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社會民生

中陽:養老變“享老” 托起幸福“夕陽紅”

人民網記者 雷昊
2024年06月29日08:48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走進中陽縣寧鄉鎮郝家嶺村的幸福小院時正值中午,老人們圍坐在餐桌旁等待就餐,幾個手腳麻利的老人幫著工作人員包餃子,談笑聲不時從餐廳傳出。

位於呂梁山區的中陽縣是千年古縣,常住人口不到14萬人。據調查,中陽縣60歲及以上人口為20329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119人,佔常住人口10.19%。2023年以來,中陽縣先試先行,投資1000萬元實施城鄉養老公共服務“千萬養怡”助老項目,健全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覆蓋千溝萬壑,惠及千家萬戶,讓全縣老人盡享“養怡之福”。

實施“四五”舉措 打造多元化養老新模式

在中陽縣城區幸福養老中心,老人們午休后,陸陸續續走出房間,坐在二樓大廳裡閑話家常。

打造城市中心養老院是中陽縣“五位一體”統籌養老服務陣地建設其中之一。作為重點民生實事項目,2023年,中陽縣政府在縣養老院的基礎上,投資200萬元改造建成了城區幸福養老服務中心,按照“公建民營”方式投入運營,開展短期托養、長期托養、日間照料、一日三餐、健康管理、文化娛樂等服務。

“除了保障在院老年人的基礎生活外,我們還根據老人各自的身體情況定制了營養餐。同時根據老人的興趣愛好,每天組織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讓老人老有所依,度過一個快樂的晚年生活。”養老中心負責人孫杰榮說。

為把“千萬養怡”助老項目做好,中陽縣以“四五”舉措,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打造城市中心養老院、城市社區老年餐廳、行政村日間照料中心、行政村幸福小院和自然村好鄰居助老小院“五位一體”統籌養老服務陣地建設﹔

——通過政府投一點、集體補一點、個人出一點、子女交一點、社會捐一點“五個一點”破解養老服務資金難題,拓寬養老服務保障,每年為城區14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各補貼5.5萬元,為行政村和部分移民安置點養老服務機構各補貼1萬元﹔

——建立養老服務機構鄉鎮備案制度、養老護理公益崗崗前培訓制度、廚房衛生管理制度、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千萬養怡”定期量化考核制度等“五項制度”,確保養老服務規范運行﹔

——建立定期研判機制、綠色通道機制、數字監管機制、人才培養機制、星級評定機制等“五大機制”,助推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

目前,中陽縣有88個行政村(社區)、34個自然村的老年人享受到助餐助潔和托養康養等服務,日均用餐3000余人次。

“吃不愁、病不憂、孤不獨、樂有伴,我們還將積極探索其他創新性的養老服務模式。”中陽縣民政局局長劉勇表示,今年5月11日,該縣出台了《“千萬養怡助老”項目提質增效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2024年要更加注重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開展“三助”服務,落實八項措施,打造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盡享幸福“食”光 守護“舌尖上的養老”

把城區養老中心比作幸福養老的塔尖,那麼社區、農村就是支撐養老公共服務的基底。近年來,中陽縣不斷完善養老陣地建設,強化對低保、高齡、失能老人的兜底保障。

在城東社區食堂,有開放式的廚房、干淨整潔的桌椅,餐廳擺放著消毒櫃和食品留樣櫃。上午10點半,城東社區食堂的工作人員在微信群發了午飯菜單“手擀面、白菜粉條油豆腐、西葫蘆、西紅柿醬”。

臨近飯點,老人們陸續來到食堂,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邊吃飯邊聊天。碗筷的碰撞聲、歡樂的交談聲,交織成一曲幸福的生活樂章。

“小食堂折射的是大民生,我們辦老年餐廳,不光是辦得起,辦得久、辦得好才是最終的目標。”劉勇堅定地說。

“為了方便老年人就餐,社區食堂從二樓搬到了一樓。”城東社區黨委書記、主任白世杰說,70歲以上老年人午餐晚餐分別是3元、2元,市場價格是7元、5元,差下的由政府補貼。

針對老年人“吃飯貴、做飯難、跑腿累”等問題,中陽縣財政拿出資金加大補貼力度,面向全縣7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每天7元的就餐補貼,向100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每日10元的營養套餐。縣城社區的老年人午餐費用為4元、晚餐費用為3元,農村老年人午餐隻需出2元、晚餐僅需1元。

2023年,中陽縣財政預算養老服務資金1800余萬元,制定並嚴格落實運營補貼、取暖補貼、就餐補貼等政策。農村社區養老機構每年補貼5.5萬元,行政村養老服務機構每年補貼1萬元。有光伏電站收益或其他村集體收入的行政村,可對養老食堂的運行再進行補貼。老年人或其子女可通過以月以季繳費或用自種農產品按市價折抵等方式,支付老年人就餐費用等。

為了確保食品安全,中陽縣陸續為各村(社區)配備消毒櫃和食品留樣櫃。引進智慧信息平台配套的刷卡機,平台實時監測飯菜質量、就餐人數、人群類別,通過數據匯總、數據分析,實現運營補貼、就餐補貼按月精准投放,減輕各養老機構貼補負擔,確保運營可持續。

此外,中陽縣還通過老年人助餐服務帶動老年人洗衣服、休閑娛樂等助老服務。“來這裡吃飯既方便、還吃得好,孩子們在外工作也放心。”居民劉桂蘭說,飯后大家還拉拉家常,在餐廳旁邊的老年活動室看書、打牌、下棋,感覺非常好。

打通最后一公裡 編織鄉村養老“幸福景”

“海貴,今天又給老人們吃啥好的?”

“熬大燴菜、黃米油糕。”

清晨,熱鬧的叫賣聲劃破暖泉鎮的寂靜,乾村日間照料中心的管理員李海貴穿過集市,滿載歸村。隨著車停在村委大院,大家紛紛圍上來幫忙 卸貨。

為順利推進行政村幸福小院工程建設,中陽縣在過去村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每個村補貼運營資金1萬元,冬季取暖補貼5個月,每月7元一平方米,在能滿足老人一日兩頓飯的同時,還配備了洗衣機、理發室,優先選聘2名脫貧戶為養老護理員,為全村65歲以上單身和70歲以上的40名老人提供服務。

“從過去每天一頓飯,增加到一天兩頓飯,中午兩葷兩素2元錢,下午一葷一素1元錢,老人們一天隻需自己出3元錢就可以吃得很好。”乾村黨支部書記武愛忠說,老人們從過去的吃飽變成了如今的吃好。

目前,暖泉鎮行政村現已全部運行“千萬養怡助老”項目,共有32個養老服務點,其中日間照料中心10個,幸福小院13個,好鄰居助老小院9個。

在離乾村較遠的自然村前岔溝村,同樣有15位這樣的老人。與乾村不同的是,這些老人都在鄰居張元汝家吃飯。

張元汝家便是乾村村委選中的“好鄰居助老小院”。對於像前岔溝這樣距離較遠的自然村庄,中陽縣採取“好鄰居助老小院”模式,通過財政一次性補助5000元購置冰箱、消毒櫃等設施設備,用餐服務按照一人一天15元的標准進行補貼,有效解決了偏遠村庄老人的吃飯難題。

“給老人們整點饅頭,做點燴菜,再炒個韭菜雞蛋。”40歲的張元汝高興地說,現在不用外出打工就有了每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

張元汝家的“好鄰居助老小院”,正是中陽縣打通自然村養老服務“最后一公裡”的一個縮影。截至2023年12月底,中陽縣34個自然村的“好鄰居助老小院”已全部運行起來。

然而,中陽縣打通幸福養老“最后一公裡”的腳步並未停歇。未來,隨著養老服務的逐步完善,讓更多的老人真正感受到“最美不過夕陽紅,老有所養笑開顏”。

(責編:雷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