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文化旅游

“太行故事”大舞台最閃耀的主角——揭秘話劇《太行》劇組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密碼”

李曉芳
2022年02月21日18:31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剛剛過去的2021年,哪些文藝精品曾帶給你感動和力量,哪些藝術形象曾讓你念念不忘,哪些節目或作品曾讓你陷入思考,哪些聲音或畫面曾讓你眼前一亮,也許每個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不斷涌現的精品力作總有一些會吸引你、感染你、打動你,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你……

13.7萬線上圖文直播觀眾,5.3萬劇場觀眾,他們把最真摯感動的淚水,最熱烈持久的掌聲獻給了話劇《太行》。一滴水映照一片情,“太行故事”成為大舞台最閃耀的主角。

面對新冠疫情和行業下行的疊加沖擊,話劇《太行》劇組南下北進,跨越晉、滇、粵、皖、鄂、豫等六省,輾轉6300余公裡,觀眾好評如潮,媒體競相報道。該劇為什麼能夠實現穩中快進,逆市上揚,引發了業界關注--話劇《太行》為什麼能?為什麼行?為什麼好?

透析話劇《太行》劇組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密碼”,我認為主要得益於走對、走好了“五步棋”,給我們帶來三點啟示。

改革做強主業 創新催生作品

話劇《太行》是山西文化體制改革中誕生的一部舞台藝術,講述了為走出大山擺脫貧困,三代太行山人在基層黨支部帶領下苦戰30年,硬是用鋼钎、鐵錘在壁立千仞的峭壁上鑿出一條難於上青天的“挂壁公路”的故事。太行山人用鮮血和生命弘揚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萬眾一心、敢於勝利,英勇斗爭、無私奉獻”的偉大太行精神。

2021年是山西文化體制改革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建院70周年的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實現了重組再造,初步打通了人才培養、藝術生產、文化創新各環節,形成教學科研、作品創作、社會實踐一條龍。整合優勢藝術資源,強主業,出精品,育人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開始了改革重組后的加速跑。

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生動展示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十三易其稿,三十余次微調,緊跟時代步伐,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2021年3月9日話劇《太行》在太原成功首演。

劇場變成課堂 《太行》當作教材

2021年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

這一年,偉大的太行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仍閃耀著璀璨的光輝,增強了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這一年,由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戲劇影視系傾情創作演出的話劇《太行》,不僅俘獲了年輕觀眾的心,更為山西現實題材舞台藝術的創作立了一個嶄新的標杆。

2021年3月該劇搬上舞台,在山西省內持續演出53場,引起觀演熱潮。其中,80余個基層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觀看演出,應邀走進在省內4所高校,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8場。觀看演出后,基層黨員干部和高校師生紛紛留言,贊譽話劇《太行》是一堂“直抵心靈的鮮活黨課”,更是“學黨史、上黨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活教材。

為什麼說話劇《太行》是一堂“直抵心靈的鮮活黨課”, 翻閱觀眾厚達百余頁的留言簿,10萬余字的肺腑感言就是最准確生動的詮釋……

“——陵川縣錫崖溝村,地處晉豫兩省交界太行山腹地,高山深谷,懸崖峭壁,困不住錫崖溝人走出去的渴望。從1962年起,幾代錫崖溝人不易其志,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30年,用錘子、钎子,在懸崖峭壁上“摳”出一條長達7.5公裡長的“挂壁公路”,錫崖溝人從此走出了大山。我們00后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太行精神。”

“——太行兒女傳承太行精神,賦予太行精神新的時代內涵,讓太行精神在實踐中豐富、發展和升華。賡續太行精神,邁上新的征程。”

“——話劇《太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入學習黨的歷史,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

五上太行汲取力量 走進人民吮吸滋養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

採風--創作--演出,再採風--再創作--再演出。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話劇《太行》劇組46名師生五上太行,深入生活,實地採風,不斷從太行人民那裡汲取前行的力量和藝術的滋養。

2020年山西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單紅龍帶領學院美術分院師生赴太行山區創作採風、實景寫生。太行深處人工打造的“挂壁公路” 令師生震撼不已。採風歸來,立即鎖定這個紅色題材,組建強有力的主創團隊,著手一度劇本創作。行在深山、住在農家,主創團隊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一個因路而悲,因路而生的故事誕生了。

藝術總監龔小奇、編劇龔應恬等話劇《太行》主創團隊深入太行體驗生活,他們向當地導游提出,要再走“挂壁公路”,實地穿行“螞蟻路”。向導連連搖頭說:“不可以,不可以,看樣子你們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走這樣的路太危險了!”編劇龔應恬十分堅定地對導游說:“如果我們不上去實地走一趟,怎麼能感受到當年太行山人民出行的艱難?怎麼能表現出太行人走出大山的渴望?怎麼能寫出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的故事?”

當他們走到半山腰時,因為道路太險峻、太難走,編劇龔應怡竟然當場暈了過去,一行人都嚇壞了,經過緊急救治,才醒過來!藝術總監龔小奇說,當時他嚇暈了,渾身大汗淋漓,幾天都沒緩過勁兒來!

省內演出33場后,《太行》劇組再走驚心動魄的“挂壁路”,來到錫崖溝,一家一戶走訪村民,聆聽當地干部群眾傾心話當年奮斗的艱辛,感受今日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省內演出53場后,話劇《太行》劇組第五次來到錫崖溝,全體演職人員重走“螞蟻路”,穿越“挂壁路”,激發全體演職人員“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豪情壯志。

話劇《太行》何以能夠吸引、感動線上線下近20萬觀眾?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該劇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人民融為一體,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時代和人民放歌。

話劇《太行》啟示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深入人民群眾、了解人民的辛勤勞動、感知人民的喜怒哀樂,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

沒有流量明星 師生傾情投入

觀看過話劇《太行》的觀眾會發現,這部話劇沒有一位流量明星參演。

沒有流量明星參演,話劇《太行》為什麼火?

因為作品質量過硬,全員演技在線。劇中46名青年演員全部由山西藝術職業學院戲劇影視分院師生擔綱演出,其中絕大多數是影視專業大一、大二學生。因受疫情影響,這些學生以網課教育為主,還沒來得及接受系統的影視專業學習。

演員都是學生,他們沒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但他們的表演依然感人,這是因為導演穆青在一開始就要求所有演員不要演戲,而是要用生命和熱情去燃燒角色,去感悟角色,演員和角色必須緊緊融為一體。“能力有大小,但是否盡力了,是態度問題。給了你機會,就要玩命。”這是導演穆青經常這樣提醒演員。

記者曾和話劇《太行》劇組進行座談。座談中,大家提到觀眾熟悉的演員李雪健,對李雪健老師為了演好焦裕祿這個角色,一個月減掉二十斤體重,每天隻睡兩小時的敬業精神充滿敬佩。他們將李雪健老師做位一個標尺,衡量自己是否敬業。之所以得到觀眾廣泛認可,憑的是他們在作品中奉獻的亮眼表現,憑的是塑造角色的專業水准以及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的敬業態度。

話劇《太行》用行動回答了流量與作品,流量與質量,藝與德,孰輕孰重孰美。該劇啟發我們,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不計個人得失、舍小家顧大家,即使不是流量明星,不帶任何光環,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朴實的品格就是美,這樣的編劇、導演、演員才是新時代青年人最應該追的星。

話劇《太行》的創作演出啟示我們,創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實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質,名聲要靠德藝。文藝工作者要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業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

主流價值立體傳播 《太行》美名揚

2021年12月1日至31日,話劇《太行》劇組克服疫情等不利影響,先后登陸雲南省大劇院、惠州文化藝術中心、合肥大劇院、武漢琴台大劇院、河南藝術中心,圓滿完成這一輪巡演。

期間,近百家中央媒體和省級主流媒體、新媒體對該劇演出進行報道。37家媒體做了專題報道。安徽日報、合肥日報、湖北日報、河南日報等多家省級主流媒體做了濃墨重彩的宣傳。惠州頭條APP在線圖文直播觀演人數逾13.7萬人次,武漢10余家傳統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報道,各地熱心觀眾以微信、微博、抖音等在社交平台的宣傳推介更是高潮迭起。

話劇《太行》何以美名遠播?該劇找到了新媒體時代,主流價值立體傳播的新路徑,讓嚴肅的現實主義舞台作品實現宣傳效果最大化。

今天,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新空間。新媒體時代,文化產品,包括舞台藝術的傳播方式已經改變,不同於傳統媒介扁平性、單一性、直線性和集中性的一對多式傳播,新媒體和社會化媒介體現出了立體性、多元性、網絡性和分散性的多線式傳播特征。話劇《太行》科學理性的宣傳策劃,符合當下人們生活和娛樂節奏的特點,正是嚴肅的現實主義舞台藝術需要借鑒的。

話劇《太行》啟示我們,新媒體時代,必須轉變思路,深刻認識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實現主流價值立體傳播,才能達到宣傳效果的最大化。

回望2021年,話劇《太行》主創人員付出了,奉獻了,也收獲了。

2022年,他們已經開啟了新的征程。

(責編:段思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