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產業龍頭 提升帶動能力

——《山西省關於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的實施意見》解讀

2020年08月11日06:58  來源:山西日報
 

產業扶貧是一種內生發展機制,目的在於促進貧困個體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為進一步發揮產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山西省關於鞏固拓展產業扶貧成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旨在進一步推動產業帶領、產業增收、產業致富。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7月2日—3日,在全省鞏固脫貧成果現場推進會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員向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省委脫貧攻堅督導組,11市、有扶貧任務的103個縣(市、區)征求意見,採納和部分採納了12條建議,完善形成《實施意見》。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二級調研員王圓榮介紹,《實施意見》分為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推進措施、組織保障等4部分。《實施意見》深入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和“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精准把握山西“特”“優”稟賦特點,依托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南果中糧北肉”出口平台和“東藥材西干果”商貿平台,推進摘帽縣“一縣一業”,做強深度貧困縣主導產業,扎實推進“一村一品一主體”,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產業技能,推進脫貧戶就近就業、創新創業,優化產業扶持政策,為鞏固我省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五大舉措發力 確保穩定增收

近年來,我省產業扶貧成效顯著。深入開展特色種植業扶貧、貧困戶組織化提升等特色農業扶貧“九大行動”,精准實施“一縣一策”和“一村一品一主體”,去年全省產業帶動脫貧11.1萬人。消費扶貧扎實推進,拓寬了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農產品精深加工滯后、鄉村產業帶動力不足的情況依然存在。2019年我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僅為5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1個百分點,貧困地區數據更低。另外,果品分級、冷鏈儲運、精深加工等產后環節發展滯后,農業龍頭企業總體實力弱、體量小、帶動作用不強、與貧困戶聯結不夠緊密。

《實施意見》確定了我省產業扶貧的目標任務。2020年底前,產業脫貧任務全面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村“五有”全覆蓋,每縣培育3個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力爭貧困戶入股率100%,培育高素質農民4萬人,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穩定脫貧,貧困地區鄉村產業振興開局良好。2022年底前,深度貧困縣農林脫貧主導產業實現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發展,增收基礎進一步夯實,貧困縣建成一批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生產示范基地,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幅提升,每縣培育1個以上農業產業強鎮,培育2家以上省級龍頭企業,建設“一縣一業”重點縣10個,帶動脫貧產業提檔升級。

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處長馬向榮介紹,為實現上述目標,我省提出五條主要舉措,一是提升脫貧產業,夯實增收基石﹔二是壯大產業“龍頭”,提升帶動能力﹔三是強化技能服務,激發內生動力﹔四是暢通產銷銜接,促進銷售增收﹔五是完善體制機制,密切利益聯結。摘帽縣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培育鄉土特色產業,開發提升“農、特、優、新”產品。尤其是要發展壯大骨干產業,確保貧困戶能就近就業。

同時,產業扶貧要強化產業驅動。積極推進新基建,大力發展農業物聯網,提升農村網絡質量和覆蓋率﹔積極應用新材料,大力推廣綠色環保化肥、農藥、新型生物農藥、新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制品,推動鄉村產業綠色發展﹔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延伸鄉村產業鏈條,謀劃實施一批鄉村旅游、電子商務、“互聯網+現代農業”、休閑康養、農耕文化傳承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項目,創建一批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把增值收益和就業創業機會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對於深度貧困縣來說,要繼續推動《山西省深度貧困縣農林脫貧主導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落實落細。實施主導產業融合發展工程,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繼續落實“一縣一策”,指導貧困地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資金更多用於產業發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引深“五有”機制 密切利益聯結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對於農民脫貧致富至關重要。《實施意見》提出,要引深“五有”機制,持續提高脫貧農戶組織化程度,確保帶得穩、帶得准、帶得久。要落實農業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加大帶貧益貧龍頭企業支持力度,將適合就地承接的輔料、包裝物、物流等採購訂單和勞務用工定向提供貧困村合作社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為返鄉創業的帶貧企業、合作社在土地、勞力和資金等主體配套方面主動提供政策支持,推動與貧困戶成為利益共同體。

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對於脫貧攻堅異常重要。因此,鼓勵和支持貧困地區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廣“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統一生產、統一營銷、信息互通、技術共享、品牌共創、融資擔保等方式,密切貧困群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讓貧困戶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實現穩定增收、長期收益。

對於貧困戶來說,掌握一門技能是激發內生動力的助推器。《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本地人才教育和培訓,大力培養鄉土專家,打造鄉村產業振興“領頭雁”,培養不走的脫貧致富帶頭人。為貧困戶提供“菜單式”“分段式”“幫帶式”培訓,確保貧困戶真正掌握提升一兩項實用技術。

同時,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不僅要為貧困地區引進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場、懂法律的現代化人才,更要讓脫貧戶深度參與發展中、融入產業鏈中,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今春以來,針對疫情影響農產品銷售的情況,我省啟動了“晉品晉味助農益農”農產品百日消費季活動。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副處長董健京介紹說:“臨縣、吉縣等地的直播活動,在線圍觀人數和線上成交都非常火爆,拓寬了貧困地區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實施意見》也肯定了這樣的形式,提出“創新主播帶貨、網上主題銷售、巡回銷售、‘鮮活農產品走出山西網上行’等活動,線上線下拓展貧困地區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產業發展是貫通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實施意見》強調,各級各部門要統籌推進產業扶貧,強化政策、資金、人才等資源保障,扎實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鞏固產業扶貧成果。各地要建立脫貧攻堅成果監測預警機制,對摘帽縣、出列村、脫貧戶定期跟蹤監測、綜合研判,及時發現因產業發展影響鞏固脫貧成果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提前做好防范處置。(記者王秀娟)

 

(責編:李夢文、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