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地市鏈接

長治:構筑省校合作新高地 集聚轉型發展新動能

來源:長治日報
2021年10月27日10:10 |
小字號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路徑是創新驅動,核心是人才驅動。

金秋北京,天清氣朗。10月9日上午,清華大學校園內,長治籍在京專家、博士助力家鄉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進行得如火如荼,送出厚重的人才“大禮包”。這是我市參加“人到山西好風光”人才宣傳周的一個縮影。

在我省舉辦的“人到山西好風光”人才宣傳周期間,座談、參觀、交流、推介會……馬不停蹄的節奏、務實緊湊的行程,“智匯長治·才聚太行”人才引進系列活動向清華、北大等高校發出最誠摯的“長治邀請”。活動期間,清華、北大等高校的140多名優秀學子表達了來我市創業就業的意願﹔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環境學院等院系與我市達成了共建數字經濟產業研究院、建設環境污染預警溯源實驗室等合作,深化省校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清華大學社會實踐團在我市開展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

今年以來,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省校合作、建設“12大基地”的部署安排,強化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成立市委深化省校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任副組長,明確“12大基地”建設牽頭責任部門單位,12個縣區、11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共同參與,通過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提供專項扶持資金和建立專門工作團隊,“三管”齊下,舉全市之力打造深化省校合作“長治樣板”。

走出去,攬四方菁華,引進來,留鳳凰棲落。深化省校合作開展以來,各部門、各縣區密集出行,分批分次前往國內高等學府,牽手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在“12大基地”建設方面達成合作成果300多項,構筑省校合作新高地﹔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近百所高校“智匯”長治,千余名精英學子“才聚”太行,與我市攜手攻堅深紫外LED、超級碳纖維、碳化硅三代半導體材料、煤系固廢綜合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共同構筑起長治創新創業發展的高能“智核”,匯聚起“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澎湃動力。

“平台+產業”同向發力

營造“聚才”強磁場

今年1至8月份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5.5%,高質量轉型考核指標全省第一,長治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被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認定為“十四五”時期重點支持的20個示范區之一,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面對這張令人目眩的成績單,人們不禁追問:“長治經驗”的根基在哪?

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今年,我市以產業需求、發展需求為導向,打造27個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成48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設立8個校友招商引才基地,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推動全市科研成果轉化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點燃了長治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合力深耕高新技術產業——

創新力量,不斷拓展產業深度。半導體產業是我省著力打造的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紫外LED及其應用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走進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各種LED產品充滿了科技感,該公司是國際上唯一一家同時掌握深紫外領域核心裝備制造和芯片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中科潞安與清華大學強強聯合,攜手攻關鎵半導體材料技術,市級每年給予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為深紫外LED芯片的下一步發展拓路。

潞安太陽能電池組建智能制造項目

借智攻關,讓高新產業“長”強。潞城區與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韓福柱教授團隊緊密合作,成功落地精密智能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當前產出的精密智能高端模具數控加工裝備樣機已進入整機聯調狀態,研發的高端機床裝備技術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提檔升級傳統優勢產業——

推動產業升級。昔日灰色水泥廠,今朝環保綠色路。山西卓越水泥有限公司與武漢理工大學進行深度合作,建成了山西省煤系固廢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推動企業大刀闊斧地進行技術革新,實現固廢減量化、無害化綜合利用,成為全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標杆。以此為突破,我市與武漢理工大學在產學研用開展全面合作,在科技協同創新、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結出更多互利共贏的成果。

加快動能轉換。市政府與上海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創新中心。上海大學充分發揮科技研發、實驗裝備、人才隊伍等優勢,以企業為載體,開展引領長治高品質碳材料和綠色冶金新技術的前沿性研究,推動我市在冶金新技術、碳材料、低碳環保等方面實現質的跨越,為長治創新發展、低碳發展、轉型發展和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換道引領布局未來產業——

在清華大學舉辦“智匯長治·才聚太行”人才引進暨合作對接推介會

突破壁壘,打造新的增長點。國家“海外高層次專家學者”、奧泰創始人鄒學明博士,在我市成立的山西奧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中國首台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孔徑超導磁體及磁共振成像整機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以優質的產品質量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優勢拓展了市場。

鏈條延伸,亮出競爭“先手牌”。清華大學校友、留美博士渠志燦帶領海外核心技術團隊,在我市創建山西納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利用生物高科技,創新融合綠色大健康產業,邁步發展新征途。

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一所所高校在太行山巔的“扎根”,讓校地雙方“雙向奔赴”,實現智慧碰撞的“擁抱”﹔一處處產學研用平台的搭建,打好創新創業組合拳,孕育著高質量發展“種子”。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引領著長治三次產業同步創新轉型,實現協同跨越發展。

“政策+服務”同步推進

構筑“引智”新高地

天色微亮,華中科技大學張海鷗教授,就踏上前往壺關縣的道路,他此行的終點是金燁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相隔千裡之遙的雙方能夠牽手,源於我市在深化省校合作中推出的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從今年起,長治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向市內500家企業派駐科技特派員,市縣財政為企業科技特派員每人每年提供5萬元工作經費支持,8月份全市第一批50名企業科技特派員已經派駐。

“鞋子合不合適隻有腳知道,我們作為科技特派員入駐企業,就是為了‘把腳伸進鞋子’,實地探尋企業有什麼發展症結,需要什麼樣的科研技術來紓解難題。長治市的政策制定,非常貼合校企雙方的需求。”張海鷗說。

山西納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廣闊的長治大地成為高校師生開展實踐的“大課堂”,外界的“人才庫”變成發展的“創新源”。今年的長治,備受專家學者青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等近百所高校的師生走進上黨大地,如璀璨眾星,為長治開啟了一條星光大道。

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廖祥忠帶領230余名教職工在太行干部學院開展紅色教育,並簽署校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圍繞紅色文化傳承等具體事項開展緊密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一行專程前來長治,洽談共建校史教育基地合作,並與在晉選調生、校友代表及“千人百村”調研團隊座談,為我市發展匯聚智慧。

……

渴望人才的加入,期待創新的驅動,在千裡“奔赴”的雙向選擇中,我市深化省校合作的政策和服務讓專家學者感慨頻頻。

量身定制配套政策。認真梳理、完善了建設“12大基地”配套支持政策30條,包括支持大學生實習實訓、建立事業單位引才“綠色通道”、發放購租房和生活補貼等多個方面,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構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機制,在全國范圍內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長治高新區中科潞安紫外光電LED

提供專項資金扶持。市縣財政安排1.4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深化省校合作、與高校共建“12大基地”工作。市級財政為新引進人才發放生活補貼和購租房補貼1121.6萬元,分配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230余套。建立長治市產業基金“周轉池”,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的動力活力,調動好高校和企業兩個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在長治孵化。

細化優化保障措施。高規格開展“深化省校合作人才服務月活動”,同期推進“高層次人才發展工作聯盟”“專家長治行”“企業科技特派員”等各項活動,開展第七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第四屆長治技能大賽等賽事,開辟“綠色通道”集中審核高層次人才生活補貼、購租房補貼和人才公寓,為合作高校轉化科技成果提供“全要素”保障,為高校學子提供“全方位”服務,為優秀人才來長治投資興業提供“全鏈條”支持。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政策的疊加和服務的下沉帶來人才集聚效應。

“長治的人才政策環境,就像磁場一般吸引著我們。當前山西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快速發展的窗口期,就業機會也有很多。畢業后,打算回到長治工作,為故鄉發展貢獻力量。”在我市長達兩個月的實習實訓中,來自清華大學電子系的博士研究生邢江浩親身感受到家鄉實效的引才用才機制,精准的人才政策,貼心的人才服務水平。

目前,我市已和省內外高校合作建立83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10個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16個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27個智庫合作基地、20個紅色教育和國情教育基地,讓各類優秀人才走進長治、了解長治、選擇長治,在長治大地上匯聚起更多優秀人才和高端智力,筑牢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礎。

“基地+院校”同頻共振

激發“轉型”新動能

熱情的長治求賢若渴,奮進的長治機遇無限。

“將充分發揮各自專業所長,把握挂職服務機遇,主動作為,積極擔當,為長治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10月20日,我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軍太副教授、中北大學王志堅教授來到長治,投身於我市經濟發展的浪潮中。

科技博士服務團成員在我市挂職鍛煉是高校干部人才培養基地的生動實踐。以“12大基地”建設為抓手,我市在優質生源基地建設、技能服務人才培養、高校農產品供應等方面與省內外高校展開合作,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對接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人才培養“深一度”。

今年,北京科技大學山西招生工作組組長、機械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李鵬來到長治,在實地考察后,為我市基礎教育改革的實踐成效而贊嘆,並向長治二中、太行中學授牌“優質生源基地”。深化省校合作以來,36個優質生源基地,為我市廣大青少年邁入一流大學實現人生夢想搭建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全市以共建優質生源基地為新起點,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培養更多優秀的高層次人才。

潞才公寓

打造最響亮的長治品牌,技能服務旺起來。

在北京設立的“太行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和服務站,成為長治各類技能人才和國內高校市場對接的前沿陣地。今年,我市與上海財經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高校達成合作,建成8個技能服務人才培養基地,長治技能人才享譽全國。為了進一步促成從業人員高質量就業,我市還印發《長治市實施“太行家政”工程促進就業工作方案》,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融入最廣闊的高校市場,農特產品美名揚。

一碗長壽面,情暖校友心。今年起,襄垣縣天下襄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手工挂面“長壽面”,將成為北京大學校友的生日禮物,地道的長治味兒叫響優質農特產品牌。目前,我市建立5個高校農產品供應基地,遴選出38家企業的134個特優農產品,向中央音樂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首都經貿大學等高校重點推介。

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立體化合作,全方位增效。我市與國內高校整合資源,取長補短,加強供需對接,在人才培養、鄉村振興等領域多方合作,發揮1+1>2的力量,以創新牽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三次產業整體躍遷。

來之不易的成績是考卷,也是答卷。10月25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在太原勝利召開。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山西最鮮明的主題、最激揚的旋律。推動高質量發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長治將進一步創新思路舉措,健全完善機制,壓緊壓實責任,全力推動深化省校合作、建設“12大基地”各項任務落地見效,為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中實現爭先進位,全力打造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文/長治日報記者 趙雪崗 圖/資料圖)

(責編:段思齊、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山西將建立災后重建項目庫 謀劃梳理一批重大項目
  人民網太原10月18日電(麻潞)今日,從山西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針對基礎設施受損情況和災情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結合應急救災和長遠發展需要,山西將建立災后重建項目庫,有力有序有效實施一批支撐災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改善群眾生活條件的重大工程項目。 據介紹,山西將重點圍繞供水排水、供電、道路、橋涵、通信、水庫、學校、醫院、養老、住房等設施恢復重建,以及水利防洪、城市防澇、生態環境安全、應急物資儲備、防災減災能力提升等,謀劃梳理一批重大項目,建立災后重建項目庫,明確建設時序,強化要素保障。…
山西:修繕重建受損農房 確保受災群眾春節前全部搬入
  人民網太原10月18日電(麻潞)10月20日前基本恢復災區生產生活秩序﹔2021年11月底前,完成校舍加固除險,做好災區學校災后復學工作﹔2022年1月底前,完成受損的農村供水設施修復,保障農村飲水安全﹔做好受損農房修繕或重建工作,確保春節前全部搬入……今日上午,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山西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相關情況。 山西省委省政府組建了全省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專班,成立了財務資金組、疫情衛生組,基礎設施、房屋建筑物、交通設施、水利工程、農業農村設施恢復重建組等8個小組,對加快搶通尚處阻斷的路段、搶修水利基礎設施、開展受損農房隱患排查和維修建設、搶修農田基礎設施、搶修通信基礎設施、其他基礎設施修復等6個方面的恢復重建重點任務進行了分工,提出22項具體任務及完成時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