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

——我省農村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

2020年05月12日07:21  來源:山西日報
 

圖為離石區信義鎮歸化村、王村村景。在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中,歸化村、王村深化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得到不斷改善。如今,一條條水泥街道干淨整潔,一面面文化牆圖文並茂,給人以美的享受。 劉亮亮攝

五月的三晉,風和日麗,鮮花競放。一場以“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為主題的“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在我省城鄉深入開展。

一路走來,從雁門關外到河東大地,從黃河岸邊到太行山下,房前屋后,村庄周邊,柴堆糞堆不見了,河塘溝渠干淨了,很多的村庄徹底告別了“臟亂差”,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開始喜歡上了公筷公勺、分餐制等文明的生活方式……保護環境、文明健康、綠色環保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也推動著農村社會健康治理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基層治理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對新時代的愛國衛生運動作出明確部署,強調要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我省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季”活動,著力以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為農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清垃圾、拆違建、改廁所——環境變美了,心情舒暢了

一條條筆直的通村道路干淨整潔,一處處路旁的景觀清雅別致﹔遠處沃野的樹木青翠欲滴,眼前農家房前屋后干淨清爽……5月4日,記者在萬榮縣榮河鎮周王村採訪,村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這幾年我們村拆違建、清垃圾,村裡亂圈亂佔、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的現象都沒有了,垃圾實施‘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模式,村裡還有專業清理隊清理衛生呢!”

這些年,我省大力度推進拆違治亂、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衛生鄉村“五大專項”工程,農村“臟亂差”、亂搭亂建、垃圾亂丟亂扔等不文明行為明顯改善。截至目前,7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納入收運體系,1736個村具備污水處理能力,全省70%的村庄基本上實現了干淨整潔有序。

“我們村以前是垃圾清理靠風、通訊靠吼、交通靠走,非常落后。”天鎮縣米薪關鎮段家溝村村委委員王濟聖感慨地說:“村裡移民搬遷后,修了水泥路,鋪了污水管道,還修建了垃圾處理點,設立了4個專門的衛生員負責清理垃圾,徹底改變了村民的居住環境,現在大家伙可樂呵呢。”

“以前一進村就是臭水渠,既影響美觀又傳播疾病。”5月8日,在太原市小店區北格鎮梁家庄村,村黨支部書記任永虎指著眼前的健身廣場告訴記者,“現在可好了,雨水、污水、給水、弱電‘四網’都入了地。”

任永虎口中的“四網入地”在小店區農村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涵蓋了農村所有隱蔽工程、終端工程和接戶工程,將農村的人糞尿、洗滌、洗浴和廚用廢水等應納盡納、應集盡集、應治盡治,實現了雨污徹底分流,達標排放。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群眾生活方式、地方發展理念在重塑轉變,人人參與的愛國衛生運動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向縱深。

“衛生環境靠大家,環境清爽人心暢……”5月2日一早,平陸縣聖人澗鎮上嶺村的大喇叭就熱鬧了起來。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掃街巷、撿樹枝、運垃圾……大家干得熱火朝天,鄉鎮干部們也都放棄了“五一”假期的休息時間,參與到村裡的環境整治工作中。

朔城區張蔡庄鄉峙庄村,借鑒城市衛生管理經驗,招聘保潔員、配備垃圾車、設立垃圾存放點、擺放環保垃圾箱,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新建了文化休閑廣場、農家書屋、文體活動室,將鄉村建設引向生態環保、和諧文明的發展快車道。

“廁所”曾經是農村的軟肋。“這是我們家的新廁所,茅廁變成了衛生間,既干淨又舒適,跟城裡人家的一樣。”介休市三佳鄉崇賢村村民喬立毅說起自家改建完的廁所很興奮。在婁煩縣孔河溝村採訪的時候,遇見了57歲的村民張玉明,非要拉記者去他家看看。他家的廁所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了頂,換了坐便器、鋪了瓷磚、裝了廁紙盒。改造后的廁所雖然還是旱廁,但是比原來衛生、干淨、方便,也沒有臭味。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省農村衛生廁所數佔農村戶用廁所的47%,到今年年底,53萬座農村戶廁將完成改造。

棄陋習、講文明、防疾病——既要面子光,更要裡子實

“不出門、不亂轉,病毒肯定傳播慢。少聚集、不聚餐,就是為社會作貢獻。”這是吉縣退休教師劉成立編的順口溜。他說,以前村裡的人愛串門,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愛蹲坐在一起,甚至嘗一嘗彼此的飯菜。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改掉了這樣的陋習,養成了勤洗手、不亂丟垃圾、不互嘗飯菜的好習慣。

從夾菜添飯就是好客,到使用公筷更顯文明,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是一種現代文明的體現。抓整治、優環境、促健康,農民群眾衛生意識實現了大幅提升,農村衛生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廣大農村蔚然成風。

襄垣縣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出了從“小美農家”到“大美城鄉”,鄉鎮推動、村鄉跟進、家庭參與,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最潔淨家庭”創建活動之中。該縣虒亭鎮赤壁村張水英家,被評為村裡的“最潔淨家庭”。在她家中,記者看到,屋裡屋外光鮮亮麗、一塵不染。張水英笑盈盈地說:“我自己是村裡的衛生監督員,當然要做好,平常見到別人隨意丟垃圾、扔煙頭我都會勸。經過這次疫情,現在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比過去提高了,不文明行為也少多了。”

從點滴小事做起,從身邊陋習改起。“愛國衛生運動季”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培育村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生活習慣。

“路長制”“包保制”等制度化常態化——健康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基層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在廣大農村,愛國衛生運動,關乎每個家庭,關乎鄉風文明建設,需要每一個人參與。

5月10日,長治市屯留區漁澤鎮崗上村黨支部書記李銀生告訴記者:“以前村裡有老人去世的時候,全村‘吃盤子’,怎麼也有十幾個菜,今年村裡有老人去世了,都是一人一碗燴菜,辦事期間嚴把衛生關,每天用消毒水消毒,幫忙的人都戴口罩,村委會和紅白理事會監督,大家都自覺遵守。”

街巷平坦整潔,道路兩旁槐樹成蔭、月季芬芳。在臨汾市堯都區堯廟鎮王庄村,村黨支部書記巢錦虎介紹說:“今年的愛國衛生運動,村裡重點開展衛生環境整治,進行主街道粉刷、小街巷硬化、綠化,同時打造了黨建、家文化、孝文化三條文化街,並實行包保制,村兩委干部一人包干一條街,每天打掃,形成長期保潔機制。”

方山縣裡其村黨支部書記高雲雲介紹:“現在村裡的環境衛生管理有了一套制度,今年村裡設保潔員2名,村民每家每戶要求門前‘三無四包’。‘三無’就是無土、無柴、無糞,‘四包’就是包衛生、包綠化、包公共設施、包秩序。對保潔員的工作進行考核,按獎罰制度發放工資。全村環境衛生整治有了很大的提升。”

為了切實解決“治后反彈、回潮再治”,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效果長期保持,我省各地落實市縣政府屬地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探索縣域“路長制”“段長制”或“片長制”,做到農村人居環境日常監管與清理整治常態化。

通過建立健全“五個一”長效清潔機制,洪洞縣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河津市趙家庄村村民趙丙真說起自己的村子,特別自豪:“我們村現在又干淨又漂亮,道路硬化、綠化又亮化,還有下水道設施,垃圾集中收取,老百姓可高興呢!”清徐縣西懷遠村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村民張煜每天都要接待好幾批來村裡採摘西紅柿的游客:“我們村民的幸福感都爆棚啦!”

在陽曲縣黃寨鎮南留南村,記者看到了“土壤覆蓋型微生物氧化污水處理項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建寶介紹:“這個項目是合資項目,費用低、效率高,無需專人看守,沒有二次污染。”他告訴記者,陽曲縣還在上安村示范“污水處理生態模式”﹔投資200余萬元選定錄古咀村、鄯都村、西郭湫村等6個村安裝了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設備。村民小組長康先紅說起村裡的變化更是喜上眉梢:“現在我們村可火了,這個‘五一’假期村裡來了很多游人,村裡的十幾家‘農家樂’‘鄉村客棧’供不應求。”

實踐証明,從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到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從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到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愛國衛生運動與農村基層治理的融合發展,既守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也構筑起了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嚴密防線。(記者康梅薌 王秀娟 張麗媛)

(責編:麻潞、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