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 創造高品質生活

發展康養產業 山西大有可為(下)

2020年11月27日07:33  來源:山西日報
 

您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養老?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卻都希望選擇一種健康的方式來養老。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日益增長的健康與養老需求和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導致養老產業需求旺盛,這為康養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也正是基於此,我國從國家層面定位康養、大健康戰略,開始長期布局、高端規劃。

布局康養產業,山西也早有准備。

深挖特色 謀劃未來方向路徑

我省《支持康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中,提出要集中培育一批康養小鎮和康養社區,並選定大同、忻州等5市作為康養產業的主要分布地。為什麼會選擇這幾個城市,將來還會有更多城市入選嗎?

山西文化旅游投資集團董事長王文保表示:“我相信,目前的5個城市只是山西的第一批。未來的5年、10年,山西必將會涌現出更多康養城市,對此我們一定要從基礎做起、分步實施。”

山西資源稟賦獨特、資源優勢突出,有基礎、有能力建設更多康養小鎮和康養社區,逐步實現康養產業全域發展,滿足群眾需求,真正打造好“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

有資源優勢做基礎、產業布局做引領、政策支持做驅動,山西康養產業正在加速前進,康養、文旅、醫療多形態融合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康養產業發展大會舉辦,為晉城康養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晉城著力打造“康養之都”,努力推動康養與文旅完美融合,有不少“金點子”。

晉城市陵川縣鬆廟村最早提出“驛站進農村”概念。圍繞“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單一的道路建設變為路村共建、景村相融。加上平均海拔1300米,森林覆蓋率75%,每立方厘米含8000個負氧離子,全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優質康養資源,鑄就了這處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鬆廟村第一書記郭高鑫介紹:“現在到鬆廟村的游客每天超過1000人,日運營收入超萬元。”借助“太行一號國家風景道”建設機遇,經濟薄弱的建檔立卡貧困村,如今吃上了“旅游飯”。

在晉城,旅游公路沿線“火”起來的村庄不隻有鬆廟村。

浙水村的頁岩書屋,形狀像書而得名。人在書屋仿佛置身洞穴,一邊是太行山山體,一邊是層層書架。頁岩書屋,因地制宜,依山而建。設計者王磊談到設計靈感時表示:“我希望人們來浙水村休養、旅游、度假時,在這裡可以安靜打坐、看書,和天地自然對話,實現從物質康養到精神康養的升華。”

在晉城,依托402公裡的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火”起來的村庄有200多個,涉及4個縣(市、區)、22個鄉鎮。同時串聯起王莽嶺、玨山、皇城相府、歷山4大旅游景區、20多個旅游景點,形成“太行一號”文旅康養發展的新格局。

晉城是我省目前唯一的農林文旅康產業發展整市推進的試點。“驛站進農村”的金點子,帶動了近300個村走上文旅和康養產業融合的發展之路。很多原本藏在深山、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庄,現在變成了各具特色的康養小鎮。

錯位發展 統籌布局精准定位

晉城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規劃布局康養小鎮發展?

“晉城近期布局‘百村百院’康養產業發展,要打造100個各具特色的康養村鎮,打造100個康養院落,借此引領全市康養產業發展,進一步叫響城市品牌。”晉城市副市長梁麗萍表示,具體實施中,晉城統一規劃統籌布局,優先選擇自然生態較好、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村鎮布局康養村落。同時,突出保護優先、集群發展原則,按照政府引領、市場主體、社會參與的模式,嚴格劃定紅線,保護傳統村落的基本風貌。

晉城堅持品牌引領、各具特色的發展思路,以“太行人家”為核心品牌,打造多層次的康養院落、康養村鎮。

現在,我省很多地方都像晉城這樣,不斷深入挖掘特色資源,錯位發展康養產業。對此,王文保認為,康養小鎮最近的確比較火。盡管都叫小鎮,但每個小鎮又不盡相同,經營方式、規模業態各具特色。晉城的康養小鎮有別於其他市,它把古堡元素以及打鐵花等民間藝術形式植入小鎮,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化的業態布局。

在康養這個大概念下,康養產業如何避免同質化競爭,避免資源浪費,避免消費者審美疲勞?如何針對不同需求,突出自己的個性化特色?

王文保的回答擲地有聲:“應該像定制服務一樣,突出特色優勢,把握市場需求,實現錯位發展。”

“我們還可以找些新思路,為這些小鎮分分類。”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四部負責人張彥波認為,把每個小鎮的獨特格局塑造成品牌,形成自己的風格,講好自己的故事。就如同,在康養旅行中,人們記住了優美的自然風光,背后的故事卻更令人難以忘懷。

康養+N 多業融合潛力無限

自然生態怡情、歷史文化養性。可以說,康養與旅游真是一對好搭檔。除此之外,康養與其他產業還有多少種組合方式,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房前屋后花紅草綠,宜居宜養,這樣的美景,不是景區一角,不是城市一隅,而是山西壯之樂養老院的美景。

半年前,宋女士帶著車禍后腦部受傷、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住進了這家養老院。“現在,老伴身體狀況改善了很多,說話多了,活動多了,也吃胖了。”宋女士開心地說。康養+醫養已成為壯之樂養老院的經營特色。

這裡曾是上世紀90年代建起的東四義村公園,現在公園被改造成生態康養中心。壯之樂養老院負責人表示,在康養中心的旁邊正在建設一家中醫院,這裡和中醫院形成綠色直通車,讓老人們免除了看病、挂號的流程,醫生直接到養老院來服務,造就了康養+醫養的新模式。

康養+醫養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借助康養這樣一個載體,醫養產業還會往哪裡延伸?

梁麗萍說:“康養的核心在於對生命的養護,沒有醫療作為支撐,康養就缺少了有力支撐。巴公鎮東四義村康養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就是醫養結合,通過醫療支撐產業發展。當然,還有基層醫療資源的下沉、帶動,特別適合老年人慢病的治療和調養。我們的健康小鎮、健康院落,也被賦予了真正的康養內涵。”

除了康養+醫療,發展康養產業還有更加豐富的多形態、多元發展模式。我省成功舉辦二青會,還承辦過自行車、馬拉鬆等國際級賽事。康養遇到體育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憑借自行車運動深厚的群眾基礎,利用自行車賽事帶動旅游業發展,成為山西布局康養產業的又一環。

目前,我省已將“榆社環雲竹湖全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打造成為一張靚麗的名片。通過體育項目和文化小鎮的結合,引進賽事活動,形成強大的引流作用,讓群眾在享受體育賽事的同時,享受到小鎮的各種服務。而小鎮也因體育活動的導流,獲得了更多利益,實現了融合發展。

康養產業涵蓋的內容非常寬泛,康養+旅游、康養+體育之外,還可以有哪些形態?王文保結合集團發展理念、產業布局給出了答案。“事實上,康養產業沒有傳統固定的發展模式。我們提出康養產業和旅游、工業、農業、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在產業布局上,我們晉中的孟母養生城,已有2000張床位投入使用,在海南博鰲的一、二號主體樓已經完工,在毛裡求斯的康養機構正在建設中。”

康養產業內涵豐富,外延寬泛,巨大的發展潛力契合了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居民消費升級的需求,康養+N潛力無限。

找差補短 積蓄后勁持續發力

山西發展康養產業條件優越,如何著力拓展康養生態圈,推動康養產業快速持續發展?

這需要我們摸清家底,厘清思路,科學規劃,找差距、補短板,解決制約行業發展中堵點、痛點、難點,為康養產業發展鋪設“綠色通道”。

王文保認為:“山西康養產業發展短板在品質化、品牌化、創新化。山西有資源、有優勢,如何把資源優勢變成滿足人們消費需求、具有使用價值的產品,是我們要認真研究和扎實推進的事。”

從整體上看,山西的服務業豐富而有特色。康養產業發展需要留得住人,讓人願意來,並且長期待得住,就需要在服務業的精細化、品牌化、獨特化、創新化上下更多功夫。

“品牌化、品質化、創新化之外,標准化問題至關重要。”梁麗萍表示,康養小鎮、康養社區要配套提供標准化、規范化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吸引人留下來。標准化、規范化的服務將為康養產業注入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吸引力。

張彥波也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我覺得,在這些之外,還需要構建包括市場監管在內的政策體系,為康養產業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上升到法律層面的制度保障非常重要。”王文保認為,產業發展必須要依法、依規,全方位的體系保障能更好地促進一個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正因如此,我連續兩年提出加快出台《康養產業促進法》,就是參照發達國家的做法,提議國家出台長期照護險制度,從法律和制度體系層面推動養老產業發展。我欣喜地看到,長期照護險制度已在我國試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論是長期照護險還是《康養產業促進法》都會為康養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短板也是潛力、差距也是機遇。山西將在找差補短中,充分把握機遇、挖掘后勁和潛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把康養產業做優、做大、做強。

本欄目內容源自山西衛視“轉型進行時”

記者謝昌民

(責編:麻潞、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