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孝義篇③丨強村富民 擘畫和美鄉村新畫卷

田小麗
2023年07月21日08:10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盛夏時節,萬物榮華。漫步在孝義的鄉野田間,目之所及,阡陌縱橫,房前屋后,花木葳蕤。廣袤的勝溪大地上,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走進位於孝義市西辛庄鎮王才堡村的蔬菜大棚,3000多株西紅柿苗綠意盎然,紅彤彤的西紅柿挂滿藤蔓,散發出誘人的清香。“村裡有了合作社,不用出去打工了,我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59歲的村民杜玉珍穿梭其間疏果掐條,看著自己親自栽培的西紅柿長勢喜人,滿臉都是笑意。

近年來,孝義市以全省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市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帶動引領農業發展蹄疾步穩,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蒸蒸日上,走出一條“特色化、規模化、功能化、品牌化、市場化”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大孝堡鎮東盤糧村智能化育苗基地生機勃勃。

整治人居環境,扮靚鄉村高顏值

上午9時,驅車駛入西辛庄鎮一路西行,仿佛置身於一座綠色天然氧吧。道路兩側較為陡峭的山坡上,“喬灌草”梯次分明、“山坡谷”起伏變化、“花樹石”疏密有致。順著景觀大道遠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叫鳳凰嶺的山,滿目蒼翠,鳥語啁啾,是西辛庄鎮的地標。相傳,有鳳凰在此羽化成仙,給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

一路駛入郝家灣村,深藏大山之中的一座座紅頂黃牆的小二樓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我們的新村,2016年搬來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庄環境大變樣,68歲的村民楊蘭香感慨萬分。

“舊村條件差,吃水困難,得下山挑水,現在用上了自來水,可方便啦。過去冬天取暖自己燒煤,一年花費四五千元,現在煤改電,政府補貼下來,自己隻掏2000多元。”最讓楊蘭香感到便捷的是,村裡新建了日間照料中心,每天中午僅花一元錢就能吃上可口的飯菜。

郝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范慧慧介紹,結合村民反映強烈的“在村文化生活不豐富、老人無人看護”等訴求,村裡籌建了健身活動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同時,通過改造提升供水管網、整治下水道、推進亮化工程,現在村庄變得越來越宜居。

人居環境變好,村民的幸福感自然就提升了。在孝義市,像郝家灣村這樣的宜居鄉村越來越多。

毗鄰340連接線的高陽鎮仁義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行走在大街小巷,山楂樹、矮櫻、海棠、灌木等樹種參差錯落。

“泥土路變油路,太陽能路燈也安上了,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天然氣,這樣的條件,和市區比也不差甚。”路遇村民郭金生,閑聊中他話裡話外滿是驕傲。

郭金生是村裡的老黨員,還是該村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據他介紹,村裡前幾年利用流轉土地組織村民大面積種植高粱,土地收益比過去種植玉米翻了兩番。如今改種經濟效益更高的蘆筍,土地收益從原來每畝600元提高到3000元,每名村民一年僅分紅就有1600元。

“村容村貌徹底改觀,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全部由村裡負擔,逢年過節還能領福利。生活在這樣的農村,誰還願意去城裡住?”郭金生感嘆。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最大的優勢和底氣。高陽鎮以生態文明觀引領鄉村振興的進程,讓和美鄉村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近年來,孝義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硬任務,以農村垃圾處理、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宜居環境等為重點,努力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孝義樣板”,切實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一座座屋舍整齊、生態宜居的鄉村,為孝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勾畫上厚重的生態底色﹔一幅幅可望可及的現代農村綠色畫卷,在勝溪大地徐徐展開。

西辛庄鎮郝家灣村搬遷新村村貌。

深耕特色產業,點燃致富主引擎

下午時分,下柵鄉壇果村宏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裡花果飄香,理事長楊越輝帶領幾位工作人員給梨和葡萄套袋。

上個月,為期10天的“櫻桃紅了”下柵鄉第五屆櫻桃節在這裡舉辦。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除採摘區外,合作社內還開設了燒烤區、小吃區、兒童樂園等,游客既可以享受採摘的樂趣,也可以體驗各種特色休閑活動,豐富旅游體驗。

“我們共種了50畝櫻桃,每年6月是採摘季,今年共收入四五十萬元。”楊越輝介紹。

除紅瑪瑙櫻桃外,該合作社還種植了玉露香梨、早黑寶葡萄、紅富士蘋果等十多種水果,年收入100萬元以上,帶動周邊3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

“我們將在規范科學管理果園、提高水果品質上下功夫,進一步延展產銷產業鏈,打造農業生態旅游、研學、採摘、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和獨具特色的休閑旅游觀光區。”說起未來規劃,楊越輝豪情滿懷。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連續5年的舉辦,下柵鄉櫻桃節已成為孝義市響亮的特色農旅品牌。每年借助櫻桃節的熱度,下柵鄉優質旱垣小麥、核桃、“下柵寶”小米等產品一同被推向市場。在豐富廣大游客鄉村旅游體驗的同時,形成了集農業開發、品牌推介、旅游休閑、招商引資為一體的農業經濟新業態。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發展特色產業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關鍵所在。

在位於西辛庄鎮西辛庄村的凰鳴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廠長張榮一大早就和工作人員一起將准備運往超市的鵪鶉蛋過秤。“我們和當地大型超市家家利合作,每天給他們提供6000斤鵪鶉蛋,一斤按市場價8—10元計算。”張榮說。

全自動化養殖大棚裡,一排排養殖籠裡擠滿鵪鶉,競相爭食,嘰嘰喳喳格外熱鬧。提起養殖鵪鶉的好處,張榮滔滔不絕:“鵪鶉養殖周期短、投資少、見效快。鵪鶉雖小,渾身是寶:鵪鶉肉是滋補品,鵪鶉蛋是暢銷品,鵪鶉糞是有機肥……”

西辛庄鎮凰鳴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佔地30余畝,總投資3000萬元,在西辛庄鎮黨委、政府和孝義市農業農村局的帶領幫助下建設運營。目前有鵪鶉100萬羽,日均產蛋2萬斤,主要銷往山西各大農貿市場以及周邊縣市商超。去年僅半年的時間,收入高達200余萬元。基地除20名固定工人外,等到雛鳥上籠、鵪鶉蛋出貨等用工高峰期,還會在周邊村庄雇用十幾名工人,可帶動每人每月增收4000多元。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孝義市不斷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如今,一大批現代化農業產業項目在孝義落地生根。和陽農牧240萬隻肉雞、眾昇瑞140萬隻肉雞項目基本完工,蒙牛集團山西奶源基地萬頭牛場項目已完成選址,下柵鄉肉鴨特色專業鎮成功申報。以產業振興為先導,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孝義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步履鏗鏘。

下柵鄉小麥豐收場景。

發展夜間經濟,激發振興新動能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位於高陽鎮東辛壁村的“東辛壁烤場”開啟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

攤主的叫賣聲、食客的交談聲、舞台的音樂聲此起彼伏,各色亮眼招牌燈光斑斕交錯,美食濃郁的香氣彌漫開來,刺激著過往行人的嗅覺和味蕾。鄉村的煙火氣,在食客們推杯換盞間進一步升騰。

“東辛壁烤場”於今年5月開業,如今已成為高陽鎮乃至孝義市的夜間經濟品牌,不僅提高了本村的知名度,還帶動了村裡人致富增收。

一組數據頗為亮眼:截至目前,“東辛壁烤場”日接待量達650余人次,日營業額達到3萬—5萬元以上,在為村集體帶來收益的同時,還解決了村內百余名閑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如何讓游客在夜市吃得好,又玩得盡興?東辛壁村黨支部牽頭組織黨員、鄉賢能人、青年才俊進行大膽嘗試。每晚,璀璨的燈光秀、精彩的歌舞節目輪番上演,為夜市引來源源不斷的食客。

今年,高陽鎮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小垣社區、善吉社區等村(社區)以“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收入”的發展思路,打造出一批風格各異、富有特色的“美麗庭院”集群,用庭院小美匯聚鄉村大美。

“隱落村間小院,看花品茶擼串,夜景燈火闌珊,好似世外桃源。”在高陽鎮善吉社區,一處古朴雅致的窯洞庭院前停滿車輛,陸續前來的食客在院中間邊排隊等座邊聊天,在星星點點的燈光映襯下,這家露營風格的燒烤小院氛圍感十足。

小院共有8頂帳篷,可容納近百人同時就餐。由於每晚客滿,隻接受預訂。“中午火鍋、晚上燒烤、下午茶,每天上午就有人訂座位,最近天氣熱客流量大,天天忙到凌晨。”院主人任雲鵬既是老板也是主廚,生意雖忙,但他打理得井井有條。

開展規模種植、打造網紅打卡點、成立服務型合作社……為更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良好局面,高陽鎮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因地制宜利用閑置資源,用足用活各類政策,多措並舉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不勝枚舉,但這些僅僅是孝義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縮影。

“力爭新增2戶省級、3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達21億元以上﹔打造臨水、宜興、河底、師河底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鼓勵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平疇沃野繪新景,鄉村蝶變展新顏。下一步,孝義將以產業振興為支撐,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導向,打造強村富民新引擎,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農民群眾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越走越有奔頭。(圖片由孝義市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田小麗、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