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千萬工程”調研行⑪丨山西陽高:“農”墨重彩 鄉村生機涌動

武笑
2024年06月19日09:30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烏黑的尖椒,珠圓玉潤的紫番茄,青裡透白的黃瓜……在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陽高縣獅子屯鄉東雙寨村的陽高縣設施番茄科技示范基地裡,生活中常見的生鮮果蔬卻“變”了色,仿佛不小心打翻了調色盤,眾人在五彩斑斕中探尋了一場關於智慧農業的“黑科技”。

聚力打造農業賽道,陽高縣大力發展雜糧、畜牧、杏果、蔬菜四大特色產業,全力主推特優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科技助力設施農業“棚”勃發展

彎腰穿過通道,走進陽高縣設施番茄科技示范基地一間番茄大棚裡,一根根紅藍色變化的燈管讓人眼前一亮,架子上的一顆顆番茄長勢喜人。

“這是LED光譜工程,能夠模擬太陽光譜,在彩色的燈光照射下,不僅可以減少病虫害,還能延長番茄生長期。”陽高悅隆寶昌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建飛介紹說,栽培室採用的智能LED光源宛如植物生長的“小太陽”,在早晚可以分別增加2個小時的光照,產量增加了40%,實現了番茄產量質量“雙提升”。

而在另一個大棚裡,來自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的研究生們正在按比例配備營養液。一邊的育苗盤裡,用數字標注著一個個番茄新品種。

陽高縣設施番茄科技示范基地裡的LED光譜工程。人民網 武笑攝

“營養液分為A、B、C三級,在每天不同時間澆到土壤裡。”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研究生唐婷婷已經和同學們來到陽高2個多月,全程跟蹤番茄生長過程,記錄光照、肥料、水分、營養液等對不同番茄品種的影響,進行小規模實驗,實驗成功后再大面積推廣。

“有的品種口感更脆,有的品種則更糯,有的品種口感甘甜,有的品種則酸中帶甜,都可以隨便吃。”胡建飛隨手摘下幾顆成熟的“黑櫻3號”番茄讓大家品嘗。

由於品種特殊,普通的番茄5元左右一斤,但是胡建飛種植的番茄能翻一倍甚至兩倍。在高價格的背后,是先進技術的支撐。

2022年7月,陽高縣人民政府與山西農業大學共建番茄產業研究院,同時配備基礎設施齊全的專家學員宿舍、餐廳、實驗室。在專家的助力下,如今,所有溫棚不僅全部使用了水肥一體化機、智能控溫、滴灌系統、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技術,還陸續進行番茄新品種的示范推廣、肥水一體化、病害防治、設施番茄綠色防控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草莓番茄”“釜山88”“黃玲瓏”“清口蜜”“黑珍珠”等高品質、高附加值番茄品種已試種成功。

陽高縣設施番茄科技示范基地裡的“黑色”尖椒。人民網 武笑攝

“現在全部都是訂單銷售,已經形成固定的客源。”胡建飛介紹說。

科技元素融入百姓菜籃子,帶來的是真金白銀的收入,也幫助陽高的小番茄事業走上了正軌。

如今,陽高番茄已經實現一年四季都可採摘,陽高特色蔬菜品牌走向更多百姓的餐桌。今年,陽高縣將力促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4萬畝,總產量達到46.7萬噸,設施農業繼續在大同乃至山西“領跑”。

從“賣鮮果”到深加工 收獲“杏”福滿滿

夏風灼熱吹,麥黃杏子肥。在陽高縣古城鎮趙家村村民鞏培武的6畝杏園內,綠葉掩映下,一顆顆雞蛋大小、翠綠色的“大接杏”壓彎了枝頭,令人垂涎欲滴。

“再有半個月,就能採摘了。”從每天清晨6點到晚上7點,鞏培武一家都在果園裡。細心地除草,准備包裝箱,在即將到來的豐收時節,鞏培武忙得停不下來。

四百多年的杏樹栽培史,讓陽高有了“三晉杏鄉”之美譽。“以前隻有院子裡有杏樹,品種不好,杏果個頭不大。”鞏培武回憶起與杏“結緣”的日子,起初陽高產的是“小而酸”的土杏子,產量低、規模小,難以形成產業。2006年,全縣統一在地裡種上了“大接杏”這一新品種,推動杏樹種植,發展杏果產品深加工,改造杏果老舊果園,建設標准化果園……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舉措,陽高杏果產業發展走上了專業化、快速化道路。在陽高,杏果年產量達到 43506.9噸,年產值達2.7億元。

陽高縣龍泉鎮守口堡村杏園裡待熟的杏果。周振宇 攝

與此同時,陽高縣中馳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杏脯生產車間裡也迎來生產旺季,工人們正在車間生產線上忙碌。一個個杏子在流水線上自動流轉,經過清洗、去核、煮燙、烤制、滅菌消毒、包裝等程序,搖身一變成為一袋袋杏脯,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將陽高京杏、鮮食杏、仁用杏等加工成杏脯、杏干、杏核、杏仁產品,既解決了杏果不易保存、積壓滯銷的難題,又大大提高了附加價值,擴大了市場銷售范圍。”企業負責人王志軍介紹說。

今年,陽高繼續堅持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加快實施山西雁門三犁年產500噸杏脯果干加工廠項目,優化推出杏脯、杏酒、杏餅等系列產品,力爭杏果產業年產值達到3億元。

基層治理引領鄉村“向美而行”

每天傍晚,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廣場上,漸漸熱鬧起來。在蔬菜大棚裡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們,走出家門,或成群地坐在一起嘮著家常,或扭動著腰肢,跳起廣場舞。

“以前村民們,都是你一堆堆我一堆堆地坐,現在大家坐到了一起。”龍泉鎮鎮長魯平說。

在這個由7個自然村移民搬遷的村庄裡,村民如何“融”到一起,曾經是個難題。

調解好搬遷戶間的矛盾糾紛,宣傳好搬遷政策法規,講清楚村民內心存在的“糾結與疙瘩”……在花苑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期間,小魯調解工作室應運而生。

陽高縣龍泉鎮花苑村村居前黃花綻放。龍泉鎮花苑村供圖

因排水、倒垃圾引發的糾紛,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工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在花苑村支部委員會二樓的小魯調解工作室裡,一本調解台賬上記錄著一件件糾紛。

“站在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矛盾就會化小。”隻要接到網格員的糾紛報送信息,調解員魯學虎都會上門詳細了解產生矛盾的原因,耐心和矛盾雙方談心,再把大家叫到一起解開心結。

“村民之間有矛盾時,先是網格員、街巷長發揮作用,調解不成再到小魯調解工作室解決。”魯平介紹說。

村民在小魯調解工作室求助。受訪者供圖

融入網格化管理,建立村民矛盾糾紛問題台賬,對各類矛盾糾紛逐一登記備案,設立法律咨詢專窗,梳理總結各類典型案例……在花苑村,村民們不僅“融”為了一家人,矛盾數量逐年降低,小魯調解工作室的經驗擴展到陽高全縣。

發揮基層調解工作室的作用,成為陽高縣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舉措之一。在此基礎上,陽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加強“兩會一隊”、平安志願者等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健全新時代下的村規民約,推行“街巷長制”,建立民生訴求台賬,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責編:武笑、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