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文化中國行——探訪古建老街】中國傳統村落赤橋村——穿越千年 魅力依然

2024年04月28日08:42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臥虎山下、智伯渠邊,太原赤橋依山傍水。

赤橋村,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是一座東臨晉陽大道,南接晉祠景區的古村,距今已逾2500年的歷史。漫步村中,古樹、古寺、古宅……無需刻意尋找,眼中處處皆景。

村中聳立著一棵古老的大槐樹,粗壯堅實,盤根錯節。其樹圍7.5米,主樹干高5米,樹冠高27米,樹蔭面積達400平方米,樹齡已逾3000年,被稱為“三晉古槐第一樹”。它經歷過歲月的洗禮,遭受過火災的破壞,至今仍枝繁葉茂、綠意盎然,體現著生命的頑強。

在赤橋村,至今仍生長著、樹齡在數百年以上的古槐有13棵,其中有9棵被當作社區的代號,即“社樹”。“社”為古代社會組織,類似於今日“社區”之意。《周禮》記載,二十五戶為一社。“社樹”既是一個村落分片管理的標志,也是一個社區居民參與集體活動的聚集點,更是一種村落小團體利益的象征。“逢年過節人們會集‘社樹’下,虔誠祭祀至誠感恩。大家會獻上全羊犧湯、醪糟、元宵等,並在祭祀完畢分食祭品,這也是一種鄉村文化禮制的悠久傳承。”赤橋村黨總支委員任龍彪說。

赤橋村街道兩邊的明清老宅雕刻精美、古香古色,斑駁的牆面透露出歲月的滄桑。村中心建有豫讓祠,可以說,赤橋的肇始就是源於對豫讓國士之風的深切緬懷。豫讓,春秋時期晉國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的家臣。公元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伯,智伯兵敗身亡。為給主公報仇,豫讓暗伏橋畔謀刺趙襄子,未遂后自殺。一時間,渠水泛紅,橋面盡赤。當地百姓感其忠肝義膽之志,便將石橋命名為“豫讓橋”,把村庄命名為“赤橋村”。

山的胸懷、水的智慧,赤橋人杰地靈。晚清之際,一位名儒在赤橋俯仰山水之間、深窺時代之變,用鴻篇巨著記錄儒家學者的家國情懷和赤子初心,他便是清代文化名人劉大鵬。他寫了約150萬字的日記記述了近現代中國和晉祠地區的重大變遷,史料價值巨大。英國牛津大學博士沈艾娣以劉大鵬日記為核心資料,出版了英文版《夢醒子》,被列入英國和美國高校的中國近代史課程。

一座古橋、十三棵古槐、一位義士和一代名儒,共同形成了古村赤橋的獨特魅力。它以淳朴靜謐的自然風光和韻味綿遠的深厚文化,吸引著眾多的人來這裡追尋、探究、發現和感悟。

走出歷史雲煙,融入新時代潮流。以民宿及餐飲傳承原生態文化優勢,推動旅游業發展,為赤橋打開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走進網紅民宿“老成院子”,院子主人成建中正忙著打理樓頂花園。鮮花綠植,搭配秋千、廊架、休閑茶台,令人倍感愜意。這座三層樓的民宿可容納12個人居住,內設有台球室、乒乓球室等,以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赤橋村本身就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加上緊鄰晉祠、天龍山等知名景區,特別適合發展旅游產業。除了本地游客,我還接待過來自湖南、四川、廣東等省的游客。這不,今年‘五一’假期的客房在兩個月前就訂滿了。”成建中開心地說。截至目前,赤橋村已有71家各具特色的民宿和酒店、9家農家樂,為南來北往的客人奉上原汁原味的晉源特色美食。

“作為處於初級開發階段的傳統村落旅游地,我們將進一步喚醒‘沉睡資源’,充分挖掘赤橋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民風民俗,不斷放大傳統文化效應。”赤橋村黨總支書記梁金柱介紹道,具體措施包括:建設展館,通過宣傳板面、文化牆直觀體現村子的古老文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古村淵源﹔依托晉祠景區,發展赤橋新村以商業步行街及古官道為中心的飲食文化區域﹔重新恢復智伯渠,原地升高豫讓橋,整修豫讓祠……“我們要讓古老村落再次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梁金柱充滿信心地說。

2019年,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的入選,成為赤橋村千年滄桑的最好見証。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古村赤橋正用古槐般堅韌的生命力邁向更美好的生活。(記者丁園 實習生閆婷玉)

(責編:田小麗、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