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筑牢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生態屏障

2022年09月26日08:5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9月偏關,山巒秋色漸濃,田野五谷飄香。“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造林現場一派繁忙。路邊的金葉榆、紅葉李、波斯菊、樟子鬆織成彩練,與山坡上撐起紅傘的海紅果一同入畫,相映成趣。

“直徑50厘米合格,深度40厘米合格……”“李主任,你看苗子都在1米以上,主梢健壯、樹形豐滿,個頂個的精神。”拉苗車一停,建平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郝建平就拉住檢查樹坑的縣林業局退耕辦主任李所維。“不錯,能咧!要保護好根系保証成活啊。”清晨,忙碌的造林人勾畫出一幅靈動美景。

偏關縣是黃河入晉第一縣,是全省生態極度脆弱區和黃河流域北部生態修復區,也是引黃入晉工程水源保護區和全省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近年來,通過國家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省級黃河流域防護林屏障建設等系列重點工程的實施,層林疊翠、綠染山川。

為筑牢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屏障,偏關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干石山區生態林增綠治本建屏障,丘陵區經濟林增收富民建基地,通道、村庄、景點綠化美化成景觀”的目標,以“林長制”為抓手,以科技興林為主導,按山系、流域統籌工程治理,創新性實施山地水平階等抗旱保墒技術,破解困難立地綠化施工難題,在境內黃河沿線實施12萬畝“兩灣一山”(即乾坤灣、老牛灣、紫金山)生態造林工程。截至目前,全縣綠化率由上世紀80年代不足4%增加到如今的40%。

“偏關縣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聚焦省、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戰略部署,按照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的工作要求,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綠化山西西大門,樹立三晉新形象,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打好新時代黃河保衛戰,爭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排頭兵,不斷拓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領域,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偏關縣委書記楊曉宏說。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我省將70%以上的營造林工程傾斜安排在黃河流域。今年以來,偏關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雙提升”“雙促進”政策疊加機遇,推進“一屏兩帶三基地”綠化工程建設,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全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先進縣”。

中午時分,仍在巡林的老牛灣鎮護林員王吉永望著滿坡的青蔥,動情地說:“護了這林子十幾年,當年栽下的樹都長大了。現在山綠水清的,讓整個乾坤灣的景點都有了靈氣,來旅游的人多了,村民的生活也跟著變好了。”

綠,是生態色是幸福色,是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偏關縣多角度探索生態經濟轉化模式,大力實施綠色有機農業、綠色新能源、綠色文旅“三綠”發展戰略,建設12萬畝沙棘和2.5萬畝仁用杏干果經濟林基地,發展林光互補產業,打造45萬畝檸條生物質能源基地,以“黃河一號”“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為軸線,以關河口驛站、乾坤灣民宿、水泉紅門口長城公園為依托,由縣財政投入2500萬元對“黃河一號”“長城一號”兩條旅游公路廊道及沿線村庄和景區節點進行園林綠化,境內黃河和長城沿線區域內林草綠化率達6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13%以上,促進了生態和文化的完美融合。

“老喬,這麼晚了還收拾杏核吶?”“趁這幾天地裡的東西還不收,我拾掇一下。今年杏核1斤4元,我十幾畝仁用杏,每畝都有1300多元。”一進村民喬萬生家的院門,乾坤灣村村委會主任趙守珍就嘮起了嗑。“現在生態好了,來咱這裡旅游的一年有四五萬人。今年,縣裡打造傳統古村落,投入2000多萬元,按民宿標准改造咱村人現有住房。改好了,再交給大家自主經營。我就是過來商量你家改造的事兒。”“多好啊,我100個贊成。現在,經濟林有收入,打工有工資,加上民宿,我也是有產業的人了。好政策一項一項地給咱,我這干勁是越來越足,日子也是越來越好!”

如今,偏關縣日益轉好的生態正逐步變為經濟優勢,生態收益正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偏關縣將繼續用實際行動把綠色誓言寫在梁峁溝壑和草叢林海間,唱響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樂章。(記者張麗媛)

(責編:麻潞、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