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梆子進高校 傳統文化煥新彩
一板一眼、一行一止,未曾出聲先動情——“要會用眼神,眼中有戲……”舞台上,學生們在戲曲演員的帶領下,認真揣摩各自飾演的人物和所穿行頭的名稱,感受手、眼、身、法、步等戲曲基本功。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戲曲文化的校園傳承與發展,近日,由省委宣傳部與省委教育工委聯合主辦的“甄選三晉藝術精品 賦能高校思政教育”山西省文藝精品走進省內各個高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劇目在我省高校輪番上演,包括舞劇《劉胡蘭》、話劇《右玉》、晉劇《日昇昌票號》、上黨梆子《太行娘親》……被戲曲點燃的校園,掀起了一陣戲曲傳統文化魅力旋風。
由戲曲愛上歷史,戲中人成為偶像
晉劇、上黨梆子、蒲劇、北路梆子,一台台“好戲”在這裡輪番上演,一曲曲韻味十足的戲曲回蕩在禮堂……2023年11月23日晚,山西師范大學交流活動中心笑聲不絕於耳,戲曲進校園的四大梆子名家正在這裡表演,虜獲了一群年輕觀眾的心。
“太棒了!經典大戲《四郎探母》把我帶入了楊四郎聞母押糧征遼、盜令過關探母的情境中,如此精彩的劇目激發起我聽戲、賞戲、學戲的興趣。”山西師范大學大三學生衛怡帆說,她小時候經常在村裡看戲,長大后看戲的機會漸漸少了,如今能夠近距離欣賞到戲曲名家們的表演令她興奮不已。
“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對年輕群體的培養。如此精彩的活動應該經常舉辦,從經典片段開始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循序漸進,引導其接受和學習更多戲曲方面的知識。”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李志勇對這次活動贊賞有加。
演出現場,山西師范大學大二學生趙振凱扮上了花臉,緩緩登上舞台,標准的動作贏得滿堂彩。“學習傳統戲曲、在臉上畫上不同圖案和顏色很有趣!”為了能夠完全理解角色,趙振凱在課余時間也看了許多戲曲演出的視頻,一遍遍地模仿練習。“演包公,我就好奇包公生活的時代是怎麼樣的,然后就去找歷史書看,漸漸地就喜歡上了看歷史類圖書。”他告訴記者,在他愛上傳統戲曲的這一年多裡,“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變法”“杯酒釋兵權”“四郎探母”等歷史故事他銘記於心,潛移默化中,也將戲曲中的正面人物作為了自己的偶像。
在巡演現場採訪的過程中,大學生們不僅被傳統戲曲的唱腔和絕活深深吸引,而且被戲曲中的人物故事深深震撼,精忠報國的岳飛、保家衛國的穆桂英、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這些人物形象,在戲曲名家的演繹下,也走進了大學生們的內心。
“戲曲藝術源遠流長,特別是經典劇目,都以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為核心,我覺得讓年輕人接觸戲曲藝術,對於他們樹立人生理想、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之才是有積極作用的。”山西師范大學教師王立靖說,戲曲文化正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專業性和氛圍感,撬動年輕人的心
山西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搖籃”,目前依舊有38個劇種活躍在舞台上,劇種數量佔全國的九分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戲曲大省。而在山西戲曲劇種中,影響力最大的是四大梆子。此次活動,邀請到山西四大梆子名家——晉劇表演藝術家苗潔、孫紅麗、王春海,北路梆子表演藝術家楊仲義,上黨梆子表演藝術家陳素琴,蒲劇表演藝術家景雪變、賈菊蘭,上黨梆子演員李雅娟等,讓高校師生們領略了山西傳統戲曲的魅力,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三晉文化的獨特韻味。
“右手叉腰,丁字步,左手空心拳……”中北大學校園內,年輕的戲劇演員李雅娟表演的上黨梆子《走出大山》,情感充沛、細膩生動,讓師生們感受了梆子藝術的魅力。在演出后,戲曲演員們和高校師生們進行了一場精彩的互動式導賞,在他們手把手的教學下,不一會兒4位“戲曲小白”就把四大梆子經典動作水袖有模有樣地“推”了出來。
除了精彩的戲曲表演和體驗,此次活動的又一大亮點是在演出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與廣大青年面對面進行戲曲公開課。戲曲表演藝術家們輪番上場,給大家講述了山西戲曲的歷史演變、藝術特色、行當分類、四功五法等知識,並現場教授戲曲功法:翎子、馬鞭、手絹、水袖等戲曲技巧,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紛紛表示:這些技巧看著簡單,做起來是真不容易,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通過這樣的活動,師生們能夠更好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這樣的活動在高校舉行,為師生們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和文化熏陶。”中北大學青年教師張文同說。
通過“講”“演”“教”“展覽”“互動體驗”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四大梆子高校巡演讓戲曲從走進校園這個場域,到成為一個個生動、立體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行動,撬動年輕人的心。
雙向奔赴,讓美育更“美遇”
自2018年起,省委宣傳部開展戲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動。經過多年培育,學校、劇團、學生之間一個個“雙向奔赴”的場景,展示出中華美育之花在山西高校的綻放之姿。
“我們搶到好戲了!”此次巡演中,從不同學校不同老師口中蹦出的這一個個“搶”字,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戲曲火爆校園的喜人景象。學校“搶”戲,學生“搶”票。中北大學的苗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文化氛圍濃郁,每次傳統戲曲演出,都能在學生中掀起一陣熱潮,這次演出票剛放出,半個小時便一搶而光。
“打開”校園,吸引和整合社會優質美育資源進校園,“復活”藏在青年學子們骨子裡的“東方審美”,效果顯著。山西師范大學藝術指導老師張彩平欣慰地說:“近年來,隨著高雅藝術不斷走進大學校園,學校裡的藝術氛圍以及學生們對傳統藝術的態度,發生著巨大變化。過去高雅藝術來了學校,需要組織學生觀看,現在是孩子們主動報名,越來越多的學生從毫無了解到真心熱愛。”
在觀看戲曲過程中,青年學子們除了用相機和手機定格下古老戲曲與青春生命的激情碰撞,一場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也成為印刻在他們心裡的一段閃亮記憶——
“我是學建筑的,建筑是有情感的,戲曲也是,它們之間有共通處。”坐在第一排的山西師范大學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張卓鑫同學有感而發。
“一個傳統女子何以突破封建枷鎖,做出超越自身的英勇舉動?我想,正是作為共產黨人的精神激勵了她,重新喚起了她塵封已久的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和渴望,使她生發出保衛家國的宏偉志向和對抗侵略的頑強意志,使她成功地升華了精神、豐富了靈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遠大的志向、堅定的信仰,以及沖破束縛的勇氣,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更加廣闊和豐厚。”在觀看完蒲劇《中條山上黨旗紅》后,大二學生王子言記錄下自己被激蕩的情感。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青年與戲曲的一場場“美遇”,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讓廣大師生在欣賞經典好戲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青春力量。(記者王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