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行進中國·創新山西︱地下300米礦井親歷記

人民網“行進中國”山西調研採訪團
2024年06月08日07:53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10米,50米,100米……

大約2分多鐘,“罐籠(上下煤井的電梯)”減速停下。強風扑面而來,橫貫半封閉式箱體。出口懸挂的欄杆已被電機緩慢向上收起。往前踏出幾步,就是晉能控股長治公司三元煤業離地300多米的開採工作面。

6月6日早上8點前,人民網“行進中國”主題調研山西採訪團下井成員已經提前做好准備:內穿灰綠色秋衣秋褲,外套橘黃色反光工作服﹔頭戴礦工帽,腳蹬黑色長筒膠鞋﹔腰挂紅色自救器,以及礦燈、定位儀﹔還有一台已經登上了個人微信賬號的5G智能防爆手機。隨手往口袋裡揣一小瓶礦泉水,則萬事俱備。

井下採訪。人民網記者唐宋攝

井下採訪。人民網記者 唐宋攝

礦區每天安排有三個班次,兩班生產,一班檢修。為不影響企業正常工作,採訪小隊選擇跟隨檢修人員下井,三元煤業機電設備中心技術員郝丕成將提供協助。

採訪團成員在礦區與礦工交流。人民網記者鄧志慧攝

採訪團成員在礦區與礦工交流。人民網記者 鄧志慧攝

下了“罐籠”,一條超過5米寬的拱形巷道便呈現在面前,巷頂路燈一直向前延伸。汽笛聲響,一輛白色膠輪車停了下來。坐滿人之后,最后登車的礦工開始關門、插插銷,並按下按鈕鳴笛提醒。

記者探訪礦井下的世界。郝丕成攝

記者探訪礦井下的世界。郝丕成攝

車輛行駛速度不是太快,在每一個巷道分叉口,司機都會停車鳴笛。郝丕成介紹,井下的規矩是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行車讓行人,一切都以安全為先。坐在被防護網包裹的車廂中,採訪人員還是緊緊抓住了車頂垂下來的黃色扶手。

約莫20分鐘左右,採訪小隊在進入“4326回採工作面”的入口處下車,准備乘坐另一輛車。等待間隙,記者掏出裝在上衣口袋裡的防爆手機,點亮界面,顯示有60多條微信未讀信息。用手機向留在地面指揮中心的同事報平安,視頻清晰流暢。

郝丕成則用另一部手機,與地面上的智慧調度指揮中心集控員進行實時視頻對話。這場穿越300米地表對話的背后,得益於主巷道5G-700M基站布局建成投用。

三元煤業綜採隊檢修班組長張飛此前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介紹,有了5G技術,不僅能與地表深處通話,還能實時觀看井下動態,實現井下作業環境、人員、設備可視化管理。他介紹,現在使用的井下機器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如果重要機組有故障,它會自動報告有什麼故障。

作為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山西正在加快推進煤礦“數智化”轉型。5G賦能礦井智能化“長出”新模樣。

“通過應用綜採面全景視頻拼接系統,不僅提高了礦井作業的精確性和安全性,還減少了對井下作業人員的依賴,降低了作業風險。”國家能源局煤礦智能化第一批專家組成員、山西省煤炭學會千人智庫高級專家李澤荃談到。

三元煤業機運隊檢修班組長楊亮亮深有體會:“過去需要很多人巡檢皮帶,現在有了主運AI巡檢系統,調度室和隊部就可以依托AI系統的實時反饋信息,告知讓井下檢修班組第一時間處理安全隱患。”

在交叉路口等待片刻,一輛前后都有方向盤、小一點的膠輪車載上採訪小隊沿小巷道下行。小巷道左手邊是沿路架設的皮帶運輸機,右手邊是加了防護網的待採煤層。

大約十幾分鐘后,膠輪車沿原路返回。前往挖煤區的路一半被採煤配套設備佔據,余下幾百米只是靠腿前進。

“你聽!”在路上,郝丕成指著一小截外露、末端封閉,橫向插入煤層的黑色管道說。採訪小隊這才知道,裡面“嘶嘶”輕響的是瓦斯在往外涌出。這些管子實際上有十幾米長,結合負壓抽採技術,瓦斯抽放系統能將未開挖煤層中的瓦斯抽採至地面用於發電。

液壓立柱撐起採礦工作空間。攝影:唐宋

液壓立柱撐起採礦工作空間。人民網記者 唐宋攝

一路採訪、一路跋涉,採訪小隊終於來到了採割煤炭工作的最前沿。此時維修班員工正在給液壓支撐設備擰螺絲、換部件……採煤時,長長的一排液壓立柱,為前線礦工撐起可以走動的工作空間。

工人正在檢修採煤機。人民網記者 唐宋攝

工人正在檢修採煤機。人民網記者 唐宋攝

不知不覺已下礦4個小時,採訪小隊選擇在中午12點左右上到地面。到了下午三點多的下一班次,巨大的採煤機將會“蘇醒”,到時它身上碩大的圓形“滾桶”刀片的一次“橫掃”,就能切下寬200多米、高3米左右的煤層,上部懸空的4米左右的煤層受重力影響自然垮落至液壓支架后部的刮板輸送機。(陳鍵、唐宋、盧鵬宇、張超寧)

(責編:董童、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