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黨建引領的杜家村基層治理“變奏曲”

人民網記者 麻潞
2022年05月05日08:47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在太原市尖草坪區光社街道杜家村,76歲的杜林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去黨群服務中心,一呆就是兩三個小時。

有村民問他:“你每天都去干啥?”

“我去彈鋼琴!”他笑著回答,“這退休生活越來越豐富嘍。”

曾經的杜家村環境臟亂差,基礎設施薄弱,村兩委班子思想分心、工作離心、干事不齊心。然而,如今再走進這裡,村道干淨、庭院氣派、民風淳朴……展現的是“生產美、生活美、環境美、人文美”。

由“弱”到“強”、由“亂”到“治”的蛻變,似一曲奮進的變奏曲,在杜家村回響。

第一曲:黨建引領凝聚合力

說起村裡的變化,大家伙兒都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人——“喬書記”。

喬書記名叫喬新花,2011年12月,村“兩委”換屆,親仁善鄰的她被高票推選為村委會主任。“以一顆公心辦事,一份熱心為民,一份誠心待人”,喬新花贏得了村民的高度贊譽和擁護,2018年1月,她實現了書記、主任“一肩挑”。

成為“領頭雁”后,喬新花考慮的事兒更多了:如何打造一支各方面“過硬”的干部隊伍?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怎麼解決?加強黨的陣地建設從哪抓起……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喬新花入田間地頭,走近群眾“把脈”村情,掌握一手資料,並與班子成員分析存在的問題,用民主議事機制取代了之前的“一言堂”,強化村級重大事項管理和監督,消除“吃拿卡要”,凝聚起班子的共識,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氛圍。

“她以身作則,帶頭立規矩,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集體發展工作中。”張志亮是杜家村支委,與喬新花共事了十余年。在他看來,喬新花帶領“兩委”干部一切從村民利益出發,改善了干群關系,鍛造出一支立說立行、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由此開啟了杜家村的轉變之路。

“一刻也不能等了,必須把全村的父老鄉親都動員起來,緊緊抱成一團兒往前奔!”喬新花暗下決心。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

舊村委會辦公室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年久失修,逢雨必漏,此前辦公都在村長家裡。沒有一個集體辦公場所,老百姓辦事都找不到干部,如何能凝聚人心?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019年8 月,杜家村決定改造辦公環境,響應尖草坪區“在全區建千平米黨群服務中心”的號召,籌劃建設新黨群服務中心。

“當時村委會經濟薄弱、資金匱乏,喬書記四處奔走,和兩委班子出謀劃策。”張志亮說。

在多方努力下,建筑面積2799平米的杜家村黨群服務中心於2019年6月投入使用。中心採用5G、AR等技術實現黨建與科技深度融合,形成集黨建、教育、管理、服務、展示於一體的開放式、專業化、多功能的黨建工作綜合陣地,內設服務吧台、圖書室、健身室、活動室、黨員遠程教育、培訓室、志願者服務站、黨群服務大廳、黨群談心室等功能室,吸引村民每天到中心“打卡”,延伸了服務觸角,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喬書記把家裡的鋼琴搬到了黨群服務中心的大廳,這可把愛好音樂的我高興壞了。”杜林樂呵地說,“黨群服務中心不僅‘面子’做好、硬件配足,‘裡子’也做得很實。”

第二曲:盤活資產強村富民

“這可不是好辦的事啊,你要考慮好。”“干嘛要啃這樣的硬骨頭!”從喬新花決定向農村土地承包亂象宣戰開始,收到了不少人的“好心相勸”。

杜家村佔地685.97畝,其中建設用地314.45畝,無耕地。如何讓寶貴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與效益,成了擺在喬新花和兩委班子成員面前的難題。

“我們發現村裡存在土地租賃合同租金不合理、租期不合法,條款缺失、顯失公平,嚴重侵害村集體利益等現象。”喬新花說,村集體經濟嚴重薄弱,村委辦公經費、兩委干部待遇得不到保障,村內公共事業也缺乏資金支持。

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和矛盾,一方面在蠶食著農村集體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也在損害基層干部的公信力,導致群眾的不滿,成為影響農村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2020年1月,借著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東風,杜家村聘請律師,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邀請居民代表和黨員代表成立了領導組,組成工作專班,結合本村實際,制定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職責、任務分工和工作時限。採取以賬查物、以物對賬、以賬對賬等方式,對集體資產資金資源全面清查,在尖草坪區率先開展集體經濟合同清理整治工作,走在了清理和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工作的前端。

針對租賃企業存在抵觸情緒、反對聲音,甚至個別企業尋求關系進行阻撓等問題,喬新花帶領兩委多次入企座談。“阻礙和壓力肯定不小,甚至還收到過威脅。但我不怕,抱著‘敢打硬仗’的決心,一視同仁,一定要辦成這件事!”

2020年3月,杜家村歷時三個月的合同規范整改工作全部完成,集體經濟從46萬元增長到現在的200萬元。

杜家村將清合同、化債務、增收入作為解決農村“三資”管理混亂、基層組織“無錢辦事”等難題的重要抓手,強化公平正義導向,既維護了村集體利益,又讓村民們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贏得了群眾口碑,厚植了黨的執政基礎。

“這次清理承包合同,真是辦在了我們的心坎上!村集體有錢了、壯大了,大家都看到了村子的希望。”杜家村村民張拴梅道出了許多群眾的心聲。

為了讓村民致富底氣更足,杜家村拓展渠道,千方百計引項目。轄區內工業園區發展規模初具,形成了擁有9家企業的華天利工業園。村委秉持“隻能招呼,不能糟蹋”的接地氣觀念,全方位服務駐地企業,與其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工業園已為村裡200余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引進中醫門診部,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為村民提供免費體檢等服務,改善了群眾看病就醫難等問題。

第三曲:鄉村善治惠及民生

“路燈亮了,我們晚上不管是出門還是回家更安全放心了!”夜幕降臨,杜家村的主干道路上,一盞盞明亮的太陽能路燈,不僅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溫暖著村民的心。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村基礎配套和鄉村環境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征程中,黨員是重要的中堅力量,或投工投勞,或出資出力,全心全意為村庄發展作貢獻。

杜家村以“讓群眾滿意”為出發點,著重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加大民生事業投入,一系列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漸次落地,凝結為村民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自2012年以來,杜家村對村內近3000米的道路進行了改造﹔鋪設上下水管道3500米﹔新建50立方米的儲水塔﹔村內立面粉刷3萬平米﹔改造旱廁107座﹔建成1400平米的紅白理事會﹔推進新店街道路改造、涉及72戶村民的安置樓工程,3幢安置樓現已全部封頂,內部配套工程正在施工中……

杜家村是信教群眾聚居村,村兩委以“訪惠聚”(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和“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方式,引導教育廣大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防止矛盾糾紛激化,實現了“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村”,村民十余年零上訪。

“因歷史遺留問題,我們村群體性上訪事件曾頻頻發生。”杜家村網格員凌鮮麗感慨頗深,“你看現在,村裡基礎設施好了,民風淳朴。正是通過黨建引領,大家思想覺悟不斷提高,擰成一股繩,聚成一股勁。”

此前,有村民與村委會產生了協議糾紛,起因為新、舊村委會沒有交接對其的征地補償字據。經調查核實,其持有的補償字據並不是事實,村兩委人員多次與其溝通,講事實擺道理,使他認識到自己的主張不合理、不合規、不合法,妥善化解了本人與村集體的矛盾。

“后來,他還寫了一首打油詩《夸夸咱村的好領導》。”凌鮮麗笑著說,“這次疫情,他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參加了志願者工作,堅守在一線。”

杜家庄村的實踐探索証明,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關鍵是看黨性,根本是靠黨性。以堅強黨性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深入基層一線積極作為,才能切實把黨對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愛,通過基層治理實踐體現出來,通過干部的好形象好口碑彰顯出來。

如今,即將迎來“提檔升級”機遇期的杜家村,積極投身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的洪流大潮中,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富美鄉村建設日新月異,“貧”與“富”的變奏曲越奏越響,邁向全面小康的步履也更加有力鏗鏘。

(責編:麻潞、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