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繪就振興共富新圖景
坡上青麥如海,隨風起浪﹔坡下機聲隆隆,沃土泛金。春耕時節,陽城縣河北鎮史家嶺村田野裡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要是不搞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哪能機械化、規模化經營?小田變大田,更讓‘糧田’變‘良田’。”該村黨支部書記劉軍感慨道。
大山深處的史家嶺村土地量少、分布零散,群眾種植費力,收益甚微。去年,該村黨支部發動55戶村民流轉土地入股成立“陽城縣眾益土地托管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村集體的200畝耕地和121戶村民的540畝耕地進行土地整合、統一生產。在當地政府資金扶持下,合作社購置各類農機具,集中採購生產物資,開展集約化、標准化、科學化經營,讓黃土地煥發出新生機。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真正把咱的土地種‘活’了。”寺頭鄉前史山村黨支部書記李飛飛有同樣的感觸。由於人口流失和老齡化,這裡一度出現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的問題。黨支部領辦成立仙翁振興農業專業合作社后,部分不願耕種或無能力耕種的村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代為耕種管理,36戶農民增收5萬多元。
眼下的陽城鄉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展土地托管經營的探索方興未艾。在強有力的組織引領推動下,各個鄉村正實現著資源統起來、土地活起來,讓有限的土地資源不斷發揮出更大效益。
“入冬到現在是草莓,過幾天是櫻桃,六七月份是西梅、瑞香蘋果和紅太陽杏,到了秋天有中華壽桃、玉露香梨。我們這兒,瓜果四季不斷。”站在村中高處,鳳城鎮白溝村黨支部書記梁雄軍一臉驕傲,“除了特色水果種植,我們還整合形成了集觀光採摘、休閑體驗於一體的‘小精農場’。去年,相關產業產值達到270萬元。”
白溝村的繁榮,得益於黨支部引領發展集體經濟的探索。去年該村黨支部領辦白溝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參股經營,按股分享收益,結成利益共同體,使村民獲得“流轉收入+比例分紅+勞動收益”等多重收益。該村為群眾發放土地流轉金、勞動力工資、村民福利等資金達200余萬元,村民分紅24萬元。
產業興旺的場景,也在鳳城鎮美泉村上演。“下個月,300畝設施蔬菜大棚全部建成。投產達效后,每年可增產蔬菜600多萬斤,實現集體和群眾收益全部翻番。”美泉村黨支部書記鄭陽龍說。
依托豐沃的土地資源,美泉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去年,該村成立黨支部領辦的美泉蔬菜專業合作社,以“農民以土地入股,投資方以資金入股,村集體以資金+管理+服務入股”的方式,吸收200戶村民以每畝1000元流轉土地入股,引進山東壽光專業公司,全面擴大規模、培壯產業。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超10萬元,帶動勞動力就業80余人,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一項項產業旺起來,一個個集體壯起來,一戶戶農民富起來,一幕幕振興共富的場景正在陽城各個試點上演。
以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當前,陽城縣積極探索以支部領辦合作社為載體的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全面總結試點成效,進一步健全完善模式機制,以點帶面深化拓展,因地制宜全域推廣,奮力打開鄉村振興、全域共富新局面。(王天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