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豐收糧滿倉
——寫在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放眼三晉廣袤田野,香甜的瓜果四處飄香,成熟的谷子笑彎了腰,火紅的高粱為大地添彩……又到一年豐收時! 今年以來,我省高度重視穩糧保供,高位推動、高頻次督促落實糧食生產任務,穩面積、提單產、保總產,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根據農業專家綜合研判以及各市的情況匯報,今年我省秋糧將再獲豐收,預計畝產、總產將比去年增加。
主體責任壓實 政策支持加大
“今年的冬播谷生長得還不錯,基本上一畝地7000株,按照4次分蘖應該是2.8萬株,所以今年預計冬播谷的產量不低。”這兩天,我省南部區域的谷子陸續迎來豐收,在長治市潞城區的3000畝冬播谷子示范田裡,農技人員賈雙龍正忙著測量谷穗長度以及寬度,這塊示范田預計今年畝產可達800斤。從2021年開始,潞城區連續3年在23個村庄開展冬播谷子種植,通過使用生物降解滲水膜旱作技術,緩解了春夏連旱造成的谷子難播種問題。 今年我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對完成糧油播種任務提出明確要求。各市黨委、政府向省委、省政府遞交了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狀,市縣黨委、政府主動抓糧,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目前,全省大部分地區秋糧已進入生長后期,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省農業農村廳建立春播、夏播日調度制度,每天通報各市播種進展,扎實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推動各地緊盯土壤墒情、加快進度,確保種足種滿。小麥、玉米、大豆、油料等作物全部完成播種任務。全省夏糧總產、單產、播種面積均高於去年,總產量247.1萬噸,比上年增長0.8%,單位面積產量307.4公斤/畝,增長0.6%,小麥播種面積803.8萬畝,比上年增長0.2%,為全年糧食生產贏得主動,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基礎支撐。
“現在我們種地的心勁大著呢,糧食價格好,國家的補助也多。前幾天還拿到了秋糧的‘一噴多促’補助。”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種植戶董會龍表示,現在農民的種地積極性特別高。
政策扶持力度大。今年,我省及時將74.37億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資金發放到農戶和主體。給予大豆20元/畝、油料10元/畝的生產補貼﹔中央財政又下達我省一次性補助資金6383萬元,重點支持對玉米、大豆實施“一噴多促”作業﹔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糧食生產支持政策明白紙6萬份,發放到市、縣、鄉、村,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技術服務精准 田間管理到位
眼下,夏縣10萬余畝春播玉米全部收獲完畢,農民正忙著晾晒。“今年我家的玉米產量比往年高30%,一斤一塊四毛二,我6畝地純收入7000元左右,這都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種植技術更加科學了,精量播種、水肥一體化、‘一噴多促’等措施,樣樣不能少。”夏縣禹王鎮史庄村的玉米種植戶李永軍說起糧食的產量特別高興。 糧食豐收得益於農業農村部門堅持一個季節一個季節、一個生育期一個生育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作物的田間管理。今年,我省發布糧油生產主推技術15個、主推品種57個,制定11種糧油作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中后期田間管理意見,發布主要農作物病虫防控技術。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員包市包片指導糧食生產,組織開展“奮戰100天奪秋糧豐收”行動。舉辦種植業高效發展、農業生產托管、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有機旱作、大豆玉米單產提升等觀摩培訓,推動面積、主體、技術落實。組織全省1.4萬余名農技人員開展進村入戶服務,幫助遴選適宜品種2848個(次)、適用技術2260項(次),服務主體13138個,解決生產難題4160個,指導農戶分作物、分長勢、分時段做好秋糧田間管理工作。
全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4000多萬畝﹔推廣玉米、雜糧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50多萬畝,畝增產10%以上﹔開展地膜覆蓋技術應用700多萬畝,其中膜下滴灌80多萬畝,畝增產100斤以上。實施玉米大豆“一噴多促”作業預計將帶動畝增產3%—10%。省級支持建設糧油綠色高質高效、有機旱作生產基地36萬余畝,在11個縣整縣整建制提升680余萬畝大豆、玉米單產,實施新型經營主體糧油單產提升工程,支持670個新型經營主體集中連片應用集成配套技術,推廣新技術新裝備80余萬畝,帶動全省糧油單產大面積提升。
強化防災減災 確保顆粒歸倉
秋風送爽。在岢嵐縣三井鎮三井村的玉米、大豆“一噴多促”服務項目大田裡,七架無人機在玉米地上空開展噴施作業,每架無人機攜帶40多公斤磷酸二氫鉀和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混合液,20分鐘可完成40多畝田地的噴施作業,提升作物抗逆能力,促進果實生長。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說:“近年來,我縣多個區域的農作物經常在收獲前遭受凍災減產,‘一噴多促’可有效提前農作物的成熟期,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我省糧食生產條件大幅改善。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高標准農田2312萬畝,今年新建完成高標准農田110.17萬畝,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7.67萬畝,為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我省發布土壤墒情監測報告23期,及時發布降雨等強對流天氣預警,妥善應對災害性天氣,全省農業自然災害總體偏輕發生,與常年相當。3月—6月,我省降雨較多,部分地方遲播,但土壤墒情好,出苗較好,播種面積加大。6月中旬到7月中旬,高溫干旱對玉米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組織開展了抗旱技術指導。7月底到8月初,台風“杜蘇芮”造成一定澇災,但總體上緩解了旱情。
同時,我省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2780萬元,切實減輕洪災對秋糧生產影響。7月31日,在滹沱河陽泉市盂縣段,河道水位暴漲,洪水淹沒部分農田,陽泉市組織市縣鄉三級80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全市31個鄉鎮進行拉網式排查與指導幫扶。全市迅速調撥儲備速生蔬菜種子、肥料等生產所需物資,以最快速度恢復農業生產。
針對作物可能發生的病虫害,我省印發2023年山西省“虫口奪糧”保豐收行動方案,及時開展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秋糧累計防治720萬畝次。
豐收節前夕,運城市的80多萬畝道地藥材柴胡、遠志、黃芩等喜獲豐收。藥農們抓緊晴好天氣收獲、晾晒、加工、儲藏、銷售,田間地頭、專業合作社和農家大院一派繁忙景象。新絳縣陽王鎮劉峪村中藥材加工大戶張秀葉開心地說:“我們的藥材豐收了,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記者王秀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