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行走黃河看呂梁︱嵐縣:種好小土豆,收獲振興鄉村大金豆

劉鑫焱 趙芳
2023年11月02日09:38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深秋的呂梁山脈,隨著大片的玉米秸稈被成片地堆放在田野之間,整個色調暗沉沉的﹔而走進呂梁嵐縣山西康農薯業有限公司(簡稱“康農薯業”)的生產基地,一片翠綠夾雜著凝土的清香扑面而來,春的生機似乎從未走遠。

從切段繁殖脫毒苗到溫室、網棚繁育原種再到大田繁育一級種薯的良種繁育鏈條,康農薯業年生產脫毒原原種能力達到5000萬粒,原種1000萬斤,嵐縣也成為了呂梁最大的脫毒馬鈴薯繁育基地。

呂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北靠岢嵐,西接興縣,嵐縣土壤多為沙壤土,富含腐殖質,含鉀高,微量元素全面而豐富,種植馬鈴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該縣以打造“山西馬鈴薯種薯第一縣”“全國馬鈴薯主糧化開發第一縣”為目標,全力推進“土豆革命”行動,按照“種薯繁育擴量、基地建設提質、品牌創建知名、市場營銷創新、經濟鏈條延伸、產業發展融合”的發展思路,初步形成了“土豆種—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產業經濟鏈。

一臉“土”氣的小土豆,如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能成為引領人們奔向美好生活的大產業?記者進行了探訪。

種業為基 夯實發展基礎

上午11點,隨著太陽高度漸上,康農薯業連棟智能日光溫室中的外遮陽層逐漸推出。頂開窗、內遮陽、外遮陽、濕帘窗、測卷膜……隻見在大棚控制版面上,綠、藍、紅、黃色的按鈕,密密麻麻地布滿整個操作平面。

圖為生長在蛭石中的種薯。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不斷翻騰著栽種種薯的蛭石,48歲的范懷生穿梭於大棚中,在一床種薯前停下。他介紹說,不同種類的種薯成熟期也不一樣,有的是90天、有的是100天,像這一床種薯,今天就可以過“篩”了。

范懷生口中的“篩”是他為了加快種薯收獲進度而自己研發的“微型薯收獲機”。

噔噔噔……隨著機器的上下震動,被放入“收獲機”種薯慢慢抖落包裹“身體”的蛭石,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袋中。

“蛭石是一種由礦物質煅燒形成的粉末狀物質,育苗時將幼苗栽種在蛭石裡,能夠起到保濕、保溫、透氣、無菌的作用。”同行的公司負責人王秀明介紹,以前兩個人一天能收一床種薯,在“收獲機”的助力下,現在,兩個人一天就能收四床。

康農薯業連棟智能日光溫室。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大棚用水肥一體化噴灌設施、溫室系統及離地苗床等設備充分調節水、肥、氣、熱、光等諸多因素﹔種薯大小分離器、計數器為種薯的收獲銷售提供了多重便利……同行的記者們無不感嘆,時下農業高度的智能化與機械化為種薯的生長收獲創造了極佳的環境。

向科技要效益,路子越走越寬。近年來,嵐縣與呂梁農校合作開設馬鈴薯專業技術培訓班,培養馬鈴薯實用人才。與山西農大合作開展早、中熟新品種試驗示范項目,與省農科院高寒所合作開展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范項目,探索適合嵐縣氣候特點的優質、高產、多抗專用新品種和栽植新模式。

以“康農薯業”為例,在該公司良種繁育擴量的影響下,全縣及周邊縣建設一級種薯基地達4萬畝,生產一級種1.2億斤,滿足40萬畝商品薯生產用種。

得益於種薯的高品質以及種植的機械化。得益於種薯的高品質以及種植的機械化。61歲的康建福成了嵐城鎮王家村的種植大戶,隨著土豆品種的不斷優化,他的土豆事業漸漸發展了起來,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46戶村民種植土豆,種植規模達到1000多畝。放眼全縣,脫毒種薯覆蓋率從30%增加到了90%以上,商品薯畝均增產30%左右,畝均增收500元以上。

此外,從耕地、播種、除草、施肥、噴藥到收獲,嵐縣積極推廣機械化作業和科學化管理。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梁俊山介紹,全縣馬鈴薯播種機達到144台(套)、收獲機285台(套),全縣馬鈴薯機播面積達到6.5萬畝,機收面積達到10萬畝,馬鈴薯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8%。

鏈式聚合 激發經濟活力

“沒想到這土豆宴這麼多人吃!”晌午時分,大大小小的車輛“見縫插針”,一股腦兒地涌進嵐縣土豆宴全國推廣總部的停車院,看著窗外的熙熙攘攘,廚娘王秀英不自覺地加快了手裡的活計。一個個圓白的土豆面團,在模具的按壓下,變成了一頂頂小帽子,一蒸一蘸,入口Q彈爽滑。

“以前是家裡沒吃的,頓頓吃土豆,逼著沒法子,隻能換著花樣做土豆。”王秀英是土生土長的嵐縣人,打小就會做不少“土豆飯”。

“孩子們都大了。去年,參加了‘土豆宴廚娘’的培訓,飯也做得更精細了,自己掙上錢,底氣也足了。”王秀英計劃多干兩年,補貼一點家裡的生計。

近年來,嵐縣組建了嵐縣土豆宴工作領導組,打造了集嵐縣土豆宴研發推廣、中央廚房、廚師廚娘培訓、土豆宴電商培訓等八大功能於一體的嵐縣土豆宴全國推廣總部。

色香味美的嵐縣土豆宴。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不管是大飯店還是小館子,也不管你是哪裡人,加盟嵐縣土豆宴都是有實實在在補助的,廚師、服務員也是一同培訓上崗,沒有后顧之憂。”嵐縣勞動就業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土豆宴的大力推廣,必將產生連鎖、加盟、合伙等形式的品牌性餐食店,土豆產業化加工廠的發展也需要孵化大量的創業型人才。

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舉措。該縣立足當地馬鈴薯產業優勢,在穩定30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的基礎上,持續打造“土豆種—土豆花—土豆—土豆宴”全產業鏈經濟。

每年夏天,嵐縣土豆花競相開放。 (資料圖)

每年八月,在嵐縣嵐城鎮王家村,一簇簇土豆花競相綻放,在片片綠葉的映襯下,宛如一幅絕美的自然寫意畫引人入勝。以花為媒,已成為嵐縣鄉村振興工作的一塊金字招牌。

自2015年以來,嵐縣持續推動文旅產業,現已成功舉辦九屆“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界。今年以來,在原有“世界馬鈴薯文化長廊、土豆花籃、土豆神雕塑”等土豆花十八景的基礎上,嵐縣結合王家村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創建,投入300余萬元,新建房車露營基地,讓廣大露營愛好者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受山間美景。

辦一場活動,興一片區域,小土豆成就“大文章”。通過“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嵐縣引導全縣發展休閑農家樂53戶,文化月期間,每戶農家樂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也已通過省級驗收,2022年,該縣接待游客10萬余人,旅游消費收入達5000余萬元。

嵐縣把土豆作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充分挖掘特色自然景觀、厚重人文歷史、紅色革命遺跡、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新亮點,打造出賞土豆花、品土豆宴、住土豆村、購土豆醋等賞、游、吃、住、購一條龍旅游服務的土豆產業鏈,形成多樣化旅游新體驗。

(責編:張婷婷、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