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離石區基層黨建工作】系列報道②

離石區:黨建引領  如"家"社區聚人心

麻 潞

2020年10月27日17:02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孩子們有“游樂園”,年輕人有“充電站”,婦女有“技能培訓室”,每天早上一開門,離石區鳳山街道生態園社區1400平方米的各類活動室便迎來一大批居民。

“活動室的設計,都是經過前期調研,征求居民意見建起來的。”生態園社區黨支部書記雒新娟介紹說,“居民需求什麼,我們就設置什麼樣的功能室。比如在調查中發現小區內有9歲以下兒童61人,我們與樂高兒童玩具公司合作,專門設置了兒童室,配備了拼圖、益智工具箱、積木等種類齊全的玩具,滿足孩子們的游樂需求。”

生態園社區兒童游樂室。

小區是城市居民“八小時”之外,起居飲食、學習進步、社交活動的重要平台,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也是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火牆。抓實居民小區黨建,以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對於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為破解社區建設“起跑線”落后、社區在區域內“存在感”不強等難題,離石區積極探索政治統領、黨建引領下重構基層治理架構、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實踐路徑。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該區摒棄行政化、辦公化、機關化的思維,突出“服務居民”這一重點,著力打造以服務社區群眾為核心內涵的“社區會客廳”。

為此,離石在蓮花池街道、鳳山街道、濱河街道集中打造3個示范社區,轉變思路,試點先行,以“家”引客。在社區裝飾、設施配套上,改傳統行政化的風格為現代家居裝飾風格,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配備咖啡機、茶水機、微波爐等服務設施,改“辦公櫃台”為“服務吧台”,為居民提供暖心服務。以開放、共享、通用的原則,引進各類組織、群體進駐社區工作或開展活動,為社會組織以及青年、婦女、老人等各類群體,提供現代、免費的基礎設施和活動平台。同時,在空間布局和氛圍營造上,堅持“辦公面積最小化,服務場所最大化”原則,騰出95%以上的空間用來建設符合居民活動需求的功能區和活動室。

社區居民活動。

空間大了,服務也得跟上。各社區配置了黨建雲平台、智慧銀行、政務服務自助機等設備,居民在社區就可以完成電子書籍免費下載閱讀、申報並辦理行政審批事項等,讓“數據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真正實現社區服務智慧化。推行“四單式”服務,採取社區居民點單、社區黨組織晒單、黨群接單、綜合評單的方式,發揮黨員在服務居民中的“微細胞”作用。

“以前最頭疼的就是孩子每天下午放學后沒去處,現在社區把這個難題解決了。”家住市財政局小區的郭女士說,麗景街社區辦起“四點半課堂”,從城鎮學校走路到社區隻需5分鐘左右的時間,孩子放學后可以直接來到社區閱讀和寫作業。“在這裡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業,更多時候孩子可以享受到免費提供的書籍閱覽、繪畫、書法、互動式體驗等活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孩子們開辟了學習的第二課堂。”

離石區從黨組織覆蓋抓起,向小區、樓宇、商圈等延伸,建立了7個業主委員會黨支部、5個物業公司黨支部、268個樓宇黨小組,建立了社區大黨委工作例會、議事決策、聯席會商“三項制度”,健全了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推動區域聯動、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抓、事務聯辦。把市區兩級駐地單位黨組織納入社區大黨委管理范疇,推動市區兩級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廣泛開展各種活動,在活動中融入黨建元素,讓居民在社區潛移默化接受黨建熏陶。

聚焦全民共治,該區還大力推行“全科網格”模式。把“全科網格”作為“三零”創建的重要抓手,在全區85個社區設立了1607個網格,把黨組織建在格上、建在小區、建在樓宇、建在物業,暢通“血脈經絡”。依托區、街道、社區三級綜治中心,建立智慧黨建、綜合治理和社會服務等事項“一張網”,實行“一個平台、一網運行、全域覆蓋”。同時,在全區招聘2000余名網格員,分片包干社情民意收集、民生事項服務、安全隱患巡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工作,及時解決群眾訴求,真正成為了事務管理中無處不在的“移動探頭”。

“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大街小巷有巡邏隊執勤,社區、小區有安保人員守護,無論在家裡還是走出去,都有一種安全感。”市民張建國說。

黨建主題公園紅歌廣場。

隻有立足“民心導向”,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今年,離石區還著力打造呂梁黨建主題公園,堅持黨建引領“三式”並舉,將原泰怡生態園打造成了一座集黨建文化、生活休閑、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社區“新航母”,開啟了城市基層治理“新引擎”。“嵌入式”的設計,“沉浸式”的教育,“融入式”的服務,不僅提升了城市基層黨建新品位,更豐富了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經過幾年的努力,離石區初步實現了社區陣地從無到有、工作理念從行政推動到開放共享、黨員教育由機械式灌輸到沉浸式感染、社區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細化的轉變。

城市社區治理得好應該是什麼樣子?堅持以文化為紐帶,凝聚社區治理“同心圓”,讓居民從中感受到溫度與人情、祥和與歸屬,這就是離石奮力書寫的美好答卷。(圖片由離石區新聞辦提供)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