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西吳壁遺址入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2020年04月08日07:38  來源:山西日報
 

4月6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20項入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以耀眼的古代手工業遺址與夏商煉銅爐火名列其中。

按照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章程的有關規定,評選活動辦公室共發出選票223張,收到有效選票215張,回收率高達96.4%。根據投票結果,得票排名前20的項目入圍終評。

本次入圍“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位於絳縣古絳鎮西吳壁村南,地處涑水河北岸的黃土台塬上,南距中條山約6公裡。2018年至2019年,在多次勘察的基礎上,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了聯合考古隊,在西吳壁遺址開展了大規模考古工作。初步獲得了遺址范圍與聚落結構,了解到該遺址面積達110萬平方米,二裡頭、二裡崗期遺存分布面積約70萬平方米﹔中心區位於遺址東部,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兼有仰韶、廟底溝二期、龍山、二裡頭、二裡崗及周、漢、宋等時期遺存﹔其中以二裡頭、二裡崗時期的冶銅遺存最具特色,為研究早期冶銅業的發生、發展等學術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考古人員還復原出存放礦石、煉銅、燒制和儲存木炭、堆放廢棄物等與冶煉有關的多個環節、設施和場所。其中,二裡頭時期的遺跡主要分布在東部和中部發掘區,二裡崗時期的遺跡則遍布三個發掘區。西吳壁遺址還發現了二裡頭時期的木炭窯、二裡崗下層冶銅爐,以及二裡頭和二裡崗時期的其他冶銅遺物,與先前發現的冶銅遺存一起,豐富了西吳壁遺址的內涵,呈現出一種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冶銅作坊形態,為深入探索早期冶銅手工業技術及生產方式,乃至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與控制、開發、利用銅這種戰略資源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發現的冶銅遺跡與遺物,是中原地區時代早、規模大的冶銅手工業遺存,填補了青銅器產業鏈中的空白。(記者孟苗)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