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弘揚“右玉精神”】

由綠到富的生動實踐

2021年01月19日06:59  來源:山西日報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21任縣委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70多年來一張藍圖繪到底,荒漠變成了塞上綠洲,孕育形成了寶貴的右玉精神,右玉人民堅守初心、久久為功,現在正以百倍的信心由‘生態美’向‘百姓富’的小康道路奮進。”1月18日,右玉縣政府辦副主任陳曉東告訴記者。昔日的不毛之地,生動地實踐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由“綠”到“富”,由“富”轉“美”。

產業引領 頭雁帶動一方致富

右玉綠染山川、創造了生態奇跡,在這片熱土上,右玉人民更創造著由“綠”到“富”的一個個傳奇。

“漫山遍野的沙棘就是珍貴的珠寶,村裡人靠賣沙棘果都致富了,勞力多的一家就能收獲上千斤沙棘果,賣給飲料廠就是上萬元的收入。”右玉縣沙棘研究所所長曹滿對記者說。

曹滿從小不僅經受了右玉漫天黃沙的“洗禮”,更是飽嘗“蠻荒之地”的貧窮磨難。1984年,曹滿從山西林業學校畢業后,義無反顧地回到了縣林業局。工作的第二年,縣裡成立了沙棘研究所,他主動請纓到研究所工作。

他深入荒嶺,足跡踏遍右玉,辛勤研究,沙棘果畝產從30公斤提高到960公斤,培養出我國第一代大果無刺沙棘。他34年的艱辛探索,腳步不曾停下,為右玉沙棘發展做出了很大成績。經過努力,現在右玉沙棘種植達到28萬畝,年產各類產品3萬多噸,產值2億多元,形成了完整的研發、生產、銷售產業鏈。

威遠鎮張千戶嶺村張宏祥,從2012年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共同致富,不斷升級打造有機草地羊肉,創辦了祥和嶺上農牧公司,十余年的發展,企業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完成羊肉全過程有機認証的企業,年出欄國家地標畜產品“右玉羊肉”1萬隻,羊肉年屠宰深加工20萬隻,帶動了周邊10余村庄1000余名農民養羊脫貧致富。

現在,右玉人工和飛播牧草已達到13萬畝,牧草促進了養殖業發展,全縣羊飼養量達到75萬隻。特色雜糧種植達40多萬畝,發展起20多家綠色生產企業。苗木產業形成氣候,全縣育苗面積達8萬畝,各類規模苗木生產企業61家。

綠色轉化 打造五大基地

“我們5—10月份是旅游旺季,現在是淡季,園區正在調整苗木、修整土地。”站在桃花源農庄,總經理盧文強告訴記者。

進入農庄西面的一座日光溫室,記者隻見一個大土丘上種滿了倒挂金鐘和玫瑰,頂上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字牌,室內種植著各種花卉、蔬菜和南方水果,“這些香蕉、火龍果等南方水果已經種植三年了,除了賣種苗外,還供游客採摘,收入十分可觀。”盧文強說。

採摘園分為綜合觀光、金絲皇菊、玫瑰花等八個區,佔地800畝,總投資6000萬元,是集休閑、游樂、採摘體驗、民俗文化、健康養生於一體的四季觀光游覽度假勝地,年接待游客達3萬人次。

右玉“綠起來”了,更要“富起來”。桃花源僅是右玉縣加快綠色轉化,增強發展動能,創新實踐“兩山”理論,轉化生態優勢,打造“生態+”產業融合的一家企業。

努力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是縣委、縣政府的時代使命。近幾年來,全縣全力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右玉實踐,打造起了康養度假、農俗體驗、文化創意、體育賽事和藥食同源功能食品的“生態+”五大基地,形成了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吸引力強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體系。

全縣創新生態旅游,打造文化創意基地,建設了集休閑、觀賞、體驗為一體的鄉村生態觀光景區22處,建起了馬營河等村的農家樂49家、客棧16家。完成了牛心孕璞花海景觀、右衛古城影視基地、右衛藝術糧倉二期建設。鄉村旅游景點分布在全縣40%以上的鄉鎮。全縣叫響旅游品牌,連續舉辦了玉龍生態國際馬拉鬆等一批國際性體育賽事和油畫、攝影等多場國際性藝術展會,舉辦了森林音樂節、康養峰會等重大活動和公路自行車聯賽等重大文體賽事。

2020年,赴右玉旅游總人數425.15萬人次。右玉成為全國第一個以縣命名的全縣域4A級旅游景區,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佔全縣經濟結構的70%以上。

由綠到富“善無”成“綠富美”

右玉脫貧了!2018年8月,這個消息迅速在全縣11.6萬人中傳開,群眾歡天喜地,共慶摘掉戴了多年的貧困縣帽子,右玉成為全省首批摘帽的國定貧困縣。

“善無”,秦代時右玉縣名,現在這裡正變得“善有”。

在右玉,南山公園矗立著一座綠色豐碑,這座豐碑,是右玉人民心目中一座不朽的豐碑,既記錄著右玉人民戰天斗地、植樹治沙的豐功偉績,更是指引全縣人民奮斗的一面旗幟。

走進右玉,人們發現,現在的右玉,滿目蔥郁,抬眼就是綠色,走出去就是企業。為加快推動從“綠起來”到“富起來”,右玉人民將踐行“兩山”理論貫穿到各領域、各方面。

生態羊、小香蔥、亞麻、沙棘等綠色產品生產企業紛紛落戶右玉,全縣現有規上工業企業22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就有13家,佔企業總數的59.1%。綠色工業穩步發展,現有清潔能源發電企業16家,矸石發電企業1家,風電光電總裝機容量130萬千瓦。不僅如此,全縣還加緊項目建設,2020年500萬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45個,已經完工12個……

昔日風沙侵襲、干旱少雨、水土流失的右玉,取而代之的是“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塞上綠洲”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全縣各項經濟指標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2020年1-11月份,全縣工業增加值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8億元,增長12.1%,綠色右玉變成了富裕幸福的新右玉。(記者馬佔富)

實踐者說

“當好農民致富引路人”

講述人:郝凡 右玉縣農豐農業發展公司總經理

返鄉創業已有10年,回想自己所走過的路和帶領農民致富的過往,我感慨良多,苦中有樂。

右玉以前干旱少雨,父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辛苦勞作,過著艱辛貧困的生活。聽到鄉親們致富無門很苦惱,2011年,我返鄉創業。

創業很艱難。我投資400萬元,流轉土地700畝,試種土豆。人們開始不理解,但是,2012年秋,土豆畝產達到了6000斤,收入130萬元。村民們看到我科學種田喜獲豐收,主動流轉土地。我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又流轉土地7000畝,進行土豆研發培育。同時,聘請教授、專家到村為群眾作土豆種植培訓。村民們逐漸轉變了傳統種植觀念,確立了規模化、集約化種植理念,大家種植土豆的積極性不斷高漲,許多農戶相繼加入了現代化土豆種植。在我的帶領下,野場村逐步形成了以土豆種植及原種繁育為產業支撐的“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經濟。幾年時間,土豆種植加工產業輻射白頭裡鄉及周邊的楊千河鄉等四個鄉鎮20多個村。

2018年,我又開始種植苜蓿草和燕麥草1.5萬畝,牧草全部銷往內蒙古伊利、蒙牛等大型牧企,去年收入1000余萬元。

規模化、集約化種植解決了土地撂荒問題,同時讓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周邊農戶的收入都提高了,家家戶戶有存款,部分農民還買上了小汽車、住上了樓房,過上了幸福日子。

“十四五”,我將繼續走高產高效之路,擴大種植規模,帶動農資、農機、物流、勞務等發展,帶動更多農戶走合作化、規模化的農業發展之路。

綠起來,更要富起來

從古稱“善無”到如今向“善治”邁進,“右玉精神”在這片土地上又開啟了從“綠起來”到“富起來”的新接力。

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山清水秀、天藍地淨的美麗山西,這既是總書記對右玉奮斗史的充分肯定,也為我們進一步弘揚右玉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已成為從“綠起來”到“富起來”實踐探索的強大精神動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理念,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必然關系。良好的生態環境,會成為重要的天然資本,也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因此,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隻有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使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創造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從“綠起來”到“富起來”的跨越。

無疑,右玉就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典范。這裡不僅實現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而且孕育出畜牧業、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等一個個極具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走上了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的良性發展軌道。可以說,在同一個戰場,右玉同時打贏了生態治理“綠起來”和脫貧攻堅“富起來”的兩場戰役。

在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了突出位置,讓綠色發展廣泛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我們相信,山西一定會在更高起點、更高質量上推動綠色發展,讓“右玉精神”在山西率先蹚出轉型發展新路上彰顯時代魅力。(記者馬佔富)

 

(責編:李夢文、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