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實施“特”“優”戰略 推進鄉村振興

——專訪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鞠振

2021年01月15日08:00  來源:山西日報
 

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擘畫了“十四五”時期我省“三農”工作的宏偉藍圖。“‘三農’成績令人欣喜,未來發展更需努力,我們要按照全會部署,推動脫貧成果鞏固拓展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推動我省‘三農’發展再上台階。”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鞠振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一份喜人答卷: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設施服務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

“‘十三五’時期,是穩產保供能力提升,處處洋溢豐收喜悅的五年。糧食產量連續5年超過135億公斤,是我省歷史上最好的時期。肉、蛋、奶、蔬菜、果品產量均穩步提升。特別是2020年,‘三農’發展成績尤為亮眼,糧食產量達到142.4億公斤,畝產303.4公斤,雙雙創歷史新高。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首次走出北京在我省舉辦,農民群眾歡欣鼓舞。”鞠振表示。

各項指標爭先進位,農民口袋越來越富。2020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910億元,同比增長3.5%﹔一產固定投資預計完成330億元,同比增長2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00元,同比增長7%,“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7.8%,增幅連續三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大力實施“特”“優”戰略,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三大省級戰略高位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成效顯著,“山西藥茶”品牌價值從無到有,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全省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2100億元,較“十三五”初期增長47.6%,年均增長8.2%。

農村改革蹄疾步穩,內生動力全面激發。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証全面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統籌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走在全國前列。“人人持証、技能社會”建設深入開展,累計培訓高素質農民近50萬人,評價頒証近5萬人。

農村設施服務提升,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完成,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初步實現干淨整潔有序。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行政村比例達95%以上,242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3.2%。農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鄉村面貌煥發新氣象。

一張宏偉藍圖:“穩”“保”為先、項目為王、創新為上、改革為要、建設為基、增收為本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著眼新發展格局,我省‘十四五’農業農村工作要圍繞六個方面持續用力。”鞠振表示。

“穩”“保”為先。解決耕地這個要害問題,穩數量、提質量,守住農業生產的命根子。建成更高水平、更大規模的高標准農田,加大惠農政策落實,進一步夯實“基本盤”。到2025年,一產增加值力爭突破1300億元,糧食產量達到1500萬噸左右,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品種豐富,供應充足。

項目為王。按照“跳出農業抓農業”“市場倒逼產品,產品倒逼產業”的思路,以項目為主導向、硬支撐,統籌布局推進穩產保供、產業集群、鄉村建設等重大項目,以“項目化”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創新為上。以山西農谷為引領,以種子、農機等為重點,加快推進全省農業科技創新。到2025年,引領全國現代農業創新高地形成,有機旱作農業和功能農業科研取得重大突破,種子產業打好“翻身仗”、贏得階段性戰果,農作物良種化率達到98%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7%以上。

改革為要。全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升集體經濟發展能力。堅持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動全省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形成開放競爭、多元互補、協同高效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建設為基。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圍繞“三化一改善”要求,加快補齊補強水電路網物流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短板。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狠抓農村人居環境系統治理、長效治理。以“三零”創建為主抓手,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

增收為本。進一步健全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城鄉融合發展機制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機制,讓農民增收致富的基礎更實更穩。到202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增幅高於同期GDP、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和高於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個高於”目標。

一個起步規劃:緊扣一個全面,打好一產、種業兩場“翻身仗”,抓住“地、糧、豬”三個關鍵,開展四個行動,強化五個支撐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和我省“十四五”轉型出雛型的開局之年,鞠振說,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的考慮是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聚焦“六新”突破,強化“觀念轉換率先、規劃編制領先、六新動能佔先、機制突破搶先、對外形象爭先、能力作風當先”“六先”舉措,突出“五十一百”工作主抓手(即出台十個政策、實施十個工程、深化十個改革、舉辦十個活動、建立十個機制,“一百”即百個重點項目),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著力打造北方現代農業新高地。要緊緊抓好以下工作。

緊扣一個全面。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精准有序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打好一產、種業兩場“翻身仗”。要開展第一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落實《關於加快推進第一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確保今年一產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增長6.5%以上。要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布局建設一批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航母型領軍種業企業,著力打造北方種業研發和供應基地。

抓住“地、糧、豬”三個關鍵。狠抓耕地保護建設、毫不動搖抓好糧食生產、穩定提升生豬產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守住5757畝耕地紅線。確保糧食面積、產量不減少。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2021年生豬存欄550萬頭的任務。

開展“集群提質、鄉村建設、與農業農村部深入對接、‘晉我家’品牌建設”四個行動。布局打造一批雜糧、中藥材、干鮮果等特優種養基地,認定授牌特優原料生產基地100個。精准支持和引進龍頭企業,在優勢集群中成立產業聯盟,探索開展企業混改和股份合作試點,組建“集群航母”。緊扣“三化一改善”目標,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出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開展“六大提升行動”。積極與農業農村部等國家部委深入對接,推動有機旱作農業等重點工作進入國家規劃,力爭更多國家級試點、項目、活動落地我省。打造“晉我家”產品和活動品牌,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進入國內大循環中高端,依托“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干果”五大平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進入國際大循環。

強化“園區、科技、改革、投入、聯結”五個支撐。組織申報大同雲州區黃花國家級產業園,再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0個。聚焦“六新”驅動,以山西農谷為核心,圍繞“四高地一先行區”定位,建立研發平台,強化科研推廣,推進成果轉化,實現產學研用貫通、上中下游一體。積極支持神農集團建設運營山西農谷。做好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銜接試點,扎實開展農村“三塊地”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三支隊伍等重點改革,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整合扶貧資金,拓寬投融資渠道,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比例,確保“十四五”末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達到50%以上。產業聯結上要深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主體聯結上要加快培育省級示范聯合體,利益聯結上要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讓農民參與進來,有活干、有錢賺。(記者王秀娟)

(責編:張婷婷、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