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專題報道>>呂梁 令人向往的地方>>嵐縣>>新聞

黨建引領 為生態扶貧賦能增效

——記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嵐縣界河口鎮東口子村黨支部

2021年07月16日16:56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30多年前,嵐縣率先拍賣“四荒”的創舉享譽全國,今天,嵐縣界河口鎮東口子村黨支部探索的“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的生態扶貧模式再次叫響全國,在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

這原是一個典型的呂梁山區貧困村,脫貧攻堅開展以來,界河口鎮東口子村黨支部立足生態脆弱與貧困落后的村情,弘揚呂梁精神,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統籌治山治水,協同增綠增收,在一個戰場打贏了兩場戰役,是“兩山理論”在三晉大地的生動實踐。群眾由窮變富,產業從無到有,綠了青山,富了百姓,起了示范。

黨支部就是堅強的戰斗堡壘。面對窮山惡水,東口子村黨支部努力踐行“將改善生態面貌的過程,變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過程”,大膽提出了領辦合作社、發展林業產業、實現抱團脫貧的“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貧困戶”思路,在全國率先嘗試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承接造林綠化工程,合作社社員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工程驗收后由政府回購,並由建檔立卡貧困戶組成管護合作社對林木進行長期管護,讓群眾獲得工程收益和管護報酬。此外,通過引導有出資籌資能力的造林營林組織,組織農民以林地、退耕還林地經營權等入股,集體領辦、土地流轉、企業經營,使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實現了由“三權”促“三變”,使資源激活、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荒山增綠、集體經濟“破零”,踐行了把建設綠水青山的過程變成群眾增收脫貧的過程。

群雁高飛頭雁領。東口子村黨支部書記鄭二小,是群眾口中“頭腦活泛的能人”,面對集體經濟一貧如洗、山窮人更窮的現狀,他敢於創新、大膽實踐,組建了合作社,決心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為打消大家的顧慮,他帶領黨員干部挨家挨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怕騙的給吃定心丸,怕苦的激將激勵,怕不要的他做保証,硬是把村裡33戶貧困戶中的弱勞力、半勞力組織到一起,“摸著石頭過河”,牽頭領辦了森生財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開始了造林。當年合作社社員每戶增收就達到了6000元以上,實現了增收脫貧。嘗到甜頭的他,又成立了嵐縣晉綠林扶貧攻堅森林管護合作社和山西綠緣造林聯合社,帶領黨員群眾既賺造林的錢,也賺管護的錢,還要賺資產的錢,先后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林業資產收益試點、沙棘后續產業等多項“綠”色工程,綠了山,富了民,全村也於2017年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森生財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2021年也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一個黨員就是群眾中的“一面旗”。近年來,東口子村生態扶貧的過程就是廣大黨員帶領群眾協同奔小康的過程。在全村黨員群眾共同努力下,東口子村實現了“三變”,黨支部變強了,群眾的腰包變鼓了,村容村貌變美了。全村新建了四座年產40萬株沙棘優種苗育苗霧化溫室大棚和年儲存300噸沙棘凍果冷庫,創建了山西秀容沙棘制品有限公司,新上了標准化原漿、飲料、果油、藥茶、籽油、無糖口嚼糖六條沙棘系列產品生產線,解決了周邊200余人就業,帶動460名移民人口實現了持續增收,贏得了老百姓的點贊。

“自2016年加入森生財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我第一年就掙了6000多元,靠著在合作社打工收入和分紅,以及國家的其他扶貧政策性補助,不僅脫了貧,2017年,與同在合作社務工的獨居老人李二女結為夫妻,感覺越干越有勁頭。”五保戶賈引民介紹道,他逢人便夸,是合作社讓他過上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如今,東口子村黨支部必將邁著更加堅實的步伐,譜寫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新篇章。(馬建生 杜麗君 尹瑞萍) 

(責編:趙芳、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