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技能呂梁 筑夢未來】面塑刺繡土豆宴   “老傳統”煥發就業創業新氣象

趙芳
2021年09月07日19:49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盤龍、牡丹、鯉魚……造型各異、色彩鮮艷的面塑作品讓手機屏幕顯得滿滿當當。抬眼望去,手指上下飛舞,揉、捏、挑、撥、點……轉眼間,一個溫順可愛的小兔子已伏在手背上。

每天忙完回到家,山西呂梁嵐縣面塑藝人劉麗麗都會打開網絡直播平台,進行現場教學。

“去年疫情期間,我就想著在網絡直播平台免費教學,現在我已經有一萬多個粉絲。”劉麗麗說,直到現在,她還堅持每天晚上直播。

劉麗麗(右)在進行面塑教學。孫濤攝

劉麗麗成長在千年古鎮、“面塑之鄉”嵐城鎮,面塑藝術在這裡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劉麗麗已是第八代傳人。現在,她已經成為一名面塑研發高級技師,年收入能達二三十萬元,日子過上了“好光景”。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作為人口大國,我國勞動力數量巨大,這是寶貴的資源、重要的稟賦,同時,也會帶來不小的就業壓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發展。”“鼓勵傳統行業跨界融合、業態創新,增加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就業機會。”

在山西呂梁,為了進一步提高職業技能水平,促進勞動力勞務輸出,實現技能就業、技能富民,該地結合歷史資源和自然稟賦大力實施特色專項培訓,形成了獨具呂梁特色的職業工種培訓。

老飯吃出新味道:小土豆實現經濟收入2300多萬元

“沒想到這土豆宴這麼多人吃!”晌午時分,大大小小的車輛“見縫插針”,一股腦兒地涌進嵐縣土豆宴全國推廣總部的停車院,看著窗外的熙熙攘攘,廚娘王秀英不自覺地加快了手裡的活計。一個個圓白的土豆面團,在模具的按壓下,變成了一頂頂小帽子,一蒸一蘸,入口Q彈爽滑。

“以前是家裡沒吃的,頓頓吃土豆,逼著沒法子,隻能換著花樣做土豆。”王秀英是土生土長的嵐縣人,打小就會做不少“土豆飯”。

嵐縣地處呂梁山北麓,氣候冷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馬鈴薯生長的“寶地”,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歷史。

嵐縣縣委書記高奇英介紹,該縣立足區域種植優勢和原有產業基礎,緊抓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期,將馬鈴薯產業確定為全縣的主導產業,加快推進馬鈴薯全產業鏈條融合創新。

“孩子們都大了。去年,參加了‘土豆宴廚娘’的培訓,飯也做得更精細了,自己掙上錢,底氣也足了。”王秀英計劃多干兩年,自己就開個小飯店。

嵐縣土豆宴。孫濤攝

近年來,嵐縣縣委、縣政府加大投入,持續發力,組建了嵐縣土豆宴工作領導組,嵐城古鎮土豆宴企業管理咨詢公司打造了集嵐縣土豆宴研發推廣、中央廚房、廚師廚娘培訓、土豆宴電商培訓等八大功能於一體的嵐縣土豆宴全國推廣總部。

2020年1月,嵐縣土豆宴(太原)旗艦店開業揭牌。嵐縣土豆宴推廣總部負責人王志剛表示,將以太原旗艦店為中心打造山西標杆市場,逐步拓展北方重要城市。

“不管是大飯店還是小館子,也不管你是哪裡人,加盟嵐縣土豆宴都是有實實在在補助的,廚師服務員也是一同培訓上崗,沒有后顧之憂。”嵐縣勞動就業中心主任梁建生介紹,土豆宴的大力推廣,必將產生連鎖、加盟、合伙等形式的品牌性餐食店,土豆產業化加工廠的發展也需要孵化大量的創業型人才。

2020年,嵐縣土豆宴全國推廣總部建立了“嵐縣土豆宴廚師”培訓實訓基地,統一培訓課程和標准。同年9月,首期“嵐縣土豆宴廚師”培訓班正式開班授課。

去年,該縣累計培訓1726人,就業764人,實現經濟收入2300多萬元。在歷屆培養的學員中,已經有國家認証的“土豆主糧化十大名廚”,還有土豆宴廚師創業明星,被評為市級勞動模范,杰出青年創業能手等。

呂梁市委書記孫大軍在嵐縣調研時指出,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產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從“賣土豆”,到“賣土豆花”,到“賣土豆宴”,再到“輸出土豆宴廚娘廚師”,嵐縣人民口袋是越來越鼓了。

老樹結出新果子:不僅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核桃樹勢旺不旺,水肥必須有保障﹔核桃產量高不高,樹體管理要跟上。”孝義市柱濮鎮上智峪村的李愛芳覺得學習核桃樹修剪管理很實用,順口溜張嘴就來,“我有三四畝核桃林,自己最起碼要會修剪,會管理,以后不用雇人,還能給別人修剪賺取管護費。”

初秋時節的核桃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圖片由孝義市委宣傳部提供)

孝義市是汾州核桃主產地之一,境內河谷水系發達,優越的環境條件為種植核桃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已有2000余年的種植歷史。

李愛芳所培訓的學校是孝義市宏宇職校,該校本著“培訓跟著需求走,服務跟著願望走”的辦學理念,參照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對孝義市17鄉鎮(街道)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城鎮失業人員、企業在崗職工等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意向摸底大調查。根據勞動力年齡、素質、技能、就業意願等情況,制定政府補貼培訓職業(工種)目錄,形成多種具有當地特色的職業技能培訓工種技能,主要包括核桃樹修剪、計算機、中式烹調師等。

培訓的開展不僅滿足了全市農村核桃種植戶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農民的核桃管護技能,促進核桃產業的標准化、規模化、高效化發展。

在孝義市下堡鎮,按照“八村聯合的核桃產業黨支部+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手+十戶聯組”的核桃托管服務思路,選任保豐核桃樹管護技術專業合作社成立產業黨支部,專門負責角盤垣萬畝富硒核桃基地的管護提升工作。政策補貼30%,農戶隻需支付農業作業費用的70%,就可安心把農業生產交到產業黨支部手中。

“今年和合作社簽訂了托管協議,合作社就幫助修剪了,合作社技術人員手藝好。托管了核桃樹以后,我就能參加別的培訓,再掙點錢。”下堡鎮下衛底村農戶閆貴成開心地說道。目前,保豐核桃樹管護技術專業合作社已有管護技術人員90人,輻射帶動全鎮農戶近500人參與到管護工作中,促進帶動農戶就業增收。

“每年市級集中培訓2-3次,鄉鎮組織培訓5-6次,核桃產業中心技術員按照物候期適時下鄉入戶指導培訓,年均培訓果農5000余人次。”孝義市人社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市鄉兩級核桃樹管護技術骨干達到1000余人,基層涌現大量管護新秀。

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孝義市共培訓19605人,結業率達100%。孝義市人社局副局長武艷萍表示,就是要通過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加快推進全市“人人持証、技能社會”建設提質增效,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要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合理布局,統籌規劃,以優化品種、提升品質、伸展鏈條、擴大市場為主要內容,努力推進相關產業做大做強。”在呂梁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廣勇看來,把特色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

老技藝有了新傳承:吸引年輕人,煥發新活力

“我現在不敢接太多的外地訂單,因為本地女孩結婚的嫁妝都是成套的手工刺繡品,做一套要花很多工時。”中陽縣晉寧繡藝工作室負責人邢建紅樂呵呵地說著:“我們工作室,已經幫助26戶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

今年50歲的邢建紅,曾是中陽縣下棗林鄉米家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她自幼受外祖母和母親的影響,對民間刺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6歲開始學習刺繡手藝,長大后經常在閑暇時間,給親朋好友刺繡婚嫁鞋墊及衣服繡品。

10年前,邢建紅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加入了中陽縣民間刺繡研究會,“之前我對刺繡的印象就是小時候外祖母拿針線繡的虎頭鞋、紅肚兜、新娘子的嫁衣。畫面美美的,一直烙印在我的記憶裡。但我從沒想到自己從事這一行。”

刺繡入門第一課“劈絲”就讓邢建紅覺得很難。“劈絲”是刺繡中的精湛技法,在普通人眼裡等同“神技”。通過“劈絲”,可以將一根繡花線劈成二份、四份、八份、十六份,隨后通過繡娘的手上下穿梭,繡出層層疊疊深淺明暗。學習“劈絲”,是從無數次失敗中尋找經驗。為了提高自己的刺繡技藝,邢建紅參加了縣裡辦的刺繡班培訓。在省級傳承人武一生老藝人和市級傳承人趙蟬琦老師的言傳身教下,刺繡水平日漸提升。

2014年,邢建紅在縣城創辦了自己的店鋪,借助電商平台,各地訂單陸續飛來。邢建紅熟諳要想做大刺繡產業,傳統手藝不能后繼無人,要把更多的年輕人吸引進來。2020年,疫情期間,她開啟了網上教學直播,幫助更多年輕人盡快掌握刺繡技能,並試著把大家的作品收過來,統一銷售、做大攤子。

“沒想到老家有這麼好的發展機會,幸虧當初留下來了。”“85后”王芳本打算外出打工,在邢建紅教授下,加上自己勤奮努力,短短兩年,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刺繡師。

而今,邢建紅合作社的社員已有百余人,平均每年收益25萬元左右。“未來幾年,我計劃建設廠房,增加繡娘,擴大刺繡產品的產量和種類。讓我們呂梁山上也開出艷麗的刺繡花。”邢建紅描繪出了自己的夢想。

《祥龍騰飛 萬事如意》(杜秀花刺繡作品)

非遺是文明的標志、記憶的載體,隨著時間的推移,了解文化內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一方面,貧困地區往往是傳統工藝的富集區,特色突出、數量眾多﹔另一方面,非遺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居家就業的獨特優勢。而非遺創業帶來的變化,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返鄉,並給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滋養。

“我們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打好技能培訓、持証就業組合拳。”呂梁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智平表示,將繼續擔當作為、攻堅克難,努力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觀念的改變、辛勤的付出,折射出老區人民為改變命運的不斷與時俱進。而他們收獲的不僅是物質財富,更是呂梁精神的再傳承、再延續!

(責編:趙芳、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