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縣:黃河岸邊奏新曲 林下經濟好模式

2020年05月06日11:12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立夏時節,走進臨縣西部黃河岸邊的曲峪鎮前曲峪村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的林下養殖基地,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幸福圖景迎面而來。 隻見一片現代化的標准雞舍,掩映在紅棗林間,大片的林地裡數千隻毛色鮮艷、體態勻稱的華北柴雞正在爭先恐后覓食,“咯咯咯”的雞叫聲此起彼伏……

“我們養的雞吃得健康安全、葷素搭配,下的蛋營養價值高、質量保証,很受市場歡迎!”說起棗林下柴雞養殖產業,呂梁實驗中學駐前曲峪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薛波一臉的自豪。

前曲峪村位於黃河之濱,距縣城55公裡。全村總人口1090人,其中貧困戶412人,耕地面積848畝,全部被紅棗樹覆蓋。多年前,村裡人們依靠棗樹生活,日子倒也過得開心。不曾想,近年來,每年紅棗在成熟時受陰雨連綿天氣的影響,導致大量的紅棗霉爛,市場不景氣,越來越多的棗農棄下紅棗地走出大山另謀生路,原先紅火熱鬧的前曲峪村變成貧窮落后的貧困村。

2018年,身為呂梁實驗中學教務主任的薛波被學校選派為駐前曲峪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面對村裡缺乏集體經濟、村民收入微薄的現狀,如何使村民們脫貧致富成為薛波日夜思考的重大課題。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通過大量的調研走訪,借鑒自己曾經在浙江麗水旅游時接觸到的林下養雞產業模式,充分利用村裡原有的大片棗樹林優勢,在與第一書記、其他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支兩委班子反復論証后,於2018年底確立了以產業脫貧為抓手的集“棗林下柴雞養殖產業+棗林下肉牛養殖產業+棗林下蚯蚓養殖產業+黃河鯉魚養殖產業+果蔬採摘園產業”為一體的前曲峪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的林下經濟發展思路,並以“村民資金入股+村民土地入股+村集體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呂梁曲峪美麗鄉村田園開發有限公司。

“賺了的錢,全部歸入股村民所有,如果賠了,我來兜底,保証零風險,不損害股民的利益。”薛波介紹道。就這樣,經過多次開會動員,全村共有58戶村民用資金入股,資金總股金達18萬元。有89戶村民用棗林地入股,這兩類股東的村民總戶數達147戶,佔全村總戶數的40.8%,其中,有貧困戶42戶,佔比28.5%。

“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棗農變股東,通過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大激發了貧困群眾參股發展林下經濟的內生動力。”曲峪鎮黨委書記林濤說。

因地制宜,創新林下經濟新模式。解決資金問題后,薛波通過多方打聽、多地考察,最終從河北引進了5000隻種雞,於2019年4月底,建成了佔地20畝的紅棗林下柴雞養殖基地,由專人管理飼養。養雞基地的柴雞從去年8月25日起陸續開始產蛋。為讓柴雞吃得更營養、雞蛋質量更高,薛波收購了當地的玉米,種植了大片苜蓿草,利用當地滯銷的紅棗,還養殖了蚯蚓,形成了“玉米+麥麩+谷糠+紅棗+苜蓿草+蚯蚓”的優質高營養養雞飼料。薛波給蛋取名叫做“棗虫雞蛋”,“有大紅棗,還有高蛋白,光聽名字,就知道這蛋有多滋補!”

在薛波看來,產好蛋、賣得出是棗林下柴雞養殖產業發展的關鍵。為讓柴雞蛋“飛”出大山,如今成功探索走出四種銷售模式:常年認養雞模式,即出588元可以認養一隻雞,認養期為一年,從認養之日起,享受365枚優質棗虫雞蛋,按月分批包郵到家﹔第二種是禮品盒模式,10枚裝一盒35元﹔散稱模式,一斤20元﹔批發銷售模式,一次性購買50斤以上視為批發銷售,根據數量降低單價。

“第一種模式有利於培養固定客戶,同時方便回籠資金用於擴大再生產﹔第二種模式適合贈送親朋好友﹔第三種模式主要用於培養用戶習慣,讓客戶成為回頭客﹔第四種模式鼓勵顧客多購買。”薛波解釋道,為了拓寬銷售渠道,薛波還經常在視頻社交平台上進行直播銷售。目前,雞蛋推廣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昌、太原等地。

棗林下柴雞養殖產業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的脫貧增收。55歲的貧困戶劉秋平之前一直以打零工為主,看到村裡發展林下養雞產業,便跟老伴入了20股,按照協議,今年分紅收入達5000元。更令他高興的是,由於人勤可靠,經過股東大會選舉,他一躍成為了公司的經理。

“養雞場離家近,以后再也不用到外面奔波了。”同樣,高玉連是前曲峪村的村民,原本她和丈夫在陝西省神木市務工,聽說村裡辦了養雞場,就回到老家,憑借著養雞技術,當上了飼養員,兩口子一年收入55000元。

股份合作唱大戲。曲峪鎮鎮長馬忠智說,呂梁實驗中學駐村幫扶前曲峪村創新發展林下經濟的做法和模式,不僅有效帶動了前曲峪村、后曲峪和劉家圪垛三村1000多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更重要的是改變了當地人們多年來落后的經濟發展觀念,為全鎮依托豐富的紅棗林資源探索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林下經濟富民新路。(劉生鋒 吳麗娜 嚴曉聲)

(責編:趙芳、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