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國際國內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上庄村——

長河古街入畫來(走進傳統村落)

本報記者 鄭洋洋
2024年04月05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庄村村民在表演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庄秧歌”。
  張家慶攝(人民視覺)

  上庄村的古建筑群。
  王晉強攝(人民視覺)

  上庄村古街上熱鬧的社火巡游。
  王晉強攝(人民視覺)

  上庄村的“八八宴席”。
  晉城市委宣傳部供圖

  上庄村絢麗的“打鐵花”表演。
  袁文中攝(影像中國)

  上庄村國家4A級景區“天官王府”一角。
  王 林攝(人民視覺)

  從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一路向東,在十幾公裡外的沁河東岸,有一座可樂山。山下,坐落著古村上庄村。在村口遙遙望去,碉樓聳立、彼此呼應。碉樓四周,鱗次櫛比的棋盤院,露出了屋頂的幾角。厚重的黃、質朴的灰,共同構成了這座傳統村落的底色。

  在晉東南沁河流域,傳統建筑星羅棋布。也許有很多人想不到,就在上庄村中,竟能聚集元代的民居、明清的官宅、近代的花園,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傳統建筑在村中和諧相融。2008年,上庄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村庄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編  者  

  

  初見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潤城鎮上庄村,隻覺街道干淨整潔,路旁綠樹成蔭,戶戶繁花盛放,海棠、丁香、木槿等覆蓋於村中的各個角落。一條條小巷將古老建筑有機連接,有的巷子在兩面灰色的磚牆間劃出一道藍天,襯托著綠樹,許多游客拍照留影。若是於巷子間遇到村民,與之閑談,都會自豪地說:“我們村子,歷史可悠久了呢!”

  布  局

  從河道到街道

  上庄村的魅力,源自其山水格局以及豐富多維的空間層次。

  村口處的永寧閘是上庄村標志性建筑之一,始建於明初,整體為磚木結構,磚拱跨度達7.35米,閘上建有永寧閣。該建筑集水利、風光於一身,達到了實用功能與建筑藝術的統一。

  環村皆山也,十山九回頭。山谷之中,有泉數眼,發源出一條庄河,自東向西流淌,穿村而過,造就了上庄村最主要的一條中軸線——古河街。

  古河街呈東西向貫穿全村,曾是水流沖刷自然形成的河溝。春夏匯聚成河,枯水期為街道。20世紀,庄河一度斷流,直到近年,水量恢復。在村外地勢低窪處的河道內,水流碧綠如玉﹔在村內古河街,涓涓流水經由暗渠流經兩旁。

  古河街寬闊深邃、蜿蜒曲折,兩側建筑青磚灰瓦,多為明清時期所建。七八米高的兩層樓,高峻挺拔、格局規整。不少建筑在二層還有木質門樓,配上紅燈籠與紅綢布,打破了磚牆的沉悶,顯出幾分靈動。

  出於防洪需要,建筑均在河岸高處,宅院前大多筑有一個平台,通過階梯連接著街道。平台上,村民們可以吃飯聊天、乘涼小憩、取水洗衣,孩童們則在此奔跑嬉戲,頗有幾分“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味道。

  研究多年上庄村村史的潤城鎮文化旅游站站長王晉強介紹,上庄村自古以來耕讀之風興盛,初來的游客從建筑的門匾上,就可窺知一二——茹家院、司徒第、進士第、望月樓、尚書府……這裡的建筑,多是明清時期進士與舉人的府邸。

  據村中碑文記載,清代康熙四十年之前,該村就有129人考取功名。“近些年,我們根據村中族譜整理、編撰村史,上庄村興建、發展的歷史脈絡愈發清晰。”王晉強說。

  建  筑

  民居與花園

  最讓人驚嘆的,當數集中分布在古河街南北兩側的古建群。

  據統計,村內現有保存完好的民居院落30多處,保留了序列完整、規模宏大的元、明、清乃至近代的古民居。

  村北有一座元代民居,一直被視為上庄村古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步入院內,三座屋子外觀古朴大方,斗拱簡潔大氣,不少構筑方法都極為罕見。

  屋內,王晉強指著大梁和二梁銜接部位介紹:“這個邊緣外凸、狀如金字塔的小部件叫‘駝峰’,展示了元代特有的建筑營造方式。”

  有趣的是,盡管屋內的牆是直的,民居的外牆體卻並非一條直線,而是向外突出的曲線。“從古建筑和一些碑文看,上庄村至少在宋元時期就有人定居了。”王晉強說。

  村中絕大多數是明清建筑。這一時期的院落多為晉東南特有的棋盤院。所謂棋盤院,是將多個“四大八小”的單院統一在一個大院中。各個單院與中軸道路相連,單院之間有小的夾道,可以連通或封閉。

  2008年和2012年,當地政府先后兩次對村內的古建筑進行修復,對建筑物內雜物進行清理,更換欄杆、樓梯等易損構件,並將部分破損構件在清點分類后加以修復使用。古建筑內的居民一部分通過房屋置換的方式進行安置,一部分則仍舊居住在古建筑內。

  村內的古建筑,風格頗為多元。

  古河街盡頭北側是樊家花園。這處建筑群既有棋盤院的形制,也有新式花園的外觀,共同形成了一座園圃式宅院建筑。院落入口處的大門上鐫有“樊園”二字,裝飾繁復,清代風格的木雕斗拱和雀替保存完好。

  透過門檐屋脊上細致的雕花、多層重疊的斗拱,能感受到匠人雕琢技藝的高超。尤為新奇的是一道“竹徑門”,門上方是西式建筑風格的幾字形波浪曲線,主體部分則是中式園林的圓形拱門,並雕有葫蘆、壽桃等中式紋樣,可謂是中西合璧、兼容並蓄。

  景  觀

  從八景到畫卷

  上庄村在其形成、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保留了別具特色的地域鄉土文化特征和眾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優秀文化遺產。

  村子不大,卻有古村八景。既有與水相關的“珠泉潛隱”“閘樓觀濤”,也有與山相關的“洞陽疊翠”“爐峰夕照”,還有“白巷古道”這樣的人文景觀。

  近年來,村裡成立了文旅公司,大力發展旅游業,古村裡的景致吸引了更多人的視線。

  有人喜歡古村的靜,就登上村南側的香爐峰。山腰上的爐峰院,是村裡地勢最高的建筑群,這裡曾經興辦私塾,走出了眾多學子。山中亦有眾多古樹,枝干蒼勁,尤其是幾棵白皮鬆,樹皮花白,旁枝橫逸。身處最高處俯瞰,庄河蜿蜒,遠山黛黛,整個村庄的景色一覽無余。

  有靜也有動。如今,村中常有當地村民和非遺傳承人自發組織的“中庄秧歌”“打鐵花”等非遺演出,吸引不少游客。在司徒第院內,樹齡超400年的臘梅依舊枝繁葉茂。樹下,一位穿著白大褂、扎著白頭巾的老漢與一旁穿著紅襖藍裙的老太太一同上場,來到院內的月台上,一唱一和,用晉城方言演起了節目。這是村民崔有正、牛玉鳳夫婦,他們曾經是部隊文藝骨干,現在利用閑暇表演。

  電視劇《白鹿原》也曾在村內拍攝取景達數月,古河街的牆面上,還能見到當時的劇照。“古色古香的古河街,與《白鹿原》書中所描寫的街景非常吻合。”曾有劇組工作人員如此評價。宏闊的宅院與斑駁的古牆都彰顯著時光的力量,不少游客走出長長的古河街,感覺自己仿佛是剛剛穿越了動人心魄的歷史畫卷。

  如今,上庄村的輝煌歷史仍在繼續書寫。隨著鄉村旅游持續推進,上庄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每年都有10多萬名游客來到古村。“上庄村就像是一部厚厚的書,在這個充滿魅力的村庄中,還有很多歷史資料需要整理,很多亮點值得挖掘。”王晉強笑著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5日 05 版)

(責編:段思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