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保護利用好豐富歷史文化遺產

2022年05月22日08:12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習近平總書記五年內三次蒞晉考察指導,對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彰顯了領袖對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也飽含著領袖對更好弘揚山西優秀傳統文化的期許。

牢記殷殷囑托,山西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努力用好文化富礦,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充分煥發三晉文化的時代光彩。近年來,我省著力打造中國文化傳承弘揚展示示范區,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美術等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開展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示范區創建,實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和“文明守望工程”,做優做強平遙古城、雲岡石窟、五台山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品牌,開展應縣木塔、佛光寺等國家級文物重大保護專項,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文物保護。深化“雲岡學”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革命文物密集片區整體保護利用工作。

牢記囑托 做好文物保護大文章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岡石窟並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雲岡研究院的各項工作,為雲岡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帶來了強勁的動力。

3月14日,雲岡石窟第5窟完成設施升級改造,重新對外開放。近年來,雲岡石窟日常保養工作成為常態,這次設防設施改造歷時10天,有效解決了窟內存在的隱性病害,對石窟文物的長久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從來不是一句口號,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的囑托,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搶救性保護與預防性保護並重,在做好日常養護和監測工作的基礎上,努力實現雲岡石窟“變化可監控、風險可預知、險情可預報、保護可提前”的預防性保護管理目標。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雲岡研究院提格升級為省政府直屬的副廳級事業單位,雲岡石窟保護及“雲岡學”建設邁向新發展階段的方向任務得到明確,雲岡石窟的文物保護工作由實體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數字化保護轉變。

文物保護不僅僅要在細節上做加法,還要在經費上增投入。僅2021年,山西圍繞古建筑搶救保護,安排1.6億元實施145個古建筑及彩塑壁畫保護修繕項目。圍繞長城保護,安排1797萬元實施12個長城重要點段修繕項目。圍繞革命文物保護,安排3400余萬元實施一批革命文物保護項目。圍繞文物數字化保護,安排3015萬元實施13處重點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圍繞可移動文物保護,安排2352萬元修復館藏文物1000余件。2022年,圍繞災后文物保護修繕,我省開展了專項評估,出台了指導意見,啟動了災害防御課題研究,安排8000余萬元計劃實施56個重點項目修繕。安排1.25億元災后搶救保護資金,開展402處災后文物的搶險保護。目前,25項災后搶險保護已經完成,平遙古城牆重點段搶險維修已全面展開。

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省人大出台了《山西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台了《山西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省文物局增設了革命文物處,指導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2020年12月,省文物局公布了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87處,珍貴文物4478件(套)。全省101個縣分別列入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等四部委公布的晉冀豫、晉綏、晉察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

開拓創新 展現山西文物時代風採

2022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平遙古城,就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文物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講話,讓文物講話,講好山西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山西開拓創新,在展現山西文物時代風採上下功夫,省文物局先后印發了《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指導意見》《國寶級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方案》,編制了晉城市、運城市及平順縣等18個示范區創建方案,起草《關於推進全省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深入實施“文明守望工程”,累計認領認養文物建筑295處,吸引社會資金3億多元。

省文物局聯合省委宣傳部等11個部門印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實施方案》,與省教育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施意見》。山西博物院聯合各市級綜合性博物館牽頭成立“山西省市博物館聯盟”,以“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為舉措,在文物保護、陳列展覽等方面開展交流合作。山西博物院“吉金光華”基本陳列等一批展覽項目榮獲國家級重點推介。2021年,全省各類博物館共舉辦展覽500余個,接待觀眾2000余萬人次,開展社會教育活動5000余次,參與青少年達100余萬人次。2012年至2022年,我省博物館數量從63家發展到192家,共舉辦展覽1300余個,舉辦社教活動14萬余場,接待觀眾1.4億人次。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和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山西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山西古建筑博物館、臨汾市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聯合黃河流域九省區有關博物館,共同成立了“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共同打造博物館行業的“黃河文化共同體”,深入參與黃河文化建設,實現黃河流域博物館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服務當代經濟社會發展。

多措並舉 推動非遺融入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平遙古城考察調研時,登上古城牆俯瞰古城全貌,深入街巷商鋪購買了平遙牛肉、餃子醋等年貨,親手為陳醋發酵打耙,在日昇昌票號博物館了解晉商文化和晉商精神的孕育、發展等情況,要求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涵,更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2021年,我省非遺保護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省文旅廳編制實施了《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出台了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管理辦法,推動晉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開展黃河流域非遺資源普查工作。我省14項非遺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單位、傳承人數量保持全國第三。

抓好非遺保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完善保護傳承工作機制,多舉措推動非遺融入生活,創新提升非遺傳播力。

3月18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在太原召開,會上對非遺保護利用工作作了部署。今年,我省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促進民間藝術保護傳承若干政策》等,發布山西非遺藍皮書,與山西大學聯合開展非遺理論研究﹔完善“晉中非遺數字專題庫·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數據庫,在太原古縣城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體驗展示中心﹔培育10個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示范點,建設省非遺數字博物館,新建改建一批傳承體驗場所。

我省還將推動平遙牛肉、推光漆器、老陳醋等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強化杏花村、廣譽遠、雙合成等山西老字號的保護,支持舉辦特色品牌文化創意活動,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和獨特技藝,創作富含時尚元素、符合國潮消費需求的產品﹔引導將傳統經營方式與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升級營銷模式,發展新業態,營造消費新場景。創建非遺特色景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區”示范點﹔支持成立農民合作社,推廣“非遺工坊”“一村一品”等模式。

此外,工藝美術振興計劃繼續實施,我省將建立工美產業數據庫、振興目錄,打造10個產業集群,培育50家規模以上企業﹔舉辦工藝美術產品博覽交易會、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建設富有文化創意的休閑街區、特色村鎮、旅游度假區,培育文創街區,推出“國禮”品牌。(記者孫蕊 孟苗)

(責編:段思齊、張臨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