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從托管到更名,一年來,山西白求恩醫院不僅經歷了名稱之變,更是經歷了一次理念之變、模式之變、文化之變

一場由大到強的改革實驗

2020年11月30日07:32  來源:山西日報
 

2019年8月16日,山西省政府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簽署山西白求恩醫院托管協議,通過引進同濟醫院科學管理模式、先進醫療技術、優秀人才團隊,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全面提升山西白求恩醫院的管理運營水平、重點病種診療能力、醫學科研與臨床轉化能力,合力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山西的建設步伐。

從托管到更名,從山西大醫院到山西白求恩醫院,如今已經一年有余,一年間,這裡不僅僅經歷了名稱之變,更經歷了一個從大到強的理念之變、模式之變、文化之變。

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大棋局謀劃下的試點突破

坐落在太原市龍城大街99號的山西白求恩醫院,樓頂牌子上標注著新的身份——“同濟山西醫院”。

2019年12月19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吳華被任命為山西白求恩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聊到“托管”,吳華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一年前在同濟醫院當副院長時,我不太看好托管,怕管不出效果。”

其實,在托管之初,山西白求恩醫院很多人心中也存有質疑:“外來的和尚真的會念經嗎?”

但這次改革真的不一樣。

為了讓同濟醫院放手工作,盡快提升山西白求恩醫院的水平,山西省決定醫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全部由同濟醫院副院長吳華“一肩挑”,同濟醫院3位專家入駐,承擔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科研協作、團隊管理等工作。

回首一年來的改革歷程,吳華深有感觸地說,這場改革背后,是山西、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這種合作已經超越了托管層面,某種意義上應該說是兩省共建、全省動員。特別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無論是資源配置還是政策支撐都堪稱“頂格”,短短一年時間,由省委書記樓陽生親自主持的醫院改革推進專題會就有17次。

這場以山西白求恩醫院為代表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背后,是山西省早先就開始謀劃的一盤更大的棋。早在2018年,山西省便制定了致力於全面提升醫療水平的“136”興醫工程,決心在醫療這個最大的民生問題上,從頂層設計到部門合力,再到外援助力,力圖走出一條促進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2020年,山西省全面開啟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狹義地講,是建設好以山西白求恩醫院為代表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廣義地講,則是全方位提升山西醫療水平,造福山西人民。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任務,就是以高標准做好狹義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廣義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吳華來山西前,山西省14個部門就共同制定了支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運營政策清單,從編制確定、資金保障、簡化審批、醫保支持、服務供給、人才激勵、科技創新等方面提出了24項精准具體的政策舉措,支持推動區域醫療中心的醫療能力、科研平台、人才隊伍等重點建設和試點任務落實。

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科教處處長王敬告訴記者:“同濟醫院團隊到山西后,我們用一下午時間跟吳華書記一起把區域醫療中心的政策清單逐條過了一遍。醫院提出問題,相關部門去一條一條落實。既然是改革,一定要突破現有的條條框框,要給突破性的政策。后來形成的政策很多都是超常規的,比如編制、規劃等,這就是先行先試。”

10月19日,山西白求恩醫院與同濟山西醫院舉辦山西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揭牌儀式,在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過程中再獲加持,對該院推動醫院臨床、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協調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革故鼎新,三管齊下,全新文化背景裡的職業認知

對於今天的改革成效,山西白求恩醫院院辦主任劉兵兵由衷欣慰,山西大醫院成立之初,他和其他人一樣干勁很足,但由於體制機制原因,醫院發展很快遇到了瓶頸,說上不上、說下不下,大家都有些灰心。劉兵兵坦言,托管初期,他最擔心的是這場改革不了了之,不知道最終是同濟醫院的人改變了山西大醫院,還是山西大醫院改變了同濟醫院的來人。

山西白求恩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孟賢從同濟醫院來山西將近一年時間,他告訴記者,剛來時發現醫院很大,硬件設施也不錯,但隨著了解情況越來越多,心裡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所醫院實際情況是大而不強,運行機制並不適合醫護人員學術交流與水平提高,很多科室主任只是尋求建立個人權威,下面的醫護人員都不願主動做事情,心中都有一種深深的職業倦怠感。

吳華告訴記者,同濟醫院有120年歷史傳承,因為人才濟濟,同事們開玩笑說同濟同擠。而山西白求恩醫院作為山西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標准最高的三級甲等醫院,人才卻嚴重不足。2019年,僅同濟醫院+協會+醫學院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380余項,山西全省隻有40余項,差距一目了然。

真正的人才最在意的是事業發展空間,是能否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所以,待遇留人只是其次,事業留人才是王道。對此,山西白求恩醫院改革的“第一把火”就是科主任一次性“下崗”,在全省率先取消臨床醫技科室行政級別,廢除科主任終身制,實行競聘上崗、定期輪換。全院143名競聘者登台亮相,接受檢閱。經過競聘,業績突出、管理有方、思路清晰的科主任得到認可,技術過硬、能力突出、有開拓發展眼光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換了1/3的主任,雖然有人有意見,但是絕大多數人非常擁護。

張孟賢告訴記者,今天的山西白求恩醫院和剛來時的管理文化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科室中心主任不只是一種官職,更是一個干事業的機會,大家都把自己的權力拿來做事情,事情做好了就是最大的利益。

全新的文化產生了鯰魚效應。山西白求恩醫院的做法改變了整個山西省衛生健康行業的生態,現在省內幾家大醫院紛紛效仿,推行競聘上崗。

要想提高效益,就必須在醫療技術和服務上下功夫。從多勞多得到優勞多得,山西白求恩醫院的績效考核參照同濟醫院的做法,把醫護人員可能涉及的操作全部列出來,根據難易程度和風險大小量化打分,重點向臨床一線、疑難重症病種、高精尖技術等傾斜。同時,根據工作業績指標、工作效率指標、成本效率指標、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指標、醫保質量指標等5個評價體系對科主任和醫療副主任進行考核。

機制創新,滿盤皆活。山西白求恩醫院的醫務人員很快適應了“同濟節奏”。8月7日,內分泌科全體醫務人員連線北京、湖北兩地專家,討論了兩例疑難罕見病例。“以前,最基本的疑難病例討論都沒有,更不用說用休息時間學習了。”內分泌科主任劉師偉是新競聘上崗的“老白求恩醫院人”,如今在採訪時她會不自覺地帶出“我們同濟”這樣的字眼。以前自己有心無力,現在,同濟醫院帶來的管理方法讓大家干勁十足。

序章開啟,未來可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的一年答卷

10月22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授牌儀式在廈門舉行,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同濟醫院)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0個試點單位,標志著我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駛入“快車道”。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是此次山西白求恩醫院與同濟醫院攜手共建區域醫療中心的重點發展科室,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劉先勝擔任科室主任后,對標同濟醫院,重抓臨床業務水平。他開門見山地說:“全面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是科室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個失敗的團隊裡沒有成功者,而一個成功的團隊則會成就每一個人!”該科室護士長王艷紅有幸首批赴武漢同濟醫院參觀學習,她感觸頗深。

今年,山西白求恩醫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6項,這個數字前所未有。張孟賢告訴記者,他們腫瘤中心破天荒獲得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近日已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成為山西省首家國家級腫瘤患者營養指導中心,這標志著對腫瘤的規范化營養治療真正開始在山西落地生根,山西的腫瘤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家級別的腫瘤營養指導和治療。目前,中心每天平均住院人數由去年同期不足200人,增加到現在的400人左右。

在疫情背景下,山西白求恩醫院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預計2020年經濟效益將比2019年增加2億元。1-4月份,該院防疫生產兩手抓,5-9月份,各項指標成效得以顯現。據統計,全院5-9月份核定床位數增至3533張,為全省最多,較原核定床位2222張增加1311張,相當於短期內增加一個市級醫院﹔全院單日在院患者最高達3051人次,較去年2439人次增加612人次,增長25.09%,相當於短期內增加了一個縣級醫院的患者收治規模﹔全院單日手術量最高達177人次,創歷史新高,且較去年121人次增加56人次,增長46.28%﹔門診人次增至57.604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49.6269萬人次增長16.08%﹔住院人數增至33686人次,全省最高,較去年同期增長23.40%﹔手術例數增至15746例,較去年同期增長36.67%﹔外轉率由0.31%降至0.05%,降幅達83.87%。

目前,山西白求恩醫院已經制定了自己的五年規劃,吳華告訴記者,三年之后,山西白求恩醫院將會實現與同濟醫院在總體布局上的無差別,隨著人才高地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山西白求恩醫院將真正成為在全國有地位、山西人民可信賴的一流大型醫院。(記者賈力軍)

(責編:張婷婷、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