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山西右玉:綠蔭下守望古長城

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
2024年06月08日06:56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一個人、一頂草帽、一輛紅色摩托車,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十三邊長城附近,總能看到這樣一個往來穿梭的身影。

騎車人名叫趙金龍,朋友們都喊他阿龍,作為右玉縣23名長城保護員之一,2022年上崗以來,十幾公裡的長城巡護成為他的日常。

長城保護員趙金龍在新雲石堡附近巡護。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長城保護員趙金龍在新雲石堡附近巡護。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地處晉蒙兩省交界、毛烏素沙地邊緣的山西右玉,70多年來種下的1.4億棵樹,筑起了一道“綠色長城”。在“綠色長城”掩映下,右玉還有鮮為人知的84公裡明長城、7.3公裡漢長城和星羅棋布的軍堡、屯堡,在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流融合的前沿舞台,它們共同構成了右玉長城文化的底色。

時光流轉,如今右玉長城正在傳承保護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長城深處有人家

出右玉縣城西北30公裡,楊千河鄉境內的十三邊長城躍然眼前,這裡就是阿龍長城巡護的起點。

一大早,1994年出生的阿龍跨上摩托車出發了。“仔細查看長城有無自然破壞和人為損壞地方,及時拍照記錄,大的裂縫尤其要注意。”山路崎嶇,遇到摩托車上不去的地方,阿龍就下車推行,更陡的路,就得徒步前行了。

右玉現存的明長城東從與大同市左雲縣毗鄰的破虎堡起,經李達窯鄉、殺虎口旅游區、楊千河鄉、丁家窯鄉,向西南進入朔州市平魯區。長城如玉帶串珠,將眾多隘口和古堡連成一體。

偏遠險峻的位置,讓這裡的長城保留了更多原始風貌。墩台林立、烽燧相望,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穿行。當大片的雲壓上長城,連天也顯得更低了。

右玉長城十三邊段。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右玉長城十三邊段。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幾年前,阿龍開始在網絡平台上直播,一開始只是打發時間,后來網友通過發布的視頻知道他住在長城腳下,直播間裡就會冒出各種關於長城的問題,“為什麼你們這裡的長城是土做的?”“下雨會影響長城嗎?”一來二去,阿龍做起了屏幕裡的長城講解員,直播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

“過去幾天都見不到一個人,解悶就朝山裡吼幾嗓子,現在來長城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巡護也沒那麼寂寞了。”阿龍伸手抹掉鬢角的汗珠,沒停下腳步。

隨著游客越來越多,阿龍一家的生活也由此改變。曾經放牛是全家的生計,如今這副擔子主要落在阿龍父親肩上。游客來了,阿龍就成了徒步向導,阿龍的母親賀三改則為游客准備飯菜。

臨近中午,從深圳出發的幾位徒步游客和30多人的團建隊伍要來小院吃飯,52歲的賀三改緊著起火炒菜。“這還不算忙,‘五一’的時候,一百多人的飯我也做過呢。”

燴菜出鍋,熱氣騰騰。四棵大樹圍攏的陰涼成為天然天幕,“炸油餅、黃米油糕、大燴菜……都是晉北風味的家常菜!”賀三改用圍裙擦擦手,笑著把一道道菜端上桌。

長城腳下的時間過得很快,日頭漸漸西沉,阿龍把徒步隊員送回縣城,已是晚上8點。忙碌的一天終於結束了。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遠千裡來到長城腳下?

阿龍想了想說,“可能隻有親自走一趟,才知道長城的震撼。”

長城的存續源於每個人的愛護

在“種活一棵樹比養大一個孩子還難”的右玉,保護以夯土構筑為主的長城殊為不易。

右玉縣文物保護與利用服務中心主任李海告訴記者,大風會加速長城表面的風化,夾帶沙石的大風更是讓長城根基受到侵蝕,根基不穩,再發展下去就是牆體裂縫,甚至坍塌。

幾十年前,右玉每年8級以上大風天長達3個月,境內土地沙化率高達76%。

代代造林終換春風拂綠,70多年間右玉林木綠化率從不足0.3%提高到57%,風沙站住了腳,長城也就扎穩了根。“右玉生態改善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風沙吹襲對長城的破壞。”李海說。

右玉長城殺虎口段。辛泰攝

右玉長城殺虎口段。辛泰攝

在右玉,義務保護、宣傳長城的人還有很多。

今年42歲的流動烤全羊經營者姚永麗是右玉縣楊千河鄉雲石堡村人,從小望著邊牆古堡長大的他,對周邊的長城熟得很。

姚永麗的車裡總是放著一本記得滿滿當當的筆記和一摞長城的宣傳資料。入夜,他經常一邊燒烤,一邊眉飛色舞地講起右玉長城的故事,還自己編詞創作了介紹古堡的說唱。

老姚講得起勁兒,大家聽得入神。不知不覺間客人已經“神游”了一番右玉的長城關塞。

看到老姚的車裡有一堆袋子。

“這是干啥的?”記者問。

“在長城邊兒上看到有水瓶、塑料袋就順手撿走,不然多影響大家欣賞長城。”他答道。

老姚的話說得實在中肯,和他一樣,許許多多長城義務保護員,就是這樣認真地做著一件又一件小事,用點滴行動守護著身邊的長城。

右玉新雲石堡堡址。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右玉新雲石堡堡址。人民網記者 焦搏文攝

這些年,司法保障也在不斷完善。2022年,山西首個長城專門性司法保護基地在右玉揭牌,通過公開審理、以案說法、普法宣傳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群眾對長城的保護意識。

“我們將以基地為依托,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構建訴訟綠色通道,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守護好長城文化遺產。” 右玉縣人民法院副院長孫國清說。

2023年6月5日,右玉縣人民法院與右玉縣文物保護與利用服務中心正在修復堡門的李達窯鄉破虎堡村進行長城保護宣傳。(右玉法院供圖)

2023年6月5日,右玉縣人民法院與右玉縣文物保護與利用服務中心正在修復堡門的李達窯鄉破虎堡村進行長城保護宣傳。(右玉法院供圖)

古長城的來客

行走右玉,塞上的風吹得人心曠神怡,吹來了縷縷藝術新風。

6月5日傍晚時分,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的青年畫家黃遠鵬帶上畫布、提著畫箱來到三十二長城腳下。

“這裡很適合入畫!”黃遠鵬心裡暢快,“山間多雲、光線穩定,景色很鮮活,畫畫的時候偶爾還有羊群從身邊經過,很是愜意。”

6月5日,青年畫家黃遠鵬在右玉三十二長城附近寫生。(受訪者供圖)

6月5日,青年畫家黃遠鵬在右玉三十二長城附近寫生。(受訪者供圖)

他隨中央美術學院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班來到右玉寫生已經近半個月時間,創作了十余幅油畫作品,一張張畫稿就像一個個取景器,為長城留下光影定格的瞬間。

中央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中國美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山西大學……如今,每年來右玉採風、寫生的師生和自由畫家如繁星遍布。

為了給創作者提供更好的環境,今年34歲土生土長的右玉人郭夢陽在2016年成立了寫生基地——右衛藝術糧倉。

“之前老師們帶學生來右玉寫生,很多都是住在老鄉家裡,大家擠在一個土炕上,條件相對比較艱苦,駐留的時間也短。”畢業於太原師范學院美術系,后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進修的郭夢陽感觸很深。目前,右衛藝術糧倉有大小房間150余間,可同時供500余人住宿休息。

近年來,隨著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的建設開發,沿線交通條件大大改善,來右玉寫生、採風、攝影創作更便利了。

右玉縣交通運輸局局長范旭昌告訴記者,右玉縣境內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已完工70%,有1條主線、3條支線和5條連接線,剩余工程預計也將在今年底完工。

2023年8月,右玉縣三十二長城腳下的盈盈星河。王俊杰攝

2023年8月,右玉縣三十二長城腳下的盈盈星河。王俊杰攝

近年來,右玉縣舉辦了多屆風光攝影展、油畫展,“右玉寫生季”活動自2014年至今已舉辦十屆。縣裡的目標是將右玉打造成中國北方最大的油畫寫生基地,叫響文化旅游品牌。

隨著保護和宣傳工作的深入,右玉長城的區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不斷顯現,集聚效應持續釋放。絡繹不絕的游客跨越山海,一睹古長城的風姿。

仰望、親近、眺望,右玉古長城,孕育著新生。

(責編:焦搏文、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