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山西要聞

以發展之綠托舉山西之美

——美麗山西建設系列報道之一

2024年06月30日09:09 | 來源:山西日報
小字號

大同市新榮區山地高聳、風源充沛,為風力發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清潔的電能通過一台台飛旋的風機源源不斷輸出,為建設美麗山西添彩加色。圖為大同市新榮區暢家嶺分散式風電場。陳榮燁攝

晨曦微露,位於呂梁孝義的山西鵬飛集團,一輛輛氫能重卡整裝待發,即將駛向目的地天津港。為這些重卡提供動力的氫燃料電池,可實現運輸全程的零污染。 夏夜降臨,來自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馬蘭礦的瓦斯發電,正在點亮城市的霓虹。54%的瓦斯利用率,越來越高的電動車比例,以及多種降碳、零碳技術的應用,使馬蘭“零碳礦山”試點的底氣更足……

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先行先試為法寶,一批批以節能降碳、綠色智能、集約循環為特征的新業態、新場景,正在三晉大地不斷涌現。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循環利用,對產業長期畸重的山西更為重要。在“雙碳”目標牽引下,山西正在把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牢牢抓在手上,努力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成色更足的發展之綠,正在成為美麗山西的有力托舉。

以綠色為號角

引領經濟加速轉型

6月2日,一架完全由太原本土制造的直升機在中北高新區驚艷亮相,這款被稱作“太陽鳥”的輕型運動類直升機,可供2人乘坐,性能優良,造型吸睛。同日舉辦的航空特種裝備產業鏈招商推介會,為太原通航產業加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綠色制造、高端制造成為現場熱詞。 和太原一樣,現在,許多昔日的煤城在由“黑”變“綠”的進程中各顯其能。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問題,必須把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

立足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我省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通用航空等產業向綠而行,加速發展。全省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已累計創建115個國家級綠色工廠、7個綠色工業園區。

強力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我省錨定“五大基地”戰略定位,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晉電外送覆蓋23個省份,外送電量全國第二。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佔比,由2019年的33.9%提升至2024年4月底的46.84%。

昔日的產煤大戶大同市新榮區,如今已經成為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產業的聚集地,隆基綠能、銳華能源、南電科技、鴻達鑫儲能等企業紛紛落地,光伏組件、逆變器、鈉離子電池等等成為新榮人口中新的流行詞。

一批與能源革命相關的儲能技術、新材料技術,在能源革命的大旗下積蓄和爆發。位於永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藍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張僅有5微米厚的“塑料布”讓人稱奇,這是一種鋰電池隔膜,不僅打破國外“卡脖子”技術壟斷,也讓“中國智造”在山西順利生長。

數字經濟作為綠色經濟,正在賦能千行百業,放彩三晉大地。

在陽泉,一項被稱作“車城網—車路智能新生態”的項目建設正在推進,並初步集聚了領航科技、百度、新石器、蘿卜快跑等自動駕駛企業,這將使陽泉成為全國首個全域開放自動駕駛的地級市,讓“山城”之路更加順暢。

不論是變輸能源為輸數據、輸算力,還是全面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我省正在發力搶灘數字經濟高地。大同被正式批復為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全國共7個),全省首批確定了10家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認定了5家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園區,算力規模位居全國第7位。全省目前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62.4%,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為74.8%,均位列全國中上游。

以綠色為引擎

助推廢舊循環利用

在“煤電之都”朔州市,大大小小的矸石、粉煤灰堆積場,曾令當地政府和老百姓頭疼不已。而今,這些工業固廢,已經成為生產陶瓷、耐火材料、新型建材的重要原料,甚至在橡膠帽、紡織染料、電纜絕緣外皮、化妝品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傳統能源產業佔比高、工業生產耗能大、各類廢物排放多,是長期以來山西的省情實際,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循環經濟成為優選路徑。隨著一條條“資源—產品—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新產品”生產模式的形成,豐富著全省工業產業形態和科研集聚平台,有力地拓展著新的綠色發展路徑。

截至目前,我省已連續舉辦十屆國際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大會,朔州、晉城、長治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加快提質升級,全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達1.87億噸。

昔日的余熱、廢氣紛紛化身降碳先鋒。

在晉南鋼鐵,焦爐煤氣、轉爐煤氣、高爐煤氣等載碳能源被輸送到化工廠,經過煤氣精淨化提純分離LNG、CO和H2,催化合成乙二醇載碳化工產品,實現了“以化固碳”﹔化工提純氫氣過程中輸出的富氫解析氣,返回鋼鐵企業進行高爐富氫低碳冶煉,從源頭上降低了高爐工序的煤炭消耗,實現了“以氫代碳”。

在太重集團,日常生產中常見的空壓機設備,其60%—70%的電量消耗都用於自身散熱,不僅熱能浪費,還損耗了電能﹔冶煉工藝中冶煉爐體、除塵器、風機等設備,冷卻循環水的溫度可達33℃—48℃。如今,依靠“循環水+水源熱泵”系統,這些余熱全部用於採暖,實現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00噸,相當於種植百萬棵樹木。

垃圾分類、垃圾發電、舊物回收利用,已經形成共識、進入常態。

由太原紙先生再生資源回收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全品類廢品回收平台,通過“預約下單、上門回收”,可方便回收舊紙、舊塑料、舊衣物、舊金屬、舊電器等五大類近40種廢品,已形成集開發、收運、建設、運營、處置於一體的產業鏈條,實現再生資源的不落地、不堆積、不囤放。回收后的廢品經過專業挑選、粉碎、打包等一系列處理環節,最終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置。

以綠色為標尺

倒逼行業節能降耗

作為能源基地,我省有著眾多的大型火電企業,個個都是妥妥的排碳大戶。但排碳大戶,也意味著最有可能成為降碳大咖。

在晉控電力長治發電公司,超超臨界發電機組的上馬,讓這裡盡可能將煤炭“吃干榨淨”。對一台1000MW的火電機組來說,每發1千瓦時電至少可節煤2.5克,一年就可以節約2.75萬噸左右的優質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2萬噸。

先進技術的應用,以及煤電機組“三改聯動”的加快,讓我省火電行業節能降耗成效明顯。“十四五”前三年,我省淘汰落后煤電機組245萬千瓦,完成“三改聯動”6303萬千瓦。全省煤炭消費低速增長,低於同期全國增速。2017年以來,全省完成清潔取暖改造691.53萬戶,每年可減少散煤燃燒600多萬噸。

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節能減污降碳,持續提升先進產能佔比。鋼鐵行業在產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省煉鐵、煉鋼先進產能提高至60.5%、57.3%。焦化行業相對國家要求提前兩年完成4.3米焦爐關停,干法熄焦等先進工藝全面推廣應用,先進產能佔比96.6%。化工行業認定兩批17個化工園區,煤炭分質分級梯次利用試點加快推進,化工產業加快實現集群集約化發展。

在建筑領域,率先將“全面綠建”上升到制度層面,2023年全省建設綠色建筑1943.2萬平方米,新建綠色建筑佔城鎮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由2019年的58.3%提升至2023年的97.1%,自2024年2月以來已提升至100%。大同未來能源館榮獲2022亞太地區綠色建筑先鋒獎。

在交通領域,建設全國首例路塹邊坡治理及光伏發電一體化工程,“高速公路+光伏”模式全省推廣,2023年高速公路沿線分布式光伏總裝機容量20.1萬千瓦,高速公路服務區電站實現全覆蓋。全省累計建成新能源汽車充電樁6.36萬台,樁車比達到1︰7。

據最新統計,“十四五”以來,我省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9%,在全國排名第二。

與此同時,我省不斷健全節能法規,完善能耗雙控政策,發布《山西省節約能源“十四五”規劃》,加強節能頂層設計,嚴格能耗強度約束、能耗總量彈性管理。出台《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實施辦法》,把好節能降耗“源頭關”,嚴格項目准入。適應國家節能減排工作新部署新要求,修訂《山西省節約能源條例》,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一個個零碳礦山、零碳車間、零碳機場、零碳物流、零碳鄉村、零碳社區,必將以蓬勃之勢在三晉大地漸次成長。

以發展之綠托舉山西之美,實現的是工業文明與“雙碳”目標的完美契合,是產業興旺與生態福祉的美美與共。(記者賀鍇)

(責編:麻潞、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