠道、保障有支撐”,讓外賣騎手、家政人員、電商創業者等群體在靈活就業賽道上穩步前行,為縣域經濟注入蓬勃活力。

    如今的山陰縣,靈活就業群體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因子”。從穿梭街巷的外賣騎手到上門服務的家政人員,從直播帶貨的電商創業者到承接零散工程的技術工人,多元化的靈活就業形態不僅拓寬了勞動者的增收渠道,更有效填補了傳統就業市場的服務缺口。

山陰縣:以豐收之名 赴鄉村之約

  • 金秋送爽,碩果飄香。9月23日,以“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5年山陰縣農民豐收節在合盛堡鄉黃花梁萬畝富硒有機旱作農業基地舉行,現場熱鬧非凡,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此次豐收節,全縣各鄉鎮帶來了各具特色的農產品,有顆粒飽滿的富硒小米,色澤鮮艷、口感清甜的各類水果,還有新鮮嫩綠的有機蔬菜等,展台上營養豐富的燕麥片、清新宜人的艾草產品、香甜可口的番茄汁等經過深加工的產品,充分展現了山陰縣農業產業的豐富多樣與蓬勃發展。

美麗 · 山陰

| 打造靈秀古城 建設新韻山陰 |

信息 · 山陰

| 打造靈秀古城 建設新韻山陰 |

光影繪就山陰廣武長城壯美畫卷

2025山陰長城影像季頒獎儀式暨山西廣電廣武長城影視基地首部中短劇開機儀式在朔州市山陰縣舉行。活動現場,攝影師、短視頻創作者及文旅從業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証影像與文化交匯的高光時刻。

活動當天,“山西廣電廣武長城影視基地”正式揭牌。基地首部中短劇《我家住在長城下》以山陰廣武長城為背景,聚焦當代青年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情感鏈接,結合本地風土人情與人文故事,進一步提升廣武長城的文化影響力和大眾認知度。

未來,基地將依托廣武長城獨特的歷史風貌與自然景觀,規劃建設創作中心、數字影棚及沉浸式展覽空間,常態化舉辦影像創作營、文化論壇等活動,打造全國長城主題影像創作高地。

沿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看山陰

沿著山西長城一號旅游公路,進入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抬頭望向廣武鎮南、雁門關北側的翠薇山山頭,“廣武長城國家文化主題公園”幾個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山陰境內的廣武長城,東臨雁門關,西瞰寧武舊城,南通五台勝境,北達雲岡石窟,全長29467米,是國內長城的珍品,極具歷史文化研究和旅游觀光價值。

隨著廣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推進,及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沿線的生態修復,山陰縣正著力打造旅游康養度假基地、長城文化展示基地。

“警網”深度融合 共筑平安山陰

“警網融合”是新時期加強基層治理的重大措施。山陰縣堅持“黨政領導、政法協調、公安指導、部門共建”的“警網融合”新模式,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群眾訴求解決在當地,進一步提升全縣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 山陰縣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加快完善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和村(社區)警務室一體化建設。目前,12個鄉鎮綜治中心全部進駐了派出所窗口,著力實現“警網融合”雙向賦能、融合共治,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奠定堅實基礎。

山陰:長城腳下萬物新

來到明長城腳下,巡護員郝中華夫婦正在巡護長城。“我家就在長城腳下,我們巡查的這段大約有10裡地,一上一下步行的話,一個月巡查4回。邊走邊看長城詳情、邊拍照,看有沒有破壞的地方“2012年,郝中華帶著妻子把家搬到了山上,加入到巡護長城的隊伍中。

位於山陰縣境內的廣武明長城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軍事防御工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近年來,當地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並重,多措並舉活化利用長城文化,以文化養文化,打造廣武明長城IP,讓長城精神融入當代。

踐行"楓橋經驗" 山陰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

山陰縣召開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研討交流推進會。會上,全縣各鄉鎮政法委員圍繞全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培訓,談心得體會和收獲。

根據要求,該縣將按照深化“化解矛盾糾紛,助力轉型發展”專項行動要求,推廣運用好“炕頭+地頭”工作法效應。用好調解、信訪、訴訟“三個手段”。堅持“信訪打頭、調解為主、訴訟兜底”,分工協作、綜合施策,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把“調”貫穿“訪”和“訴”全過程,推動信訪量和訴訟量在源頭上得到控制、過程中大幅減少。

2 / 7
  • 1
  • 2
  • 3
  • 4
  • 5
  • 6

高清大圖

| 打造靈秀古城 建設新韻山陰 |

教育高質量發展

| 打造靈秀古城 建設新韻山陰 |

山陰縣與忻州一中簽約 開啟合作辦學新篇章

7月13日,山陰縣舉行與忻州市第一中學合作辦學簽約活動。簽約活動中,校長陳漢明向山陰縣授予“陳漢明名校長工作室”牌匾,山陰縣副縣長郭東申與陳漢明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山陰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高瑞龍與陳漢明在山陰縣第一中學共同為“忻州市第一中學合作學校”揭牌,標志著雙方正式邁入合作辦學、共同發展的新階段。

此次山陰縣與忻州市第一中學合作辦學,既是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更好滿足群眾“上好學”期盼、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生動實踐。

據介紹,本次合作通過跟崗學習、管理升級、教師培訓、資源共享、優生培育、網絡教學六大工程,有力促進教學隊伍和教學質量提標提質。

下一步,山陰縣將充分利用“陳漢明名校長工作室”這一“國字號”平台,學習借鑒優質教學資源、先進治學理念,做大做強“一中”品牌,為山陰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提供有力支撐。

金秋谷穗黃

| 打造靈秀古城 建設新韻山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