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紅燈籠照亮紅火光景

2020年01月14日07:42  來源:山西日報
 

“加把勁,下午發完貨咱們發工資!”村黨支部書記王永安一聲吆喝,陵川縣附城鎮豐西村村口的景豐燈籠廠車間裡歡騰起來。“我給我娃早就瞧好新衣服了。”“我家那口子讓多割點肉。”聽著婦女們的拉呱,在一旁裝箱的王永安樂得直不起腰。

雖然“還欠著一屁股外債”,此刻的王永安卻是那樣的開心。春節臨近,燈籠廠到了生意最紅火的時候。“所有的燈籠賣出去,收入能有10來萬。這條路走對了!”1月13日,忙碌著的王永安一臉興奮。

2017年,在易地搬遷、醫療救助、光伏發電等國家政策支持下,全村128戶就有70戶貧困戶的豐西村脫了貧。然而,王永安和扶貧干部們卻並沒覺得輕鬆。“沒有好的產業帶動,不能持續發展,‘帽子’摘了又返貧怎麼辦?”建大棚、種連翹……這幾年,為了能讓大家走上長久的致富路,村裡引進過不少項目。但是,繞不開規模小、勞力少的症結,都沒見到太好的效益。王永安一籌莫展之時,2019年春節前,村裡老匠人送來的一對燈籠照亮了王永安的心。

“工藝不復雜,弱勢勞動力也能參與﹔市場不小,還不怕庫存、不怕過期。”王永安冒出制作燈籠的想法,也得到了扶貧干部和村“兩委”的支持。半年多的全國各地考察、學習,更讓他掌握了技術、認准了方向、下定了決心。

可是,想法是好,集體賬上沒錢,誰來投資?一開始就讓村民們入股,誰會願意承擔風險?“我個人帶頭。”2019年8月,帶著執念的王永安傾盡積蓄,貸上款、借上錢,加上扶貧支持資金,辦起了這家燈籠廠。

“真沒想到,我還能掙上錢。”坐在家裡的茶幾旁,58歲的村民韓金山正熟練地扎著燈籠架。6年前,韓金山患上肝硬化。干不了重活兒的他不僅帶不來收入,還成了家裡的負擔。在王永安的動員和教授下,村裡好幾個“老弱病殘”村民有了不用出門的工作。“我和老伴兒兩個人扎,一天掙100多塊哩。”韓金山笑著,臉上的皺紋聚成了一朵花。

村裡開起燈籠廠,原來一到冬天隻能“閑拉呱、打麻將”的十多位婦女走進車間、掙上了工資。“我們一天干六七個小時,能掙50多塊,還不耽誤接送孩子、給家裡做飯。”在車間裡給燈籠畫線的王艷霞說。負責纏裙工序的張建梅現在一天能纏300多個燈籠,每月收入2000多元。“這是熟練活兒,越干越快,越快掙得越多,越干越有心勁。”

靠燈籠致富,銷售是關鍵。憑著臉熟,王永安跑遍周邊村鎮,訂出去不少,但這遠遠不行。想到了開辟互聯網市場,王永安把在城裡工作的兒子、兒媳“逼”回了村。在他們的運作下,微信、淘寶、抖音等渠道紛紛建起來,質優價廉的“景豐燈籠”被賣到了全國各地,最遠還收到新疆的訂單,這幾天更是供不應求。豐西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苟文濤告訴記者,在幫扶單位——晉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聯絡下,有關景區也已開始接洽燈籠採購,“陸續帶來大訂單”。

織綸燈、羊皮燈、LED旋轉燈、吉祥如意燈、年年有余燈……站在挂滿各式燈籠的庫房裡,王永安的臉被照得紅彤彤的。“幾個月的時間就看到了效果。我敢肯定,很快就會有更多人積極參與進來。不光是參與做,還會有信心投資入股,共同把咱豐西村的燈籠產業做大做強,讓大家都過上紅紅火火的好光景!”滿面紅光的王永安說著,神採飛揚。(記者李志軍 王天曉)

(責編:麻潞、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