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山西康養產業發展的“晉城畫卷”

2023年08月07日07:38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氣候宜居,文化深厚,區位優越,膳食豐富,山西,發展康養產業正逢其時、前景廣闊。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山西各級各部門正在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用好比較優勢,堅持文旅和康養深度融合,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發力,把文旅康養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打響“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

藍圖繪就,謀篇共建。如今,文旅康養產業發展猶如一幅在三晉大地上徐徐展開的絢麗畫卷,愈發靈動起來。

晉城,就像點綴其中的耀眼明珠,引人矚目。三山環繞、兩河相擁,地處負氧離子富集層,森林覆蓋率42%以上,年平均氣溫7℃—12℃,旅游舒適期長達7個月……借此,晉城成為全國首個“世界康養示范城市”和全國康養產業發展大會永久會址,也為全省“打造高水平文旅康養集聚區、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出優秀樣板。

示范引領

帶火8種康養模式

行走在詩畫山水間,感受到的不僅是山西文旅康養產業發展的底色與成就,還有晉城為打造“文旅康養樣板城市”邁出的堅實步伐。  

一條彩道將白馬寺山森林公園景觀串聯一線,騎上單車,穿過重重光影,徜徉在綠蔭和微風之間,累了就在森林中的咖啡屋稍作休整,或坐在湖邊樹下草地上,看天鵝野鴨嬉戲,等一個日落。到了晚上,住在半山小木屋,一站式解決康養需求。

6月19日,山西文旅康養示范區首批名單出爐,白馬寺山高端康養示范區榜上有名。誰能想到,這個居於白馬寺山森林公園西側園區的“城市會客廳”,曾經是出了名的“煤矸山”。

多年來,晉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採用就地植綠和粉碎回填兩種方法治理煤矸石污染,讓白馬寺山高端康養示范區煥然一新。龍馬湖碧波蕩漾,月映橋、廊橋水榭等景點臨水而立,花田、棧道、生態小島等園林景觀盡顯自然野趣,鳳城國際酒店被簇擁其中,引得游人繞湖散步、拍照打卡。

鳳城國際酒店不遠處,約10萬平方米的鳳城康養中心建設如火如荼。“建成后,人們可以一站式感受康養+文旅、康養+體育、康養+森林等‘康養+’帶來的益處。”在鳳城國際酒店辦公室主任楊樺的描述中,一片“高水准的花園式接待建筑群”躍然眼前,不久后,圍繞龍馬湖形成的“鳳城國際酒店+康養會展中心+半山木屋”的康養會展核心片區將發揮更大的示范作用。

樊超,“環三晉”自行車聯賽秘書長,作為一名資深騎行愛好者,騎行十余年,他見証了晉城文旅康養產業的發展。

“每年我都會來晉城住幾天,每次來都有新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康養主旋律。前一陣我愛人腸胃不適,我們來鳳城國際酒店住了三天,兩人兩車,邊騎邊玩,超高的負氧離子,配合康養膳食,身體機能很快恢復。”除了組織愛好者騎行,樊超還籌謀在房車營地內設立運動中心,在鄉村驛站設補給站點,提供多種運動服務,將“康養+運動”理念深植人心。

在晉城的文旅康養產業規劃中,白馬寺山高端康養示范區是一核、兩環、兩帶、多片區的“核心”,也是打造千億級文旅康養產業集群的龍頭項目,對全市文旅康養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2025年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500萬人次以上,直接帶動周邊21個村康養產業發展。

在“領頭羊”效應下,晉城陸續推出醫療康養、社區頤養、文化潤養、旅居度假、森林康養、運動康養、研學康養、鄉村康養8種模式,延伸產業鏈條、豐富產品供給,帶火了消費、聚起了人氣。

隨著“百村百院”工程等標杆項目穩步推進,晉城已運營53個康養特色村和50處康養院落。到“慢生活”的杏則村感受森林康養、去山間“桃花源”的丈河村體驗運動康養……“康養+”讓越來越多的村落成為熱門打卡目的地。

康養集聚

聚出一片好前景

近日,我省出台2023年文旅康養集聚區打造實施方案,明確推動晉城陵川、澤州在內的10個縣區打造文化特色鮮明、市場主體活躍、核心競爭力強、產業集聚程度高、具有經濟支柱效應的文旅康養高質量發展集聚區。  

何為“集聚”?為何“集聚”?

“握指成拳,合力方能致遠。我省近年來興起一批文旅康養融合新業態、新產品和新旅游目的地,集旅游、棲居、康養、醫療、養老於一體的產業集群正在成長。”省文旅廳副廳長陳少卿介紹,在山西,各地正在打造文旅康養集群。有的依托文旅資源、民宿資源,打造康養民宿集群﹔有的依托康養機構、景區等,打造醫養度假集群﹔有的依托特色鄉村、傳統古村落等,打造鄉居康養度假集群。

對此,晉城有一個“小目標”:到2025年,形成以古堡、山水“雙5A”龍頭景區帶動的晉城市旅游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以“百村百院”為主的康養產業初具規模,文化旅游康養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千億級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太行一號旅游公路如一條蜿蜒的彩帶,盤桓在大山深處。這條崇山峻嶺間織就的致富路,集聚起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新動能。

鬆廟村,就是在“集聚”中被盤活的村落之一。

交通,曾經是掣肘鬆廟村發展的短板。上接棋子山,下銜王莽嶺,擁有晉東南和中原城市群游客群體,卻因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日漸“空心”。

3年前,從家門口通過的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為鬆廟村帶來了致富希望。村子圍繞“睡眠小鎮·康養鬆廟”定位,協同發展中醫康養、體育康養、旅居康養等各種“康養+”。如今的鬆廟村是一座現代與鄉愁兼具的康養小鎮,980元、1280元的康養套餐吸引了大批游客。

盛夏,來自成都的唐紅平和朋友們坐在“對山”木屋別墅裡,圍爐煮茶。唐紅平有失眠的老毛病,聽聞山西有個“睡眠小鎮”,就過來看看,這一看,讓她住了下來,舍不得離開。

民宿管家以“課程表”的方式為她制定了康養理療方案。第一天,白天練習太極拳、八段錦,晚上泡湯藥浴池,然后按摩﹔第二天,森林裡徒步、騎行5公裡,晚上在高壓氧艙進行氧療……餐飲上,每日以陵川小米、黑山羊、黨參、核桃、木耳等食材進補,原材料全部取自當地深山,藥枕、精油皂、牙膏、面膜和有氧器械等日用品也很考究。

政府投資帶來的良好效應,吸引了更多市場主體投入山西康養新藍海,也集聚起一撥撥高端人才來到鄉村做康養生意。

“試營業一個月,進賬逾50萬元。”在晉城投資民宿的冀商高文峰有些小興奮。剛過去的雙休日,大陽古鎮來了幾十輛車,大部分來自京、津、豫,他投資的狀元福第民宿39間客房全滿,700元—4688元的明清古四合院客房預訂火爆,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投入的500余萬元很快就能回本。

“集聚”的紅利釋放,也讓村民在新產業中分享到成果。太行一號旅游公路貫通了6縣區、36個鄉鎮,集聚起全市90%脫貧地區、90%景區景點,覆蓋全市90%特色農產品產區,老百姓守在家門口鼓起“錢袋子”。

隨之而來的,是村民們的“軟服務”意識提高,實現從村民到服務員、營銷員、宣傳員的身份轉變。現在,每年暑期都有數十萬外地游客到晉城休閑避暑。

融合發展

“康養+”催生新業態

事實上,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旅康養產業涵蓋健康、養老、醫療、文化、體育等諸多業態。這意味著其不能單打獨斗,需要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催生新模式、新業態。

省委書記藍佛安在晉城調研時指出,要把康養產業與產業轉型、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統籌起來,強化政策支持和工作聯動,健全群眾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推動文旅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一手抓覆蓋全年齡階段的康養產品開發,從婦孕嬰幼、老中青不同年齡群體著手,研發多品類產品﹔一手抓促進康養與醫療、體育、農業等深度融合……三年實踐下來,晉城以文旅康養產業統籌一二三產業升級,使鄉村重現活力。

暮色降臨,漫天“鐵花雨”在夜空中綻放,驚艷絕倫,司徒小鎮的“打鐵花”傳承著山西文化,也引領游客走進千年鐵都。

不止在山西,今年春節期間,一部以江蘇本土文化為底蘊的大型山水實景劇《千年鐵花·江蘇情》在宜興西渚鎮白塔村上演。這標志著,我省文旅康養產業與其他業態完美融合,成功實現文化輸出,僅“千年鐵魂”一項,就為司徒村村集體增收800萬元。

晉城是我省唯一“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整市推進試點市,也是三個省級康養園區之一。在探索文旅康養產業融合實踐中,晉城將“吃、住、行、游、購、娛、養”體現在服務全過程,形成“康養+”多業態融合發展勢頭。

“哪裡不舒服,隻要按一下按鈕,就會有人來招呼。吃飯是在養生餐廳,晉城唯一的藥食同源綠色餐廳,根據季節推出不同的藥膳、養生湯。”說起在晉城陽太瑜園康養公寓的時光,85歲的吳大爺臉上帶著笑意。項目經理姚淑雅介紹,採用住宅式康養公寓+三分鐘就醫半徑+社區衛生服務站+養生餐廳+私人定制服務,公寓實現“機構與居家”有效結合的養老服務新模式。

當前,立足區域資源稟賦,晉城大力推進“康養+”多業態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文旅康養產業體系。

寺庄鎮釜山村發展“康養+智慧農業”,打造以古梨樹種植為主題的生態公園,應用物聯網、雲計算、5G等現代信息技術,數字農業發展前景廣闊。

東城街街道發展“康養+森林”,利用七佛山森林公園生態資源,以發展特色旅游康養產業為載體,打造“網紅”溝北村、夢回長平不夜城等項目。

……

推動“康養+”多業態融合發展,晉城奮力打造太行文化旅游名城、新一線旅游城市和康養示范市,為山西乃至全國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蹚新路。(記者張婷)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