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一線調研】好大一個棗園!

——稷山縣打造全要素鄉村旅游綜合體

2023年09月04日16:07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這是一個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大棗園,通過植入新業態,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的鄉村旅游綜合體﹔這是一個驅動消費引擎的大棗園,吸引了183家市場主體入駐,拉動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4.2%﹔這是一個推動鄉村振興的大棗園,帶動周邊農戶就近務工或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稷山縣以“棗園+”模式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了“守望千年·隻為棗你”鄉村振興主題景區。景區運營一年來,已接待游客60余萬人次。主題景區還入選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並獲評國家AAA級景區。

創意滿園 譜寫農文旅融合的交響曲

造型各異的星空民宿散落於千年棗林之間,璀璨奪目的盛世華燈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地,五彩斑斕的花朵點綴於人行步道兩旁,靜坐聽鳥語,閑步觀棗景,風來板棗香……這些,都是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的新模樣。 稷山國家板棗公園位於稷山縣城東北8公裡處,是山西唯一的林木專類公園,總面積15.3萬畝,其中核心區域5.5萬畝,擁有千年古棗樹17500株,是世界吉尼斯認証的“中國最大的千年古樹群”。

2022年,稷山縣依托板棗種植產業優勢和板棗公園生態優勢,持續挖掘稷山板棗生產系統這一農業文化遺產,整合鄉土民俗、稷山非遺等文化資源,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破題,打造“守望千年·隻為棗你”鄉村振興主題景區,並植入非遺展演、親子樂園、觀光小火車、盛世華燈嘉年華活動、星空民宿、沉浸式演出等6大旅游業態,先后舉辦棗花節、馬拉鬆比賽、非遺展演進景區、“千年棗林·百年好合”婚慶等一系列活動。在這個“大”棗園內,“吃住行游購娛”旅游要素齊全,業態之間相互支撐、相互引流,完全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需求,形成了完整的鄉村旅游綜合體。

創意點燃千年棗園,綠色的田野孕育希望。

伴著“嗚嗚”的汽笛聲,一列小火車從非遺街區站出發,穿行棗林。透窗而望,鄉野之趣、后稷文化、特色非遺相互交融,游客們樂在其中。

唐棗園裡游人們身著唐裝與千年古樹拍照打卡,記錄著每一刻的歡愉﹔甘棠井邊棗農們汲水澆園,敲鼓喊號,演藝千百年來勞作的場景﹔非遺街區手藝人潛心創作,引領非遺活態傳承的風尚﹔板棗博物館,新編的“稷頌”沉浸式演藝,演繹農耕文明﹔親子樂園裡,孩童們嬉笑歡鬧,暢享歡愉時光……

“我們將不斷創新,提升品質,持續激發文化旅游發展內生動力,打造四時不同景,讓游客樂意無窮,奏響農文旅融合‘交響曲’。”稷山縣副縣長高康夏說。

人氣爆棚 吟唱煙火氣十足的小夜曲

夜幕降臨,繁星閃爍,本該歸於沉寂的棗園,卻更加熱鬧。 明清小吃街上,燈火通明,游人如織﹔星空庭院內,旅客們圍爐煮茶,談天說地,盡情享受靈魂的療程。千年古樹在燈光、音樂的烘托下盡顯詩情畫意。

棗園遠離鬧市,偏居一隅,加之樹多林密,即使仲夏夜,依舊保持25℃的舒爽溫度。借氣候做文章,稷山圍繞“涼”字,開啟了棗園“夜經濟”的新曲目。

7月15日晚,“守望千年·隻為棗你”盛世華燈嘉年華活動在景區內啟動,28組造型精美、形態各異的華彩燈飾,將千年棗林裝扮得流光溢彩,讓板棗公園的旅游熱度迅速升溫。短短兩日,入園人數突破10余萬人次,成為稷山點亮“夜經濟”、提升煙火氣、拉動假日新消費的一場嘉年華。

夜幕下,一座座由村民老宅設計修葺的明清風格院落,和點綴在棗園中的星空房,留住了游客的腳步。游人紛紛在攜程旅行網上留言評論:這裡,讓我“院”望成真﹔開門即見綠,臨窗聞棗香,好一處人間美景……

清風搖曳的棗林中,食客坐在舉頭便是顆顆板棗的院子中,品味著珍饈美食,美食與美景完美邂逅。愜意時光,流連忘返。

徹夜燈火的美食街上,香味扑鼻,熱鬧依舊。100多位攤主們的叫賣聲,燒烤的滋滋聲,炒勺與鍋的叮咚聲,和上萬的人流量,匯成了一曲悅耳動聽的“小夜曲”。后稷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董沁聲介紹,配合燈展打造的“明清小吃一條街”,通過創新夜間消費體驗,豐富夜間經濟業態,更好地滿足了游客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的夜間消費需求。

與小吃街毗鄰的大集廣場,也是熱鬧非凡,小型文藝匯演、游戲互動、露天電影等,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還豐富了鄉村的文化生活,搭建起鄉親鄰裡溝通交流的平台。

正是棗園這個“綠色杠杆”,找到了合適的支點,棗林之下處處生“金”。

“從4月28日運營以來,我們庭院的客房入住率一直在80%以上,節假日更一房難求,下一步將加快星空庭院三期項目建設進度,以滿足更多寄情田野的游人。”唐棗星空庭院總經理黃美河堅信,棗園中的這支“小夜曲”才剛剛開始。

產業融合 奏響鄉村振興的新樂章

棗園成公園,公園成景區,就連祖輩耕種的棗樹、居住的老宅也成了不少年輕人的打卡地,這讓祖祖輩輩打棗賣棗的棗農們始料未及。

景區有流量又有“留量”,增加了棗農發展產業的信心和膽量。棗園核心區的姚村、陶梁、吉家庄村民借助“主場”優勢,利用閑置房屋,發展起民宿客棧、精品農家樂,當上了老板﹔建起了板棗作坊,售賣棗芽茶、棗花蜜、板棗酒等農副產品,打開了銷路﹔支起小攤搞副業,打餅子賣涼皮、烤肉串賣飲料,許多人在旺季時每天收入上千元。還有108個棗農通過培訓進入景區就近務工,當起了保潔、保安和服務員。

棗農身份也發生了變化。村企合作分佣金、務工就業拿薪金、土地出讓拿租金、棗樹入股分股金的“多金”模式,不僅實現產業與村民收益雙贏,還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每年新增村集體收入60余萬元。在佔地100畝的親子樂園,姚村86戶村民把棗園出租后,他們優先被聘用為園區職工,每年拿5000元至1萬元的土地租金,每月近2000元的工資,以及年底的股份分紅等,比過去單純棗園收入翻了兩三倍。

村民吃上旅游飯,掙上旅游錢,圓了“打工不必去遠方,家鄉也能鑄輝煌”的美好願景。在擔任唐棗星空民宿店長的80后“寶媽”李錦燕看來,現在這份離家近又能賺到錢的工作,比起以往外出務工更安心、舒心。“我們村有30多人在這兒工作,每個月都有3000元的收入,依托這裡的客流量,自家蒸的花饃、散養的雞也多了條銷路。”

“得益於景區發展,今年村集體收入增加了60多萬元,還獲得了農業農村部授予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榮譽稱號。大家商量著要打造燈光籃球場,整修老舊房屋,裝扮公共空間,讓村子一步一景……”看著來往游人,姚村黨支部書記劉世恩指著村裡的規劃圖,十分興奮,“景區不僅帶來了資金,更激發了村干部干事的熱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農文旅產業融合,拉動了消費,帶動了全產業鏈的發展,壯大了市場主體,激發了市場活力,關鍵是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潤表示,借助“守望千年·隻為棗你”鄉村振興主題景區的火熱勢頭,稷山縣將繼續打好“后稷教民稼穡於稷山”的鮮明文化符號和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實施總投資50.77億元的文旅項目,鏈接起大佛寺等7處國寶、五大非遺,持續推進全域旅游,使文旅成為惠及民生的致富產業。

秋日的陽光洒在萬畝棗園,映射在那一粒粒或青翠或緋紅的板棗上。這片千年棗園被賦予新的內涵,衍生出新的產業,從而也作出了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

好大一個棗園,豐收在望。它收獲的不僅僅是那一顆顆板棗,更奏響了以農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進行曲。(記者周明飛 通訊員陳偉東)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