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孝義市陽泉曲鎮:沃野平疇踏歌行 鄉村蝶變展新姿

2023年07月24日17:24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仲夏時節的孝義市陽泉曲鎮,阡陌有序,稼穡井然。

今年以來,聚焦培育農業首位產業及主導特色產業,陽泉曲鎮縱深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激發鄉村振興更強內生動力,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培育首位產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

走進和陽農牧柏子溝村養殖基地,一排排整齊的現代化雞舍映入眼帘,自動喂水裝置、溫控、風控設備等一應俱全。工作人員穿梭於雞籠舍間,仔細查看肉雞的生長情況。

“每天在總監控室查看設備數據,觀察數據是否在正常范圍,固定時間點一下自動投食、喂水、打掃等功能鍵就可以了,兩三個人完全可以照看得了這麼多雞。”和陽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說,和我們自家養雞相比,既輕鬆,還能通過科學喂養,提升肉雞的品質。

一排牛舍裡,一頭頭肉牛正悠閑地嚼食草料,一頭小牛犢溜出圈撒著歡兒……在陽泉曲鎮大勝村大勝昌農牧業有限公司的標准化養殖大棚,工人們正為牛添加草料,忙得不亦樂乎。

經過多年的發展,大勝昌農牧業有限公司肉牛產業已形成了集種業、繁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趨勢,產業鏈條逐步完善。在產業地位、飼養規模、牛群質量、產品加工銷售、服務體系、養殖效益等方面均處於全省領先水平。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和聘用貧困戶勞力到公司務工、就近收購農戶的農作物秸稈和飼料糧及等產業扶貧模式,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近年來,陽泉曲鎮緊緊圍繞群眾增收這條“生命線”,多措並舉發展養殖業產業,促進“種+養”一體化、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了養殖全產業鏈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和特色農業產業整合創新平台,為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鄉村宜居宜業,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近年來,陽泉曲鎮堅持黨建引領,以“黨建+農村環境整治”為抓手,持續推動基層黨建與農村環境整治深度融合,進一步健全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滿意度。

組織召開鎮村兩級座談交流會,深入分析研判當前農村環境頑瘴痼疾,研究制定解決措施,出台《陽泉曲鎮黨建引領農村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同時下轄各村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為載體,將農村環境整治納入村務公開目錄﹔量體裁衣健全包保、檢查、督促、整治工作機制,配齊配強吸塵車等洗掃清運設備,並採取統一配備、統一編號、統一清運“三統一”方式,細化每個垃圾收集點設立,在常住戶門前統一配置垃圾桶,結合村情實際,確保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落實落地﹔堅持“村部帶動、黨員先動、黨群聯動”的工作方法,以“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定區域”的包干模式開展環境整治提升,確保農村環境淨化整治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區。“黨員志願服務隊”“黨員先鋒崗”主動作為,帶頭對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田間地頭等重點地區衛生死角開展清掃工作,營造全社會廣泛支持、各方面積極參與環境淨化整治的濃厚氛圍。

碩果累累 集體經濟托起共富夢

近年來,陽泉曲鎮黨委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主攻點,典型引路、聚力闖路,激活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一池春水。

呂居堡村黨支部盤點出農村閑置的宅基地、農房等多處資源,採取“騰籠換鳥”方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將閑置廢棄舊校址進行拆除,騰退建設用地,建成2座全自動化恆溫菇棚,由村集體通過出租方式入股交由專業合作社進行生產經營,既消除了安全隱患,又增加了集體收入。

柏子溝村黨支部採取“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採取資金資產換股金方式,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招引孝義市和陽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將村集體資金和閑置土地、廠房等資產資源,通過折股量化模式投入到企業,建成年出欄240萬隻肉雞養殖基地,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固定收益。

陽泉曲鎮聚焦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採取黨委牽頭、支部認領、企業帶動、共同發展的模式,整合資源,共建項目,共享收益,有效破解部分薄弱村資源不足、增收乏力等難題。組織召開鎮村企鄉村振興項目發展座談會,採取政府監督協調、村集體入股分紅、企業生產運營模式,吸納6個村入股,啟動日屠宰5萬隻肉禽屠宰場項目。充分借助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村發展扶持政策資金“東風”,採取村辦企業、村企合作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張世川)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