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鄉村振興

又到一年春澆時

2024年03月04日10:26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圖①:大禹渡灌區高效節水設施正在噴灌小麥。

圖②:永濟市張營鎮康蜀村村民李崇旺正在用黃河水澆自家的麥地。

圖③:汾河灌區東干一支渠的閘工正在清理渠道雜物,確保安全供水。

有收無收在於水,灌區是糧食安全的基礎保障。近年來,山西省通過大力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現有灌區骨干工程完好率達到70%,全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63,有力保障了全省65%的糧食和62%以上的經濟作物生產用水需求,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2023年,省委、省政府從保障糧食安全、助推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度,作出新增、恢復300萬畝水澆地的重大決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全力做好治水興水大文章的決策部署,省水利廳聯合省農業農村廳印發《全面推進農業灌溉提質增效實施意見》,以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為牽引,以現代化灌區建設為抓手,在全省建設一批“設施完善、節水高效、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推進全省農業灌溉提質增效。去年,山西省全年新增恢復水澆地60萬畝,在全國率先出台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精准補貼和節水獎勵辦法,有序推進30處大中型灌區續建改造,助力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今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抓好水利這個命脈,完善落實重農抓糧政策舉措,堅決完成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目標任務。為完成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新增和恢復60萬畝水澆地的年度目標任務,今年山西省將以五大灌溉基地和兩大灌溉片區為載體,全力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運行管理,支撐和保障山西省年產3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

大禹渡灌區:引水上塬潤良田

2月25日,位於山西省最南端芮城縣的黃河岸邊,大禹渡灌區樞紐一級站的5台機組在現場總指揮的調度下緩緩啟動、運行,黃河水沿著約700米長的鋼筋混凝土水管攀援而上,通過五級渠系,引上旱塬,滋潤良田。

“樞紐一級站是灌區的重要水源站,其改造對灌區發展意義重大。2月6日,我們對樞紐一級站2023年度工程改造機組設施開展試運行工作。一級站總共改造10台機組,目前已對其中6台機組進行試機,並圓滿完成各項試驗任務。這6台機組完全可以滿足春澆灌區群眾的用水需求。”大禹渡灌區樞紐一級站負責人李昆說。

為達到春澆上水條件,滿足群眾澆灌需求,大禹渡灌區積極謀劃,及早部署,提前做好多項准備工作。以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2023年度項目為重點准備工作,自工程啟動以來,各參建單位以建設“精品工程”為目標,不斷優化土建工程與設備安裝等工序,確保工程項目穩步推進。目前,樞紐一級站10台機組中6台機組完成設備的安裝與調試,性能參數全部達標,設備運行平穩,完全符合樞紐一級站改造工程的預期需求,均一次試機成功。改造后,灌區總提水流量由改造前的16.3m³/s提升到20.74m³/s,日均增加提水量38萬立方米以上,每天可多澆灌面積4000余畝,從源頭上解決了供水不足問題,縮短了灌溉周期,解決了灌溉高峰期用水矛盾突出的問題。

早春的晉南大地,綠油油的小麥一望無際,阡陌縱橫的農田裡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南磑鎮大禹渡聯村農戶周偉龍正在忙著澆地,“春澆一水,賽如施肥。黃河水澆灌的土地不易板結,豐收有保障!”周偉龍種植小麥、玉米共百余畝,一直依靠大禹渡灌區黃灌水作為澆灌來源,2023年玉米收成較上一年每畝增收200余斤。“希望大禹渡灌區一級站工程改造順利,以優質穩定的上水能力保障今年收成節節攀高。”周偉龍充滿期待地說。

“大禹渡灌區堅持以灌區群眾灌溉需求為工作中心,狠抓上水灌溉主要工作,保障糧食安全不動搖,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面臨的灌溉困難。2023年,灌區累計提水6275萬立方米,澆灌受旱作物83萬畝次,單日最大提水量超過百萬立方米,創建站以來最好成績。”大禹渡揚水工程服務中心主任董曾武說,“隨著樞紐一級站改造項目的穩步推進,灌區水利設施水平進一步提高。改造后的機組運行效率大幅提高,供水能力顯著增強,有效緩解了供水壓力。同時,提高了水資源的合理調配能力,進一步優化了供水結構,確保了灌區用水需求得到滿足。”

夾馬口灌區:春水潺潺進田間

春回大地,麥苗吐翠。2月28日,在運城市夾馬口四大灌區現場,工作人員正在忙著對進水閘、節制閘等設備進行調試,干渠、支渠、斗渠全線進水,灌區一年一度的春灌拉開序幕。

據夾馬口引黃灌區工作人員介紹,進入2月份以來,灌區就開始全面啟動春灌准備工作,對6條干渠125公裡渠道、57條支渠386公裡渠道開始巡查,對7189處節制閘等灌溉設施進行調試、維修保養,確保各類水利設施關鍵時刻正常運轉。另外,對重點地段的橋洞、倒虹吸、節制閘前等地段的存淤泥、垃圾、雜草,及時做好清淤清障工作,確保灌區春灌暢通無阻。

夾馬口引黃工程下轄夾馬口、小樊、北擴、東擴四大灌區,受益范圍涵蓋臨猗、永濟、萬榮3縣(市)15個鄉鎮50余萬人口,設計灌溉面積101.11萬畝,是運城市主要的糧食產區和水果產區,工程充分發揮大型灌區“主力軍”作用,為灌區特色產業、生態農業、糧食生產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在小樊灌區,永濟市張營鎮康蜀村村民李崇旺正在用黃河水澆自家的小麥,他說:“經過探測墒情,需盡快灌溉,現在給小麥灌溉,能夠有效防止倒春寒和夜間地溫低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麥苗返青。澆過的小麥地黑綠黑綠的,未澆過的小麥地泛黃。去年麥秋兩茬庄稼喜獲豐收,看今年麥子長勢,又是一個豐收年。”在一旁等候澆地的村民謝小茂說:“現在隻要天氣旱,渠道裡就老有水,老百姓看見水心裡就有底。”

灌區流量需求程序按照“自下而上”:灌區群眾需要水,上報給斗長,斗長統計好后上報到支渠長,支渠長匯總后上報給調度中心。供水流程是“自上而下”:調度中心將需水流量反饋給泵站,泵站根據流量多少決定開機台數,形成一整套市場化運營體系。灌區根據水情、旱情,及時制定灌溉用水調度計劃,供水按照“先灌下游、后灌上游﹔先灌成片田、后灌零星分散田”的原則,為群眾做好服務,設立了24小時熱線,隨時解決春灌期間出現的各類問題。

在東擴灌區,臨猗縣牛杜鎮鎮西村村委主任雷建宇說:“原來全村5000多畝的麥地,澆一茬至少要40多天,現在最多10來天就能夠澆一遍。”村民雷小紅正在用黃河水澆灌小麥。他說:“這黃河水澆地美太太,前些年用井水澆灌不僅成本大而且時間長,遇到大旱根本無法保障。我們家11畝小麥,這水說到就到,真是太及時了。”

東擴工程自2020年建成運行以來,陸續關停地下水井162眼,有效制止地下水開採,促進了當地生態環境改善,使夾馬口灌區躋身百萬畝大型灌區行列。

瀟河灌區:服務春澆不得閑

一年之計在於春,田間地頭春灌忙。雨水過后,雖然氣溫有所回升,可依然讓人感覺到春寒料峭。在瀟河灌區的田間地頭,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老百姓,或扛著鐵鍬,或拿著除冰鏟,在渠道上、田地間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時不時還能看到數台小型挖掘機舞動著鐵臂,撬動起一鏟鏟黃土,加固著河水充盈滿溢的渠道,唯恐田間毛渠開豁漏水﹔再看那汩汩清流夾雜著小塊冰凌,順著渠道歡暢激越地流入農田,深深地吸一口氣,水過之處散發出一股大地回春特有的泥土味道,讓人沉醉。

瀟河灌區是清洪兩用、井渠結合的跨地市灌區,以引洪為主,緩洪蓄清,四季灌溉。灌區受益范圍包括晉中市榆次區、太谷區和太原市小店區、清徐縣的11個鄉(鎮)134個行政村,是山西省主要的糧食、棉花、蔬菜生產基地。

“瀟河水屬陽性,水好且質優,富含營養成分,對促進庄稼生產非常有利,人們素有‘澆灌一次瀟河水,糧食穩產賽施肥’的說法。因此,受益鄉村老百姓對利用瀟河水進行春灌的積極性非常高漲。”瀟河流域管理中心主任劉曉俊說。為全力搞好春灌服務,確保春澆工作順利開展,瀟管中心工作人員深入各條干支渠道對工程設施和啟閉設備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逐一進行了處置,確保渠道安全輸水,有效提升灌溉水利用率。

2月29日,瀟管中心灌溉管理部部長雷旭峰跟水行澆到了榆次區永康村的地頭,“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春澆生產事關民生民計,萬萬耽擱不得。”他說,“在灌溉引水期間,管理人員24小時堅守春澆生產第一線,對渠道不間斷進行巡查,特別是對新改建地段和往年存在安全隱患的部位要派專人進行應急值守,以防因冰凌滯水或水位抬升引發險情。”

榆次區張慶村村民焦志國正在自家地裡引水灌溉,他激動地說:“白茬地經過這一水的澆灌,耕種就不用發愁了。我家種了20余畝玉米,用瀟河水澆灌去年每畝收了1500余斤,畝均增產300斤、增收400多元。今年播種之后各項管理要是都能跟得上,玉米肯定又能豐產增收!”說這番話時,憧憬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他的臉上。

“今年灌區春澆生產預計將持續到4月上旬,累計引水量將達到500余萬立方米,灌溉農田4.3萬畝次。我們根據‘小流量、長時段’的供水原則,積極宣傳發動,提早引水灌溉,努力擴大灌溉面積,為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水保障。”瀟管中心副主任喬本峰說。(記者范珍 通訊員賈進杰 張志強 閆志長提供)

(責編:田小麗、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