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媒體汾河流域生態行——
山西稷山:科技賦能“一泓清水入黃河”

你相信嗎?污水也有“指紋”,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可以通過這種“指紋”找到排污企業。2023年12月27日,“一泓清水入黃河——專家媒體汾河流域生態行”在稷山調研時,就在稷山縣翟店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理工程見到了這套能夠識別污水“指紋”的設備。
稷山縣翟店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理工程,是2022年省政府確定的汾河流域省級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同時,也是2023年 “一泓清水入黃河”重點實施工程,該工程位於稷山縣翟店鎮北吳村北 1000米(稷山縣翟店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內),建設污水處理規模為4000立方米/天。
“這個污水處理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通過對每家企業排放污水的各項指標,給各家的污水錄入‘指紋’,一旦超標污水流過進水口,監測設備就會根據污水信息,快速鎖定排放企業,極大地提升了執法效率。”運城市生態環境局稷山分局局長李紅武介紹。
該系統可以將水樣的熒光強度以等高線方式投影在以激發光波長和發射光波長為橫縱坐標的平面上,可以獲得三維熒光光譜,每種熒光物質均有其特有的三維熒光光譜。水樣的三維熒光光譜會隨污染物種類和含量不同而變化,且具有與污染源一一對應的特點,故被稱為水質指紋。污/廢水的水質指紋與未受污染的水體的水質指紋有著顯著差異,可以用來判斷水體是否被污染﹔不同行業的排水水質指紋存在明顯差異﹔同一行業不同企業排水的水質指紋往往也存在明顯區別,故可通過水質指紋比,對識別污染排放源。
“翟店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理工程項目自2023年10月份投入運營以來,國考斷面(柴村橋)水質標准明顯提升,10月達到地表水Ⅲ類,11月達到地表水Ⅱ類,提前完成了2024年6月我省汾河國考斷面(柴村橋)水質達Ⅲ類標准。這是稷山縣實施的‘一泓清水入黃河’工作成果的集中提現。”稷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南選智說。
據介紹,稷山縣周密部署水環境綜合治理,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組,成員單位達20個,組建了6個專班工作組,為踐行“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提供有力支撐。該縣納入“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共有12項,其中省定項目8項,市定項目4項。
截至目前,翟店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處理工程、西社工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理工程、西社工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理工程、稷山濕地植被恢復工程項目等4個項目已經完工。汾河流域稷山干流段綜合治理項目、汾河干流稷山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5個項目正在施工。3項尚未開工的分別是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水回用工程,預計2024年4月開工建設﹔汾河流域(稷山段)污水廠尾水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預計2024年4月項目開工建設﹔汾河流域重點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及數據服務項目正在前期規劃。
2024年,稷山縣將強化督導、加強調度,全力推進項目進度,多渠道籌備項目建設資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巡查機制,對運行項目和各工程進展情況進行常態化監督和實地督導,為“一泓清水入黃河”貢獻稷山力量。(麻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