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炎帝故裡 奮進高平】“五彩”農業畫卷新

——高平市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2022年05月09日17:43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高平,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羊頭山下,神農炎帝在此點燃了中華農耕文明第一縷曙光。近年來,高平市堅定實施農業“特”“優”戰略,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國家生豬育種創新標准化示范區、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一幅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土地“存銀行” 農民有保障。

農民成“儲戶” 散地碎地就地“生金”

煙暖土膏民氣動,一犁新雨破春耕。春耕,播下的不僅是種子,也是一年豐收的希望。

在高平市北城街街道王何南村的田地裡,大型旋耕機、深翻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旋耕土地、犁地翻新。這塊地的主人趙海枝並沒有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忙碌,而是悠閑地坐在田埂上,當起了“甩手掌櫃”。2020年高平市供銷社推出了土地托管改革新舉措——“土地銀行”。據說不僅能幫著種地,還能獲取利潤分紅,趙海枝把自家的撂荒地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合作社,成了“土地銀行”的第一批“儲戶”。兩年下來,不僅土地實現了豐收豐產,自己也獲得了不少分紅。“這‘土地銀行’可真不賴”,咱也嘗嘗不出力也能掙錢的滋味!”翻看著這幾年的土地收益賬,趙海枝心裡樂開了花。

“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我們合作社,合作社在不改變土地性質和農民對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開展從種到收全程經營,讓農民朋友把飯碗端得更牢。”豐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少錁介紹,合作社共流轉承包了王何南、王何北以及高鐵沿線6000余畝土地,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全力為農民春耕提供優質服務,為農業豐產豐收提供保障。

土地“存銀行”,農民有保障。近年來,高平供銷社不斷深化“替農民種地、給農民打工”的土地托管改革,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出“農機合作社+農戶”“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田管家”和“土地銀行”等農業生產托管模式,為農民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務,既有效解決了“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的矛盾,保証了土地集約化利用和農業規模化經營,又從根本上保護了農民利益,實現了土地增效、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目前,該市農業托管服務主體達到72家,托管面積11萬畝以上。

紅薯“大翻身” 科技鋪就“智”富新路

高平紅薯種植歷史悠久,富硒含量高,甜度適中,入口綿柔,但由於種性退化,存在薯形不佳、性狀不穩定、黑痣病、商品率低等明顯問題,嚴重影響市場銷售。

為解決這些問題,2020年,高平相繼成立了國家甘薯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高平專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高平市甘薯產業創新研究院,依托山西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運城綜合試驗站的科研技術力量和山西農耕文化園的資源資本優勢,將高平紅薯在試驗室莖尖脫毒,研制出萌芽性好、結薯集中整齊、薯形優良、口感香甜的“神農1號”品種,紅薯畝產從3000斤提高到了6000斤。

“我們的技術人員會及時提供技術支持,對農戶弄不懂的、難處理的問題提供幫助。經過脫毒以后的‘神農一號’種苗,每畝可培育5000—6000斤紅薯,比普通紅薯增產30%以上。”高平市甘薯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武宗信的一席話,讓今年剛剛加入脫毒紅薯種植的村民心裡有了底。

一粒種,萬擔糧。小小的紅薯苗實現了“大翻身”,農民豐產高產的底氣更足了。

現代化智慧農業大棚。

倉廩實,天下安。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智慧農業”,先進科學技術在基礎農業中的應用,改變了農民千百年來“靠天吃飯”的命運。作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高平以數字化賦能農業生產全鏈條,並同步建立完善農產品溯源體系,幫助農業主體進行科學化生產、標准化管理與自動化監控,構建“從生產到銷售、從農田到餐桌”的信息化全鏈條。

如今,更多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種”在了高平的田間地頭,河西鎮凱永養殖配備數字化和網絡化設備,實現智能養殖全鏈條﹔建成“智慧農機”信息平台……該市農業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數字化得到進一步發展。

“特”“優”為筆墨 繪就“五彩”豐收畫卷

“咱高平是出了名的‘生豬之鄉’,豬肉的品質有保障,我們老百姓買得放心,吃得更安心。”在位於丹河南路的凱永集團胡一刀旗艦店,市民孟君正在挑選五花肉,新鮮的豬肉、親民的價格,讓她贊不絕口。

2021年,隸屬於凱永集團旗下太行潤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省級重點工程項目——高平市年屠宰加工100萬頭生豬項目正式投產運營,實現了從屠宰、加工、制作、存儲、運輸的全自動化流程,高平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放心肉、良心肉。

生豬產業的轉型升級,是高平破解現代農業發展瓶頸,實施農業“特”“優”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高平市聚力農產品精深加工,精心打造“白色生豬”“黃色黃梨”“紅色富硒甘薯”“黑色食用菌”“彩色潞綢”的“五彩”現代農業,建設“五主五輔”農業產業鏈,把“小特產”做成“大產業”。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成立農投集團,整合全市農業資源,以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村三產的融合發展。成功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晉城唯一。

“白色”產業“春光燦爛”。以太行潤源百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為牽引,全力打造“百萬噸飼料、百萬頭仔豬、百萬頭育肥、百萬頭屠宰、百億級產值”生豬全產業鏈,建成1200頭晉汾白豬核心育種場和2400頭晉汾白豬擴繁場。

黃梨產業“碩果飄香”。

“黃色”產業“碩果飄香”。成功創建黃梨省級標准化示范區,全市黃梨種植總面積近4萬畝,“兩線、五區、六園”的空間布局基本建立,梨膏、梨干等黃梨深加工系列產品深受歡迎。

“紅色”產業“硒”望無限。充分發揮土壤富硒優勢,以“一院兩站”為技術支撐,示范推廣脫毒紅薯種植面積5000余畝,構建起“兩核、三片區”的空間布局。

“黑色”產業點“菇”成金。龍頭企業金田農業200間智能化香菇種植廠房,實現智能化、集約化生產,年產菌棒1000萬支,生產鮮香菇2000噸。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達2.65萬畝。

彩色潞綢“錦上添花”。

“彩色”產業“錦上添花”。依托潞綢文化和潞綢手工織造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推進“農、工、文、旅”一體發展,一個以潞綢產業為核心,集蠶桑農業、康養文旅、潞綢文化、傳統婚俗等產業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初見雛形。(來源:高平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麻潞、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