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介休② | 守護綠水青山 厚植生態秀美底色

人民網記者 雷昊
2024年02月06日08:36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驅車沿汾河介休段,遠遠望去,成群結隊的綠頭鴨、赤麻鴨在水中暢游,有的在水中追逐嬉戲,有的在冰面上蜷縮休憩。偶爾猛地一頭扎進水中,偶爾煽動著翅膀。這樣愜意的景象正是近年來汾河介休段水生態治理成效的生動顯現。

汾河介休段,綠頭鴨、赤麻鴨在水中暢游。介休市委宣傳部供圖

汾河介休段,綠頭鴨、赤麻鴨在水中暢游。介休市委宣傳部供圖

經濟發展更加綠色,攻堅成效更加顯著,治理能力更加全面。介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特色鮮明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提標:一泓清水入黃河

1月9日,“水潤定陽 惠澤萬家”介休市首屆水利攝影展開幕。

此次展覽以介休市水利建設成果為主線,精選260幅佳作入展,展示全市水利改革發展成效,進一步激發全社會親水愛水護水節水熱情,推進新階段介休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介休市把“一泓清水入黃河”作為重大政治工程、生態工程、發展工程、民生工程,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實現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目標,不僅在“治水”上下真功夫、在“興水”上科學施策,還在“護水”上突出重點、在“管水”上拿出實招,特別是汾河百公裡中游示范區介休段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為汾河沿岸增添了一道重量級的生態綠廊。

“汾河百公裡介休段生態治理工程全長22.2公裡,通過堤防生態化改造、灘槽整治及景觀綠化等工程的實施,保障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生態,形成百公裡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水利長廊、生態長廊、文旅長廊,最終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汾河百公裡中游示范區介休段生態治理工程項目負責人李莉說。

汾河廊帶生態治理。介休市委宣傳部供圖

汾河廊帶生態治理。介休市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介休市對汾河廊帶左岸外堤坡處的汾河二號濕地進行生態綠化提質,並實施3.3公裡汾河廊帶介休濕地公園段路面提升改造工程,打造3個親水觀景平台,進一步提升汾河水質、改善局部生態環境。

生態好不好,鳥類最有“發言權”。在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黑鸛、灰鶴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覓食、嬉戲,與岸邊賞景的人們一起,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作為全省保護汾河、改善汾河水質的示范典型,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吸引了332種植物、155種野生動物在這裡繁衍生息。如今,汾河百公裡中游示范區介休段已經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休閑觀光帶。

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曲同心 攝

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曲同心 攝

以“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為牽引,今年,介休將開展水環境質量提標行動,接續推進汾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地表水監管能力提升等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大溝水廠建設,嚴格地下水採補平衡,盡快實現洪山泉復流﹔開展110個入汾排污口深度排查整治,對污水直排、隨意傾倒等行為,嚴厲查處、頂格重罰,確保5個省市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2025年全部達到Ⅲ類水質要求。

一泓清水、兩岸錦繡,映照著介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步伐,展現了書寫“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答卷的信心與決心。

提綠:荒山舊貌換新顏

深坑難覓蹤跡,山體再披植被。如今的綿山,讓人很難與之前的“黃土瘡疤”聯系起來。

“原先這裡有很多採石場,開採時的轟鳴聲震得鳥兒都飛走了。現在,礦關了,山綠了,鳥兒也回來了。”說起綿山的變化,介休市龍鳳鎮的居民深有感觸。

多年來,由於長期無限制的濫伐開採,導致介休市龍鳳鎮至綿山鎮的山體植被和自然生態景觀遭到嚴重破壞,形成了綿延約11公裡的基岩裸露區。

2018年以來,介休市政府、市自然資源局著眼於推進全市生態文明建設,著眼於全市城鄉美麗建設的發展大局,組織召開了關閉全市石灰岩企業工作部署會議,並多方學習考察,積極探索對關閉礦山生態修復的方式方法。在綜合考量資金、技術、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堅持分類實施、重點治理、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的原則,按照“沿城、沿路、沿風景區分期分批推進”的工作思路,啟動介休市綿山山體生態修復工程。

自山體生態修復工程啟動以來,介休市自然資源局與工程項目指揮部協同作戰,每周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研究制定工程實施計劃,組織人力,加快進度,積極抓好工程運營和管理協調工作。

綿山勝景。黃介君 攝

綿山勝景。黃介君 攝

“在推進生態修復過程中,我們廣泛應用了新技術、新方法,選擇適宜的保護與治理方式,提高礦山生態環境和恢復治理成效和水平。最終選用‘GIP客土噴播生態修復技術’為項目治理的主要技術手段。針對局部直立坡面,施工設計採取‘上攀下援’的綜合治理技術進行修復。”介休市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股工作人員冀義濤介紹。

通過生態修復治理,綿山沿線內採石場不穩定斜坡得到整治,消除地質災害隱患,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從高空俯瞰,曾經礦坑遍布、採石和石料加工企業集聚的綿山,一派丘陵蜿蜒、郁郁蔥蔥的景象。

“一年多時間,我們修復邊坡達65.4公頃,種植喬木、灌木、爬藤3.5萬株,對破損山體進行了全部覆綠。”冀義濤說。

從靠山吃山到養山護山,綠色成為希望的田野和山川,成為百姓養眼舒心的顏色。

“現在,我們也‘吃’山,‘吃’的是旅游。有些林地種下了核桃、杏,收入也跟著一起增加。”綿山沿線的居民喜笑顏開。

通過生態修復治理,綿山成為了介休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亮麗窗口。

提質:和美鄉村更宜居

走進連福鎮鄔城店村,平整干淨的柏油馬路和一排排白牆灰瓦的房屋讓人眼前一亮,綠植、小游園、籃球場、彩繪牆面……讓鄔城店村在藍天白雲的映照下越發有看頭,不再是以往“灰頭土臉”、垃圾遍地的樣子。

為進一步改善村內基礎設施,鄔城店村下大力氣推進街巷硬化暨飲水安全提質工程,硬化村裡34條街道、38條巷道,改造上下水管道6778米,全力打通群眾出行的“最后一米”。實施街道亮化綠化、牆體美化等工程,並協調利用4500余平方閑置宅基地建設含日間照料中心、標准籃球場、小游園等基礎設施的幸福廣場,讓村子從“處處淨”到“處處美”。

“最令我高興的就是利用閑置不用的土地,修建了小公園,村裡的老年人出來散散步、坐在長椅上聊聊天,心情是越來越好,還給我們建立了村規民約,使我們的村容村貌、民風越來越好。”村民李豐梅露出了笑容。

連福鎮鄔城店村小游園。介休市連福鎮供圖

連福鎮鄔城店村小游園。介休市連福鎮供圖

介休市把農村街巷硬化工程作為促發展、惠民生的一項重要實事工程強力推進,著力提升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好生活全面提速。

緊扣《晉中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023年行動計劃》主題,介休市聚焦交通沿線、村庄街巷、農戶庭院、田間地頭等重點區域,徹底治理農村“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等突出問題,著力打造干淨、整潔、有序的農村人居環境,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進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建設。

“農村街巷硬化工程是2023年介休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涉及9個鄉鎮47個試點村,總投資2.2億元,其中介休市政府補貼1億元,已經有32個村完成驗收。通過這項工程,進一步提升介休市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為廣大群眾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介休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對未完工村的督促檢查,確保農村街巷硬化工程順利圓滿完成。

在對村裡路面進行硬化的同時,介休市新建、改造排水管網,讓村民喝上“放心水”“優質水”“幸福水”。

介休市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總投資3.68億元,覆蓋9個鄉鎮196個自然村,新建及改造村庄供水管網共計4991公裡,安裝一體式集中水表井9080座、單戶水表井36357座、配套智能水表81757塊。整合供水設施,配套科學智能的水處理設備和殺菌消毒設備,從根源上解決水質問題,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切實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介休市將再拿出1億元補貼農村街巷硬化和污水管網鋪設,逐步實現供水、供氣、供暖、污水處理、垃圾收運城鄉一體化,實現鄉村由表及裡、形神具備的全面提升。

把生態環保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准線,守護綠水青山,交出黃河流域保護介休答卷。一曲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合唱,正在介休激蕩回響。

(責編:雷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