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井”底之村的小康生活

2022年03月18日08:32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太行深處的平順縣神龍灣村,四周被太行絕壁合圍,宛若置於深井之底,故又名井底村。峽谷與碧水相伴,煙火與雲霧相隨,整個村子被困在了畫中世界。

曾經,神龍灣村村民出村去縣裡,要走兩條路——哈嘍梯或井圪筒。井圪筒,要攀越1萬多級石階才能從“井”底出來。就是這麼一個曾經連條通車路都沒有的脫貧村,如今挂壁公路通到了“井”底,旅游做起來了,電商也進了村,產業融合,村庄面貌一新。

初春,陽光明媚,山間溝谷已露出了春的顏色。沿著懸挂在太行腰間的挂壁公路,記者乘著神龍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玉昌的“面的”,駛向了靜臥在谷底的神龍灣村。

“擱以前沒敢想還能有條通車路!”路上,劉玉昌同記者聊起了挂壁公路。

要致富,得修路。1985年,村裡上馬“古石線”工程,打通“井”底隧道,決定從懸崖峭壁上“摳”出一條能通車的路來。

掄錘頭、斗石頭、啃窩頭,十五載的接續奮斗,一條全長1526米,33個連體洞、39個窗口的挂壁公路從此懸挂在太行腰間,“井”底祖祖輩輩的夢想一朝得願。

“剛通車的時候,路面還是石頭,車在路上顛,人在車裡晃,有時山上還有落石,往外邊一探頭就是懸崖,很嚇人!后來縣裡對路面進行了硬化,又做了防護牆,做了支撐,窄的路面也拓寬了,現在通暢了。”劉玉昌說。

奇險秀絕的挂壁公路成了熱門打卡地,美麗的太行風光令眾多游客慕名而來。乘著平順創建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東風,神龍灣村利用自身地理優勢,圍繞“旅游+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車行至村裡的民宿街。

“旺季的時候,客房、餐位天天爆滿,隻要不嫌累,就一直有錢賺,最火的時候一個月賺了50萬元。”村民原紅龍是村裡較早經營農家樂的,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三間小飯館,到如今的三層民宿,村裡旅游業的變化,他是親歷者。

原紅龍經營的民宿叫“白雲谷”,前院有個觀湖廳,坐在大廳便可欣賞到神龍灣景區的名景——祥雲湖,正因為有著絕佳位置,原紅龍的民宿經常被外地游客提前預訂。

“20年前,我們的客房裡就放著張床,啥也沒,而且規模小,隻能住下幾個人,現在我們的湖景房有無線網絡、熱水器、空調……檔次和規模都提升了,能住下80個人。”說起自家民宿的變化,原紅龍感慨,“我們能有這一天,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啊!”

補短板、整環境、立標准、拉資本、定政策,近年來,平順縣不斷加大鄉村旅游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

“縣裡可支持我們開辦農家樂了,熱水器、洗衣機都享受了縣裡的補貼。我們要擴建民宿,資金不足,縣裡信用社的工作人員就上門給我們辦理貸款,還是最低利息。”原紅龍掰著手指頭,一項一項地數著享受到的政策紅利。

“來村裡旅游的人多了,農特產、崖柏等工藝品也暢銷了,再說村裡有電商,游客留下聯系方式,郵寄也方便。”原紅龍說。

目前,平順縣建成了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神龍灣村“電商進村”打通了村民和游客聯系的“最后一公裡”。

“村民掙錢了,基本上家家有房有車有存款,日子富裕了。”劉玉昌告訴記者。

現如今,神龍灣村有旅游賓館3家、農家樂80余戶,可同時接待5000人就餐、3000人住宿。神龍灣村還是各大書畫院校的寫生基地,“懸崖居”“印象井底”“雲水居”等個性民居和“歐亞仙居”等高端賓館的發展,全面提升了神龍灣農家樂、民宿的接待檔次。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些天村裡好多事兒都鋪開了。”“我們要到河南考察學習。”“要在村裡成立旅游協會,對農家樂有序管理。”“推進村裡的亮化工程,打造更多亮點,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來我們村觀光旅游。”劉玉昌說,“今日的神龍灣村過上了全新的生活。”(李全宏 楊柳青)

(責編:段思齊、趙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