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探索雙碳願景的實現路徑 貢獻綠色發展的山西力量

趙芳 麻潞
2021年09月06日07:43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當氣候變化成為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各國的共識,“碳達峰碳中和”早已成為了世界性的議題。

金秋時節,汾河之畔。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9月3日至4日,以“能源·氣候·環境”為主題的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太原論壇”)盛大舉辦,來自26個國家的駐華使節,部分國際友好省州和友好合作伙伴駐華代表,部分國際組織和商協會代表出席論壇。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之后,我國舉辦的能源領域高規格論壇。在此背景下,山西作為全國唯一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實現高質量低碳轉型發展,對於推進全國能源穩步轉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願景至關重要。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在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的同時,加快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手做“減法”,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能規模﹔一手做“加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現場。(圖片由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綜合部提供)

全球能源轉型需要中國力量,中國能源革命呼喚山西作為。太原論壇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本次論壇進一步突出國家選題,緊扣能源革命、“碳達峰碳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歷史性任務展開。

兩天時間內,各種活動高密度舉行:一場開幕式暨高峰論壇、一場信息發布+圓桌訪談、一批簽約活動、一個線上展廳、一組分論壇及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等。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此次論壇為山西乃至全國能源革命和“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思路和經驗,為全球能源低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傳統能源加速革命 “黑色”煤炭“綠色”發展

“‘十三五’期間,山西累計化解煤炭過剩產能15685萬噸/年,退出總量居全國第一”“制定了中國石墨烯領域的首個國際標准”“建成亞洲最大氣凝膠生產基地”“全球第一次綜合利用煤層氣制備成堅硬的金剛石”……

開幕式前,一段山西宣傳片讓貝寧駐華大使助理Elysee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山西。“這些數字和成就讓我感到意外。我看到了山西作為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擔當,也看到了中國在‘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努力。”

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特點決定了必須長期堅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道路。如何讓煤炭這一“黑色”資源“綠色”發展、“低碳”利用,是我國能源低碳發展繞不過的課題。

“中國富煤,現在舉全國之力實現‘雙碳’目標,壓在煤炭行業的擔子非常重。”作為潔淨煤技術領域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岳光溪認為,眼前來看,要轉變煤炭使用的角色,從過去作為基礎壓艙石保証能源的穩定,要逐步轉變到支撐新的再生能源的角色。

從基礎性能源變成支撐性能源,原有煤炭利用形式一定要發生變化。

焊花四濺,火龍飛舞,潞安化工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太原晉華爐生產基地的一線熱火朝天。

“晉華爐專門‘消化’高硫、高灰、高灰熔點的‘三高’劣質煤,大量化工企業的工藝廢水作為水煤漿制漿原料水,實現了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排放。”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建勝介紹,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是用綠色技術替代傳統技術,減少碳排放不是減少生產能力,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不隻有晉華爐項目,該院還開展了基於煙氣養殖的微藻還田實驗研究,利用微藻吸收燃煤煙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微藻作為有機肥還田,減少無機肥生產及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氣凝膠零能耗小屋。(圖片由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提供)

在山西,改變不僅局限於煤炭傳統領域。一隻口罩能反復使用20次﹔在氣凝膠零能耗小屋居住,冬夏都不用開空調……不久前,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對外展示自主研發的氣凝膠建材、多吸氧口罩、新風潔淨空間、石墨烯康養系列產品……4大系列50多種產品通過實物展示打造體驗場景,讓新科技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與客商見面。

如此多元的科技產品,正是企業聯合產學研戰略合作伙伴東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團隊研發推出的。而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的前身則是以中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基地而聞名全國的陽煤集團,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企業改變過去幾十年“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華麗轉型,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火箭軍”。

“真正實現了碳中和也就真正實現了我們發展方式的轉變,真正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發言中,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家強表示,源頭減碳、過程降碳,加大研發力度、加大投入,方能實現末端固碳。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高能源供給保障能力。是壓力,也是動力,把“雙碳”目標變為能源革命的路徑,考驗著山西化危為機的智慧與轉型發展的決心。

道阻且長,行則必至。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藍佛安指出,近年來,山西以資源型經濟轉型為主攻方向,以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山西行動為牽引舉措,用非常之力、下恆久之功,奮力推動轉型發展蹚新路。

煤基費托合成生產的系列高熔點費托蠟產品,如今在國際市場上既“叫好”又“叫座”﹔總投資100億元的中國陽泉時尚科創產業城將打造“生產原料—功能纖維—紡織—印染—成衣—品牌”的產業集群,貫通從原煤生產到時尚產業的全鏈條﹔潞寶集團己內酰胺、6萬噸錦綸短纖維等項目把“碳中抽絲”變為現實,開創了以煤基化工原料生產高品質合成纖維的先河……近年來,山西主動跳出舒適區,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和消費體系。

煤海之上愈發湛藍的天空,見証著中國碳減排之變。經過持續努力,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從2005年的72.4%下降到2020年的56.8%,碳強度2020年底比2005年下降了48.4%。

清潔能源備受青睞 產業版圖不斷擴張

能源低碳發展,中國不是隻在“煤”上做文章。在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我國能源結構正由煤炭為主向多元化轉變,能源發展動力正由傳統能源增長向新能源增長轉變。

能源低碳發展,未來會有哪些可能?這些清潔能源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些問題也是太原論壇與會者共同關心的議題。

“在全球能源結構方面,世界各國已經達到很確定的共識——向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標過渡。”在德勤中國財務咨詢氫能行業合伙人林承宏看來,其中,氫能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具有“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特點,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

走進位於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晉中開發區瀟河產業園山西美錦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施工現場,隻見起重機械來回吊裝搬運,工人師傅正在鋼架上安裝調試。

正在現場忙碌的項目副總指揮陳志崢介紹:“項目主要涉及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及氫燃料商用車零部件生產,至去年10月底,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目前,總裝車間進入試生產階段,配套加氫站已竣工,氫動力車間鋼結構主體安裝完成。”

作為山西成長起來的本土企業。40年來,山西美錦能源集團(以下簡稱“美錦能源”)依托山西的資源優勢——煤炭,致力於精細化加工產業。“5年前,我們在想,傳統能源的路子上到底能走多遠?”美錦能源副總裁姚錦城介紹,山西有很發達的焦化產業,目前總產量達1.4億噸,而焦爐煤氣中的氫含量佔60%,是氫的富有地。

美錦氫能生產調試車間。(圖片由晉中市委宣傳部提供)

深思熟慮,美錦能源開始了改變和創新。8月初與中石化山西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協定爭取到2025年在山西省內合作建設30座油氫混合站﹔“十四五”期間預計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運營氫能車輛約6000輛,與國家能源集團合作開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綠氫﹔攜手京能集團通過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年產13000噸綠氫﹔著力打造氫能產業核心裝備制造基地,形成制、儲、運、加、用一體化的氫能生態閉環。

分論壇上,不少企業家紛紛表示,在氫能的利用和發展過程中,希望與美錦能源合作共贏。“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氫能會像煤炭一樣成為山西下一張充滿未來氣息的亮麗名片。”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信心滿滿。

跳出煤堆謀轉型,路子越走越寬。在孝義市一處廢棄礦山,莖稈直立的芒草肆意生長,一片片芒草叢成為鳥兒的天堂。這裡是2017年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在該地建立的芒草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區與芒草人工濕地建設示范基地。

生物質能作為最具潛力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院長桑濤算了一筆賬:每生產1噸石化基環氧樹脂至少需要消耗石油3.8噸,對應排放二氧化碳不少於12.9噸。而每生產1噸生物樹脂需耗用秸稈約1.2噸,會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約14.8噸。以一個萬噸級的新材料生物煉制工廠為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32萬噸,相當於160個1兆瓦標准風力發電機或267個1兆瓦光伏發電組每年的減排量。

“生物樹脂無毒無害,其應用顯著降低了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成本,能夠替代目前市面上的進口石化基環氧樹脂,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新能源裝備等高端制造領域,整個生產流程綠色環保。”桑濤補充說道,芒草除了地上秸稈的固碳作用外,粗壯發達的根系每年可在地下額外淨固碳達0.6噸/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低碳發展關乎人類未來。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是能源低碳發展的主力軍。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所佔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環保產業持續發力

9月3日,在太原論壇之“氣候——‘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轉型”專業分論壇上,山西首張“碳中和”証書頒發。據介紹,經相關方面核算,預估本次分論壇的總排放量為7.6噸二氧化碳當量,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將通過在山西省五台山新建3畝碳中和林,6年內將本次會議產生的7.6噸二氧化碳全部吸收。

“低碳大會本身踐行低碳理念,實現‘近零碳排放’目標,既是責任,也更具示范效應。”太原論壇理事會副理事長孫躍進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大家都會對“碳達峰和碳中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將進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階段。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氣候變化與碳排放核証中心主任魯成鋼說:“今年出台的《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統籌融合,二是協同增效。”

“新能源汽車買了半年,感受就倆字——劃算!”太原市的曹女士逢人就夸,掰著手指算起了賬:朋友開燃油車,加一次油486元錢,可以跑500多公裡﹔自家車位上裝了充電樁,峰谷時充一次電6元錢,可以跑近400公裡,再加上新能源車享受停車場停車費減免的優惠政策,半年下來省了一大筆開銷。

數據顯示,今年1—7月,山西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5倍,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了1.3倍。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消費端,山西能源消費模式變化激發的新動能在不斷成長壯大。在公共交通領域,新能源車的替換也在穩步推進中。截至2020年底,該省共有公交車1.76萬台,其中純電動1.2萬台,佔比68.18%﹔出租車42761台,其中純電動19576台,佔比45.78%。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非常快。”在中節能中咨華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雲生看來,“十四五”期間,環保產業總規模將持續增長,集中度明顯提升﹔從產業效益上看,科技貢獻率將顯著增加,協同效應發揮﹔從產業生態看,產業鏈深度整理,標准化、數字化、智能化將達到新的水平。

“官地礦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入選“2020年度企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圖片由大地控股提供)

作為山西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龍頭企業,山西大地環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地控股”)核心業務領域生態修復、土地整治、固廢處置均與“減碳、增匯”密切相關,其核心要義與“碳中和”願景不謀而合。自2017年成立以來,大地控股已完成和在建的生態修復面積達6118公頃,種植苗木637萬余株,測算生態修復成果每年可產生碳匯量約3.5萬噸。

不僅如此,近年來,大地控股以土地整治業務極大緩解了耕地佔補平衡指標緊缺的長期性難題,以全省化布局努力破題固廢堆存的歷史性痼疾,以五大技術集成體系推動礦山生態修復,助力“兩山七河一流域”治理,逐步緩解了山西作為一個資源型省份所特有的歷史性問題。

“今年,我們首次增加了環境領域話題、安排了專題研討。”山西省副省長賀天才表示,就是希望通過這一平台找准生態環境高標准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互促共進的有效途徑。

3月11日,山西首設“碳中和”研究院——山西碳中和戰略創新研究院﹔4月9日,萬噸級“環保炭黑”綠色循環利用項目在山西綜改示范區投產﹔7月22日,山西省開發區“碳達峰碳中和”專題能力建設培訓會舉辦﹔9月3日,太原論壇共簽約項目23個,總投資額491.5億元,項目涉及先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

“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是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承擔著保障全國能源安全的重任。近年來,山西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革命和‘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能源科技創新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的重要支撐。”山西省委書記林武指出,通過太原論壇這一平台,向全世界發出加強能源領域合作倡議,就是為了更好汲取全球智慧、造福各國人民。 

(責編:趙芳、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