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文化旅游

賞菊走麟絳

絳水
2021年09月30日11:49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時值正秋,長治市記協幾位同志約定去屯留看菊花,我自然興致特別。

屯留,我的家鄉。那裡依山傍水,田廣地肥,是種植五谷雜糧的風水寶地,有著“米糧川”的美譽。絳河水歡流,麟山風吹拂,川下嶺上綠色蔥蘢,門前庭后鳥兒鳴唱,晨起炊煙裊裊,鞭聲脆脆,傍晚雞兒上架,牛羊群歸,如詩如畫的田園景象依然浮現在腦際。童心愜意,快樂難忘。

車子駛入屯留境內,同坐的人驚呼:“好美啊!”隔著玻璃望去,路的兩旁飛舞起彩練,赤橙黃綠青藍紫,流光溢彩醉眼帘,翠生生的鮮艷,鬧騰騰的熱烈,仿佛走進沒邊邊的花園,牽手嬌滴滴的花仙。如今的屯留區從頭到腳鑲上金邊,菊花護路,菊花護田,菊花護村,菊花護院,放眼花枝招展,近前芳香扑面。記協主席宋懷樂情不自禁地吟道:“麟絳賞秋景,遍地陶淵明﹔荷鋤耕芬芳,菊香盈門庭。”大家擊掌叫彩,笑聲朗朗。

談笑間,路旁有人招手,是屯留區民康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賈中漢,這位在荒山野坡培植連翹、苦參、山藥等中草藥材的老板,如今喜歡上菊花,介紹起來眉飛色舞。他說,菊花可作藥,可釀酒,可制茶,可養生,更是點綴城鄉的一道美麗風景。山川栽上菊花清秀起來,灘涂栽上菊花靈動起來,田園栽上菊花靚麗起來,鄉村栽上菊花明媚起來,市井栽上菊花清爽起來,生活貼近了文明,生產提起了心勁。

旁邊的老作家、市文聯原副主席劉重陽打趣道:“這小侄把菊花說美了,咱還是往前參觀吧!”劉重陽對屯留情有獨鐘,曾經為這裡寫過數篇報告文學,贊美屯留人實受,有機旱作三晉叫好﹔屯留人包容,住下來就是老鄉﹔屯留人聽話,上面交辦的事情都能干成,就像這菊花,撒下種子就扎根,給點陽光就燦爛。

沿著漳澤湖西岸前行,舉步景致,抬頭芬芳,吸引的攝影記者時而跳起來,時而爬地上,忙碌的不亦樂乎。

前兩天,我從人民網上看到屯留李高鄉的菊花園,作者是長治市新聞攝影學會秘書長、長治日報攝影記者張國平。一片片、一蔟蔟金燦耀眼,觀賞者指指點點、笑容滿面,感覺好像游弋在花海裡,蹁躚在彩雲間。今天,張國平又來了,貓在林中伸出了手上的長鏡頭,咔嚓、咔嚓拍個不停,蹲了十幾分鐘才站起身來。人們走過去,他指著鏡頭裡的畫面興奮地說:“拍到了,拍到了,你們看這片菊花高高低低多有層次,還飛來幾隻蝴蝶。”一旁的市攝影學會會長、《上黨晚報》攝影部老主任姚林贊道:“這小伙兒是個拼命三郎,春天迷上屯絳八一水庫戲水的天鵝,秋天迷上了百裡飄香的屯留菊花,不拍出個神採不罷休。”

文字記者看得仔細,記得認真。市記協秘書長杜培武每到一片菊花前,都要瞪大眼睛端詳一會。在開滿小白花的一塊窪地邊,他左看右看叫不來名字,我告訴他這是蕎麥,花謝后結籽三角顆粒,加工后的面粉做成碗坨等面食食用,很受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喜歡﹔退下來的殼子是蕎麥皮,裝上枕頭是清涼催眠的好材質。由於生長期短,產量低,屯留老鄉只是在路邊圪壕和坡梁圪脊上種一點,一來為菊花作個點綴,二來產下些制作稀罕食品和枕頭。

鄰地是片低稈作物,頭上長出火紅的穗穗,杜培武高興地說見到矮杆高梁了。旁邊的長治日報老記者徐子良和他說,當地老鄉還管它叫“小老漢”和“茭籽”。這種作物產量高,是釀酒制粬的好材質,他跑過去輕輕用嘴吻了一下。看得出來,他對釀酒的農作物格外青睞。

市記協副秘書長、長治廣電駐上黨區記者站站長宋學平,高級編輯、《長治新聞人》執行主編平華林,《長治新聞人》副主編蘇安平、郭建斌幾位看著聊著,品菊談詩,興味濃濃。他們說歷代詩家寫菊畫菊,詠菊頌菊,足見菊在他們心中的高雅和聖潔。就連曹雪芹的《紅樓夢》裡,也沒有忘記寫菊,十二釵之一史湘雲邀辦的《菊花社》詩會,留下12首膾炙人口的“詠菊七律”。老蘇滿懷敬意地贊道:“文人墨客把菊寫在書畫上,屯留老鄉把菊‘寫’在了大地上,這才是真真切切的感同身受。”一語道出心聲,又是一陣朗朗笑聲。

座落在漳澤湖畔的小南村,林綠水碧,花香魚躍,走進去如同到了江南水鄉。村上南風驛站,亭榭雅室,分外熱眼。據說這裡曾經是晉、冀、魯、豫、陝的通衢要道,明、清、民國時期的商賈駝隊和生意人路經此地,打尖住店。當時土坯茅草屋,村民生活清苦寒酸,但是村外漳河環繞,村裡小橋流水,在這裡歇歇腳,喘喘氣,也別有一番情趣。

青年作家江雪和支部書記王旭東聊上了,王旭東說改革開放喚醒了村民,中國夢武裝起村民,現在搞城鄉一體化建設,村民更有了心勁。江雪贊道:“村變面貌民變富,關鍵在於黨支部。站位高,執行力強﹔履民事,踐行力強﹔謀長遠,創新力強﹔愛家鄉、戰斗力強。就像這滿村菊花,根扎泥土,放飛馨香。”“不敢當,不敢當,我們做得很不夠!”王旭東是個實在人,從來不說過頭話,其實他心裡有數,已在謀劃打造湖畔旅游景點,請來了遠方一家高校具有創意的高手,在悄悄進行新農村的規劃設計。

我想起清明回家祭祖,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組織村民種辣椒,安電架線,挖壕鋪管,平整土地,開渠引水,干得熱火朝天,做得有規有距。新當選的村支書張富明說,育苗那天縣裡四套班子領導和機關干部都來村上下地干活,鄉黨委書記和鄉長隔三差五下來檢查把關,還派鄉人大主任蹲到村裡跟蹤落實。人家飯沒吃咱一頓,水沒喝咱一口,感動的村民們都上了勁,咱不領頭干好還說甚呢!我說這是:“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來辦公。”他笑了,笑得十分開心。

返程路上,區攝影家協會主席張愛民興致勃勃地對我們說,栽菊花推進了城鄉文明,種辣椒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全區上下鉚足勁干,山裡川裡到處在變,攝影愛好者伸出鏡頭,就能拍到美麗景色。說的是,前幾天,記協幾位同志到張店鎮甄湖村薛家溝自然庄探望農民通訊員王栓富,潺潺流水的吳兒河兩岸有不少婦女在摘辣椒。王栓富說他老伴一天摘下來能掙幾十元錢,不用出山就有收入,臉上露出了喜色。透過車窗,看到一輛輛滿載辣椒的農用車向縣城方向駛去,穿行在菊花飄香的公路上,同車人興高採烈地哼起“戰地黃花分外香”的曲兒。(攝影:張國平)

(責編:趙芳、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