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義務教育有保障 適齡兒童“一個都不能少”

李夢文

2021年05月29日18:38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山西教育部門以‘奮進之筆’書寫教育扶貧答卷,健全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5月 19日,山西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任月忠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信地說。

義務教育有保障是“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山西教育部門以強化制度保障、條件保障、質量保障、服務保障為抓手,大力實施“一縣一案”控輟保學,實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持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適齡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應安置盡安置,確保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得起學、不失學輟學。

完善的制度是保障的根本。教育部門緊盯控輟保學目標任務,制定實施方案、專項整治方案,進行系統部署,健全完善摸排—勸返—安置—穩定—鞏固等制度體系。特別是2020年底,山西省教育廳等十部門聯合制定控輟保學實施意見,長效機制全面建立,常態化推進控輟保學工作。截至目前,山西全省列入控輟保學工作台賬共5979人,實際復學3253人,核減2726人,控輟保學實現靜態清零,動態保障。

“老師您好,謝謝您能來我家。您的關心,使孩子少了自卑,多了自信,使我們全家人感到了溫暖。衷心感謝,代向所有老師感謝”。這是山西陽泉市平定縣東回中學的一位家長給老師們的感謝信。

平定縣東回中學位於太行山深處,是一所寄宿制中學,在校學生240人,其中住校生207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單親、離異、困難家庭的困境學生,厭學現象屢見不鮮。為了改變現狀,學校以“關愛學生”為突破口,把“建設和諧校園”和“培養幸福的普通人”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通過捐助幫扶、心理輔導、上門家訪等活動,讓孩子們變得陽光自信起來,學校和老師們也收獲了滿滿的感恩和感動。

在有學上的同時,山西全面推動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從2014年起,山西省在98個縣實施“全面改薄”項目,2019年至2020年在全省實施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至2020年共建設改造1054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其中,2020年建設改造546所,超額完成省政府確定的500所目標任務。

硬件的提升是基礎,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才是最終目的。山西大力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強校長教師交流。實施國家、省級“特崗計劃”,每年為農村地區補充優秀教師3000余名。推進聯盟校、集團化辦學等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區),覆蓋學校6000余所。全省中小學(含教學點)寬帶接入率達到100%,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2020年,我們在全省率先實施管辦評分離改革,實現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全覆蓋。省、市重點學校與萬柏林區、尖草坪區、晉源區簽署辦學協議,市實驗小學托管婁煩縣君宇實驗學校,實質性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太原市教育局局長梁宏宇介紹,通過“縣管校聘”“局管校聘”管理改革,該市2.6萬余名教師競爭上崗,教師隊伍活力進一步增強。

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服務保障也要跟上。為此,山西建立了覆蓋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實現了各教育階段、公辦與民辦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據統計,2016年以來,中央和省級資助資金義務教育階段共安排9.5億元,受助學生129.2萬人次。

小青是山西忻州市五台縣黑崖堂村一名肢體殘疾的少年,因行動不便,無法像同齡的孩子們一樣去上學。五台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武俊峰了解到情況后,和老師們帶著教具、書本、米面等,上門送教。小青欣喜的眼神,期盼的激情和一句簡單的“謝謝”,讓老師們的苦累一掃而光。

不止是小青,在特教學校的積極幫扶和老師們的不懈努力下,五台縣13個鄉鎮,43個村庄的44名重度殘疾適齡兒童,由原來的一無所知到現在能拼音識字,分辨幾種圖形,認識幾種顏色,感覺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看到希望與光亮。

2020年,山西全省2940名適齡殘疾兒童中應安置的2156名全部安置,安置率100%,超額完成國家規定的95%目標。

“我們將進一步落實好控輟保學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實現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的良性循環。”任月忠的話語堅定有力。

建設改造500所寄宿制學校、推進“晉享雲課堂”建設、招聘3800名“特崗教師”、 擴大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范圍……“十四五”開局之年,山西教育部門以更加扎實有力的工作,努力踐行適齡兒童“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

(責編:李夢文、張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