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行走黃河看呂梁︱小山村的藝術“對話”

桑莉媛 武笑
2023年11月02日08:19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莽莽呂梁,黃河奔流。

曾經的呂梁,人們生存困難、自顧不暇。如今,一座以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謝永增命名的謝永增孫家溝藝術館,誕生於這片蒼茫大地上,開啟了一扇北方小村連通世界的文化窗口。

秋日裡的孫家溝村。人民網 盧鵬宇攝

10月31日下午,在謝永增孫家溝藝術館的二層窯洞裡,巴渝風·重慶十人中國畫邀請展布展工作已經完成,靜待兩日后開幕。受邀參加此次展覽,來自四川、重慶的幾位畫家剛剛到達孫家溝,就迫不及待地到藝術館裡欣賞一番。一幅幅謝永增畫筆下的孫家溝村畫作,讓他們對南北畫作創作有了新思考。

作為此次參展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美術院教授蔣維青帶來11幅作品,內容以山水、花鳥為主。“這個北方小山村與我之前畫裡看到的完全不同,尤其是山西境內的窯洞,與陝西相比更為立體。”第一次來到孫家溝村的蔣維青,和同行的幾位畫家朋友,在這個暖暖的秋日下午,靜靜地穿梭於一間間窯洞間,盡情地欣賞著因窯洞而生的一幅幅畫作。

謝永增孫家溝藝術館大門。人民網 馬立明攝

謝永增孫家溝藝術館大門。人民網 馬立明攝

孫家溝村,位於臨縣三交鎮東部,村裡古建筑錯落有致、滄桑古雅。走進這裡會發現,村裡能夠擁有一家藝術館,與其濃厚的歷史底蘊緊密相關。

群山環繞、狀似蓮花的孫家溝村,既有豐富的紅色資源,還有多座保存完好的建於明末清初的窯洞大院,被列入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中國傳統村落。

漫步孫家溝村,起伏的山、流動的水、搖曳的紅棗樹,深淺不一的綠在眼前鋪展。山溪旁的崖壁上,“用藝術點亮鄉村”格木醒目,彰顯出其與眾不同的氣質。

20世紀80年代,謝永增第一次到呂梁寫生,就與呂梁這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感。30多年間,他以呂梁鄉村為素材,幾乎走遍了呂梁山的所有古村落,創作了《夢回孫家溝》等大量具有鄉土情懷的作品,呂梁也因此成為他的藝術故鄉。

2018年,受臨縣政府邀請,謝永增在孫家溝村建立了謝永增孫家溝藝術館。經過修繕的古窯洞群,配以紅紙、紅燈籠進行點綴,重新煥發容光。與那些矗立在城市間、或先鋒或傳統的藝術館不同,謝永增孫家溝藝術館依托於舊窯洞改造而成,沒有精致的布展空間,一面面窯洞內的白牆上挂著一幅幅謝永增筆下多角度的孫家溝村,透過一根根線條、一抹抹色彩,就能看到四季裡的孫家溝,以及連綿的呂梁山,和依山勢而建的明清時期窯洞群。

謝永增孫家溝藝術館內展出的一幅幅畫作。人民網 盧鵬宇攝

談及創辦藝術館的初衷,謝永增很有感觸地說:“目前藝術資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比如北京,各種畫展天天有,不計其數,而農村缺乏這種資源,大多數農民一輩子都沒有看過畫展。藝術館的建立,等於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打開了一條藝術通道,把城市的文化資源下沉到了鄉村。”

據謝永增介紹,在藝術館建立的四年間,舉辦了各種畫展近30次,用藝術推動了孫家溝的發展,帶動了孫家溝寫生基地建設,促進了農民增收,盤活了村庄,給孫家溝帶來了人氣。謝永增說:“通過四年多的運行,証明在鄉村裡辦藝術館這種方式是可行的!”

第一次在山村裡舉辦繪畫展,對於蔣維青也是第一次。但也正是因為這次的大不同,蔣維青也開始熱愛呂梁這塊熱土。“今天我一看到這裡的樹、山、窯洞、村民,就馬上打開地圖查看家裡和這裡的距離,1300多公裡,等明年春天我要帶著更多的朋友自駕再來。”而接下來的時間裡,謝永增、蔣維青將與此次受邀而來的畫家們共同在臨縣、興縣、柳林、石樓沿黃河四縣古村落寫生,所繪作品將於明年7月藝術館建館五周年時展出。

孫家溝村貌。人民網 盧鵬宇攝

作為中國首個建立在大山裡的鄉村窯洞式藝術館,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帶動了一大批國內外藝術家來孫家溝繪畫寫生。而村民們也耳濡目染,與藝術不再遙遠。“真沒想到,藝術館建起后,老百姓經常來這裡看畫。”謝永增說。

對此,蔣維青也有同樣感受,從百姓們對我們畫家的那份親切感,就能感覺到他們與文化的溝通很近。

藝術館的打造,賦予孫家溝村村民的是內在的充實﹔文化旅游的不斷推進,則給當地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在此過程中,村民們建起了農家樂,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紅棗、玉米等農產品進行售賣。

“村裡的藝術館大大擴大了孫家溝旅游品牌的影響力,帶動村裡農家樂服務業年收入多達40余萬元。”孫家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建龍介紹說。如今,孫家溝新建了旅游接待中心以及6個農家客棧和一個農家樂餐廳。

“藝術館剛剛成立了培訓中心,將面向山西省內外招生,舉辦寫生培訓班,義務培訓不收學費,學員食宿自理,給孫家溝的鄉親們創造更多的增收機會。”談及未來,謝永增有了新打算。

孫家溝村村民與藝術的對話仍將繼續。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