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行進中國·創新山西 | 記者手記:在運城,看古韻煥發新生

人民網“行進中國”山西調研採訪團
2024年06月14日08:39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初夏,蔥蘢的綠色溢滿山西運城,永樂宮紅牆綠瓦的殿宇掩映在蒼鬆翠柏中。

盡管已是第三次到訪,但踏入三清殿,在赫赫有名的《朝元圖》前凝神駐足,記者還是不免感慨“名不虛傳”:三壁數百平壁畫連成一氣,浩大恢宏。近三百位道教神祇,從表情到服飾無一相同,他們相互獨立而又三五成群,若有所思、耳語相向、怒目圓睜,如一幅幅定格的彩色膠片,下一秒似乎就能聽到嘈雜熱鬧之聲……

永樂宮興建於元代,因精美的壁畫藝術、巍峨的宮殿建筑而名聲遠揚。

復制的永樂宮《朝元圖》。人民網 盧鵬宇攝

令人震撼的是,永樂宮整體建筑和巨幅壁畫,曾經歷過一場“乾坤大挪移”。60多年前,為配合三門峽水庫建設,處於淹沒區的永樂宮被整體遷建。從實驗、臨摹、揭取,再到搬遷、復建,經過了整整十年。

從永樂宮搬遷視頻資料中記者清楚地看到當時熱火朝天的場景。“和三門峽爭先 和黃河水賽跑”響亮的口號,見証了當年文物工作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敬業擔當、守正創新的使命與擔當。

“這次搬遷工程,開創了中國大型古代建筑及壁畫搬遷保護的先河。”永樂宮壁畫保護研究院院長席九龍說,其對文物的保護從未止步,近年來對所有古建筑屋頂進行了修繕,並針對壁畫存在的顏料層起甲、脫落、粉化等病害問題,啟動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壁畫修復工程。

700多年前,永樂宮的畫師一筆筆繪出傳世經典。如今,數字化技術,更讓壁上丹青有了新的呈現形式。 2021年,3D打印《朝元圖》亮相山西博物院特展。在隨后的兩年多時間裡,特展走進揚州、深圳、青島等多個城市,賺足了眼球,成為永樂宮熱度漸增的“引流密碼”。

觀眾在運城博物館參觀學習。人民網 盧鵬宇攝

結束永樂宮的採訪,記者又來到另一個熱門“打卡地”——運城博物館。館內,鹽湖區的小學生們正在上著一堂生動的歷史課。

館藏的4500萬年前“世紀曙猿”化石,243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的証據,師村遺址石雕蠶蛹、東庄遺址彩陶盆等實物展品,加上黃帝戰蚩尤、舜耕歷山、嫘祖養蠶等傳說,孩子們邊看邊聽津津有味。

跟著講解員的引導,記者行走在博物館裡,一件件珍貴文物讓人目不暇接。增加二維碼提供輔助信息,增設AI語音設備提供講解,讓公眾利用3D互動畫面近距離觀賞文物細節……博物館不斷創新展覽展示方式、推動文物活化利用,讓大家通過視、聽、觸等多重體驗,沉浸於傳統文化的魅力之中。

“運城真是一個寶藏城市”“深切感受到河東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最近推出的‘國寶打卡集章’活動太有儀式感了”……採訪中,不少游客表示意猶未盡,直言“看不夠,根本看不夠”。

登鸛雀樓賞“白日依山盡”美景。人民網 盧鵬宇攝

就在剛剛過去的“五一”、端午小長假,運城文旅火出圈。運城博物館、永樂宮、鸛雀樓、解州關帝廟等景區流量“爆表”,彰顯著人們對“國寶第一市”探知的高漲熱情。

讓更多的文化珍寶,以真實可感的模樣融入大眾生活——這其實是運城,乃至山西文化傳承中一股涓涓流淌的生命力,也是三晉兒女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

下一次遇見,運城又會給人什麼驚喜呢。(翟巧紅 桑莉媛 馬瑩 麻潞 趙芳 王帆 董童 盧鵬宇 張超寧)

(責編:麻潞、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