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行走在山水之間】魚菜共生 一水“雙收”

2023年09月11日10:11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圖為甘泉井村魚菜共生大棚。張泉東攝

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這樣的農業運行模式你見過嗎?

走進平定縣甘泉井村,一水“雙收”模式,著實讓人開了眼界。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甘泉井村,曾經沒有甘泉更沒有井,祖祖輩輩吃水用水全靠旱井收集雨水或者到幾裡地外的鄰村挑水。前些年,村裡打了深井,新建起了蓄水池,徹底告別了吃水難用水難的苦日子。

有了水,村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瞄准特色農業,甘泉井村建起了魚菜共生項目。

什麼是魚菜共生?陽泉市平定縣興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曉波解釋,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讓魚和蔬菜協同共生。魚菜共生大棚內發生的一切,仿佛一條自然生態鏈——魚兒在魚池中生長,養殖尾水經過過濾后,去除魚糞留下營養物質,用於種菜很合適﹔蔬菜種植的尾水經過消殺后流回魚池,用於養魚不浪費。

陽泉市平定縣興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魚菜共生項目佔地近10畝,有3個魚菜共生大棚。蔬菜種植區,一株株睡蓮漂在水面,仿佛一個個睡美人。池子裡的水潺潺流動、清澈見底。魚類養殖區,鱸魚、羅非魚、錦鯉等魚兒正在水中暢游,預計再過一段時間便能上市銷售了。

“魚菜共生項目不久前才建設完成,目前正處於摸索階段。”趙曉波說,“蔬菜種植方面,第一批試種了睡蓮。如果睡蓮長勢良好,下一步我們計劃把生菜、海白菜、芹菜等‘搬’到水培池。魚類養殖方面,目前大棚內共有13個魚池,養著3萬多尾種類不同、經濟價值較高的魚兒。如果養殖成功,我們計劃結合市場需求增加養殖品種。”

雖然項目佔地面積大、營生也不少,但在魚菜共生大棚干活的工人卻不算多。原來,項目整個循環過程由智能化系統自動完成,工人隻需要管理魚和蔬菜就行。雜質過濾器、水循環系統、溶氧控制器……為了建設好魚菜共生項目,陽泉市平定縣興盛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添置了不少智能化設備,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智慧+循環+設施’農業項目不僅引領了現代農業新時尚,也成了合作社后續發展的動力。未來,我們將在養好魚、種好菜的同時,積極與商超、餐飲企業對接,拓寬產品銷路,帶動社員增收。”趙曉波說。(蘇曉晨 張泉東)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