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米”到“名米”再到“好價”——

“山西小米”乘風破浪這三年

2020年11月08日07:13  來源:山西日報
 

金燦燦、沉甸甸,三晉大地的谷子又獲豐收。如今,這些成熟后的“金珠子”,正以各種渠道銷往全國甚至海外,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地道山西美食。

這盛景,不僅是田間農民辛苦耕耘的回饋,更是“山西小米”品牌建設三年征程的生動展示。

2017年,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注重打好特色優勢牌,省政府出台《“山西小米”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吹響了“山西小米”品牌建設的集結號——

這三年,山西糧食人走企業、訪專家、下地頭,探索品牌發展的最佳路徑。

這三年,從產業聯盟成立,到加強人才培養,從標准體系完善,到市場倒逼地頭提質升級,“山西小米”始終主打“品質牌”。

這三年,“山西小米”走南闖北、開疆拓土,通過一場場精准銷售,實現從“好米”到“名米”再到賣出“好價”的轉變。

這三年,“山西小米”品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初創期的艱難,向成長期過渡,創造了國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快速崛起的新典范,成為全國糧食行業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目前,全省谷子產量達到5億公斤,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

好米變名米 加強頂層設計,鑄就“黃金名片”

“小米,還是山西的好!”北京、天津、吉林、重慶、河南、香港、上海……“山西小米”一站站走過,實地和經銷商、消費者面對面交流,得到一致好評。

來自現場的贊譽,是三年來山西小米“好米變名米”的縮影。

“農業品牌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也是“山西小米”破繭成蝶的必由之路。三年來,“山西小米”品牌是如何崛起的?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視察時指出,山西是著名的“小雜糧王國”,要立足優勢,揚長避短,突出“特”字,發展現代特色農業。

一語蕩起萬重波。

“山西小米”走上新的發展道路,掀開了山西農業品牌建設的新篇章。

2017年8月,我省《“山西小米”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出台,明確了“促進雜糧產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工作思路,標志著“山西小米”在頂層設計方面完成了關鍵一步。

兩個月后,“山西小米產業聯盟”正式成立,一改原先小米產業粗放式發展方式,將多個分散的小米品牌組合成為統一的品牌聯盟。“山西小米”品牌隨之誕生,繼山西汾酒、山西陳醋之后,我省農產品品牌又添一張“黃金名片”。

與此同時,“山西小米”品牌建設駛入“快車道”。省政府《“山西小米”品牌建設三年發展規劃》正式出爐,明確了發力重點和前進方向。“山西小米”以此為抓手,打造核心品牌、搭建電商平台、制定標准規范、建立營銷體系,把優質小米變成了賺錢的“金珠子”。

一路走來,“山西小米產業聯盟”不斷發展壯大,入盟企業18家,授權品牌使用企業12家,25家成員單位集結了生產、儲藏、運輸和加工的高精尖力量。

如今,“山西小米”品牌已納入“中國好糧油”省級平台,品牌建設納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重點支持內容,榮獲“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等殊榮。

名米賣好價 營銷手段升級,朋友圈提質擴容

產品再好,變了現才是收益。

營銷渠道,是山西小米產品的終端出口,更是品牌騰飛的“跑道”。三年來,圍繞中高端市場定位,從直營店到電商平台,再到線上裂變分銷,每一個模式的推出,都有“山西小米”與市場的磨合、模式與渠道的精准對位。

“山西小米為什麼好?”

“山西小米怎麼做?”

……

如今的“山西小米”,已成為網絡熱搜和業內熱門話題,“小米還是山西的好”叫響全國。

“73歲的全國人大代表、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擔任‘山西小米’形象大使”消息一出,單日點擊量超過33萬次。

在線上,“山西小米”與百度等搜索平台簽訂合作協議,入駐京東、天貓等電商平台,搭建微商城。今年還開通了“晉品晉味”網上商城,實施“百城萬店”計劃。

“山西小米”省際間的交流也為人津津樂道。

首屆全國糧交會上,“山西小米”與“吉林大米”聯姻,轟動了市場。“吉晉產好米,大小兩相宜”的口號,不僅是捆綁營銷的好手段,而且來自政府的背書,引來人們的熱捧和搶購。

在鄭州,山西小米、吉林大米、齊魯糧油、天府菜油四省產品聯合推介反響強烈﹔“山西小米,相約津門”和“山西小米,谷香申城”兩場推介,讓“山西小米”朋友圈提質擴容,成為全國雜糧市場上重要的“拳頭”產品。

“山西小米”的文化烙印日益深厚,市場紛紛拋來橄欖枝。全國各地的月子中心、餐飲聯盟、健身會所等特定群體看中了山西小米的營養、好吃,“再也不用滿世界尋找優質食材了”,訂單紛至沓來。

同時,“山西小米”線下體驗銷售也闖出新路子。

去年,全國首家“山西小米”體驗館落地重慶,在“山西小米品鑒區”“DIY小米美食制作區”等互動區域,人們聞香而來,一碗碗金黃誘人、濃香四溢的小米粥瞬間見底。

品牌的魅力,光芒萬丈。“‘山西小米’品牌的崛起,在全國糧食生產、流動、消費等領域引發較大反響。”山西小米運營中心總經理朱鵬感慨,曾經“山西小米”出門拜師學藝,現在,受“山西小米”品牌影響,其他省份也開始著手打造小米區域公共品牌。

小米大產業 源頭保障品質,品牌創造價值

在沁州黃小米(集團)有限公司監控大廳內,可以看到田間谷子的長勢,無線傳感器實時採集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遠程監控生產環境。

令人欣喜的是,這裡的每個小米產品都有“身份証”。用手機掃描包裝袋上的二維碼,就能查到育種、田間管理、收儲加工、產品流向等數十個環節信息,實現全流程可追溯。而這些,只是“山西小米”高品質的一個縮影。

“要知道,‘山西小米’這三年,可不僅僅只是賣了些小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王雲龍坦言,品牌的塑造,非一日之功。品質把控、人才培養、技術創新,才是“山西小米”品牌綻放榮耀的底氣。

品質的第一關,就是源頭保障。我省在沁縣、懷仁、榆次建起三個良種示范基地,完成30萬畝綠色有機基地建設﹔掀起人才興糧戰略,以“百名博士服務”、專家入企服務等形式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對接,為產業發展注入“人才動力”﹔在產品溯源方面,制定《“山西小米”品牌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保護品牌。

最終,“山西小米”的品牌紅利,體現在農民身上。

沁縣下庄村56歲的郝軍,就是金色利益鏈條上的紅利獲得者。“除了農忙時節,平日裡和鄉親們在企業兼職,加工高端產品,聽說下一步還要搞鄉村旅游,日子越來越好!”郝軍覺得,以小米生產為核心帶動產業融合的方式,給村子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中國富硒小米之鄉”山陰,鑫霏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海元講述起品牌建設給企業帶來的紅利:“原來一斤小米賣5元錢,現在有了聯盟授權,優質、綠色、有機產品平均銷售價格翻了4倍,銷售量漲了15%,市場逐步輻射到廣州、重慶、上海等城市。”

原平市石鼓牌小米生產企業也是產業鏈延伸、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獲益者。依托品牌力量,石鼓牌小米從原來每斤6元錢賣到了20元錢左右,帶動24個村、600多個貧困戶增收。

過去“小米加步槍”為抗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今天“小米助小康”正成為產業扶貧特色之路。結合我省雜糧富集區與貧困區高度重合的特點,“山西小米”以雜糧產業輻射帶動鄉村特色產業興旺和農民增收,去年產業聯盟企業的46萬畝種植基地,輻射農戶8.6萬戶,穩定就業4000余人,農戶最高增收14329元。

三年的努力,“山西小米”被打磨成閃亮的“黃金名片”。立足新起點,瞄准新需求,下一個三年,“山西小米”將續寫輝煌。(記者張婷 實習生杜雨萱)

(責編:張婷婷、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