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文化旅游

同建言共獻策 陽城海會雙塔春色濃

2022年04月29日16:06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海會寺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曾在這裡學習和工作過20多個春秋,在海會寺的研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從‘白兔銜經’的美麗傳說,到‘藐山方丈’的海會別院,海會寺歷史厚重,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70多歲的文史專家王小聖一開口,便把人們帶入到悠遠的歷史深處。

2022年暮春時節,在沁河岸邊的海會寺,涌動著一股以文興旅的激情。4月27日,由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委宣傳部組織的海會雙塔歷史挖掘及海會書院文旅發展座談會在這裡舉行。20多名本土專家、文旅工作者、自媒體達人相聚一起,共同為海會寺的復興建言獻策。

坐落在陽城縣東樊山腳下的海會寺,是一處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勝,因百川於此相會歸海而得名。寺院內外綠水盈盈,著名的“海會龍湫”是陽城古八景之一,加上“曲水流觴”“海會龍泉”“魚沼飛梁”等,形成了引人入勝的水景。

高聳入雲的海會雙塔,又稱唐、明雙塔,是這裡的標志性建筑。唐塔於天佑十九年修建,地基下沉,向西傾斜,卻千年不倒﹔明塔於嘉靖四十四年修建,塔身磚雕設計,在第十級的琉璃擎檐柱懸空閣更是全國罕見,下三層的磚石圍筑像極了當地的沁河古堡,所以全稱“琉璃玲瓏懸空堡塔”。

由於環境清幽,景物宜人,寺院逐漸衍生出書院,明清時期的海會書院極為興盛。據史料記載,古陽城先后考中的123名進士中,就有68位曾在此讀書、求學。

文化是一種根與魂,是人們的心靈依附和精神滋養。也許正是這種蘊藉在內心深處的文化認知和鄉土情懷,人們的心情是那樣急切,話語是那樣激動和熱情。“這些年,海會寺在皇城相府的經營下,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和提升,我打心眼裡感到高興。海會雙塔,是我縣的文化標志,真心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讓這一文化瑰寶重放光彩。”80多歲的楊宏武老人,特意從十幾裡外山村趕來了。

從事彩繪和雕塑的大學生回鄉創業青年李娟說:“應注重形象設計,可以將書院的精美建筑和文化資源設計成一種類似冰敦敦的吉祥物,既可以作為景區的標志性形象,也可以作為玩偶手伴,或者轉化為書香陽城的故事機。”

“大家發表的這些觀點,對我們來說如獲至寶。”皇城村黨委書記陳小栓感激地說,自皇城接管海會寺以來,已經投入了1700多萬元,對這座千年古寺進行了大幅度的修繕和提升,接下來要在雙塔、曲水、書院上做文章,以全新的審美視角和傳播方式,宣傳、展示海會寺文化魅力,讓這座充滿傳奇歷史和書香氣息的人文勝地再現輝煌。

“疫情之下,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凸顯。疫情過后,旅游業必然會出現井噴的局面。尋找和創造商機,在文旅融合上求突破、謀跨越,正是我們這次會議的目的。我們眼前的唐、明雙塔背后埋藏著許多看不見的風景,我們要把它挖出來,把那些動人的故事講好,把海會寺打造成一個令人向往的旅游熱點,在全方位高質量發展中把握機遇,贏得主動,奮發有為。”陽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常軒勝的生動話語,既是一個精彩的作結,更是一種深情的召喚。(白軍社 陽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責編:朱紫陽、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