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山西

金台觀晉︱王文吉山間行醫40年,做村民一輩子的健康守護人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馬睿姍
2024年07月25日11:20 |
小字號

當緋紅的晚霞褪去天際,平順縣東寺頭鄉七子溝村已經入夜。

村醫王文吉背著醫藥箱,拐進了王大爺家的小院。王文吉用棉花蘸了酒精,點上火往玻璃罐裡一轉,再利落地按在王大爺腰上。拔了火罐,腰疼的“老毛病”便能緩解不少。

王文吉是七子溝村的村醫,今年58歲,平頭,膚色黝黑,面堂上的皺紋深如溝壑,說起話總帶著淳朴的笑。通往村民家中的山路,他已經走了40年……

入夜后王文吉入戶看診。賈笑夢 攝

入夜后王文吉入戶看診。賈笑夢 攝

“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我明白了何為醫德”

七子溝村地處太行山脈深處,山高路險。王文吉的父親王康生是當時村裡唯一的赤腳醫生,常常徒步翻過幾座山,一走就是數十天。

初中畢業后,王文吉開始跟著父親學中醫。“父親走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王文吉說,有一次,聽說有村民不慎從山坡上跌倒,受傷嚴重,父親帶著他一路小跑上了山。王文吉見村民傷口血流不止,嚇得蹲在地上,半天起不來身。父親見了,氣得踹了他一腳:“讓你當醫生治病救人,自己怎麼先嚇倒了!”

在父親的引導下,父子倆跪在地上給村民檢查傷情、處理傷口。一個多小時后,王康生起身時,險些站不穩,雙膝跪出了淤青。“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我明白了何為醫德。”王文吉說。

王文吉有一本醫學小冊子,書頁早已泛黃。“以前,父親讓我背這本書,每天都考。”王文吉笑著說,每天早晨,父親都會給他講解中藥藥性、用法用量,並要求他熟記。王文吉常常背到深夜,書搭在臉上就睡著了。

跟著父親干了三四年,眼見同齡人都外出務工,王文吉心裡忍不住打起了退堂鼓。“都走了,村民誰來管?”父親忍不住發了火,也點醒了王文吉。

王康生退休后,王文吉成為村裡唯一的村醫。在父子倆接力守護七子溝村的幾十年裡,他們見証了村衛生室的許多變化:從一間毛坯土房,到60平方米標准化村衛生室﹔從需要自掏腰包添置設備,到各類常用藥品一應俱全……

王文吉在村衛生室清點藥品。賈笑夢 攝

王文吉在村衛生室清點藥品。賈笑夢 攝

2020年,黃崖溝村、谷戀鋪村並入七子溝村。王文吉要負責的患者更多了,要跑的距離也更遠了。平順縣衛體局給每個村衛生室配備了一輛電動車,王文吉騎著電動車穿梭於山野之間:“出門看診可比以前方便太多哩!”

王文吉騎上電動車准備入戶。賈笑夢 攝

王文吉騎上電動車准備入戶。賈笑夢 攝

“鄉親的健康,就是我的責任”

“文吉,你趕緊來。”一個冬天的傍晚,七子溝村村民李用成見老伴石繡蘭滿臉是汗,渾身打顫,趕忙給王文吉打電話。

王文吉拎著醫藥箱就出了門,正逢大雪,隻能步行。天色已暗,王文吉不小心滑倒了,摔到了胯,還扭傷了手指,他坐在雪裡緩了緩,然后一步步挪到李用成家給石繡蘭看病。

多年來,村裡老人們隻要覺察身體不舒服,第一反應就是找王文吉。石繡蘭今年72歲,每次王文吉入戶看診結束,她都拉著王文吉留下來吃飯。“這麼多年了,隻要我打電話跟他說難受,不管早晚,他都跑來給我瞧病。”石繡蘭感激地說。

在七子溝村,65歲以上老人有118人。王文吉每個季度入戶為村民測量血壓、血糖,及時排查病情。如果發現較嚴重的病情,他就及時提醒老人去縣醫院治療。一旦出現急症,他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鄉鎮醫院,由鄉鎮醫院派救護車搶救患者。

王文吉為村民看診。賈笑夢 攝

王文吉為村民看診。賈笑夢 攝

深夜,出診回來的王文吉常常躺在床上合不了眼,腦子裡一遍遍想著:“藥吃了管不管用?要是明天病情加重了怎麼辦?……”翻來覆去琢磨上幾個小時,才能入睡。“鄉親的健康,就是我的責任。”王文吉說。

“隻要村裡用得上我,我就一直看下去”

午后,陽光把村衛生室的牆壁晒得灼熱。今天是隨訪高血壓患者牛春巧的日子,王文吉把衛生室牆壁上的去向告知牌調為“入戶”,騎著電動車上了山。

王文吉把村醫去向告知牌調為“入戶”。賈笑夢 攝

王文吉把村醫去向告知牌調為“入戶”。賈笑夢 攝

牛春巧一開門,愣住了:“你咋這麼快就回來了?”王文吉不說話,隻呵呵地笑著。原來,王文吉的女兒想讓父親跟自己到縣城住一周。可過了三四天,王文吉就要提前回村:“不行不行,我得趕緊走,有村民打電話找我了!”

隨訪了一下午,回到村衛生室后,王文吉戴上老花鏡,在高血壓患者管理台賬上寫下村民的血壓數值。隨后,他走到電腦前,打開國家醫保系統網站頁面,左手指著本子上的拼音,右手單指敲擊鍵盤,幫前兩天購藥的村民進行登記報銷工作。

衛生室裝上電子醫保系統后,王文吉花了三四個月自學了電腦操作和醫保系統使用方法,他把每個藥品名稱寫在本子上,讓村裡的孩子幫他挨個兒標注上拼音。“人老了,隻能用這種‘土辦法’辦公。”王文吉笑道。

聽說王文吉還有兩三年就要退休,很多村民坐不住了。“大伙兒都舍不得他退休,希望他多干一段時間,培養個好的接班人,咱們就安心了……”說到動情處,李用成眼裡噙著淚。

王文吉和村民在一起。賈笑夢 攝

王文吉和村民在一起。賈笑夢 攝

“退休以后,隻要村裡用得上我,我就一直看下去。”王文吉說,他和大伙兒結下了親人般的感情。對於王文吉而言,即使脫下這身白大褂,責任也一直都在心裡。

山西34025名村醫,撐起村民健康一片天

王文吉堅守山間行醫的40年,也是山西3萬余名村醫一生的縮影,他們是農村最后一公裡的健康守護人。

在山西,像王文吉一樣穿梭在山野田間的村衛生室人員共有34025人,其中,取得執業(助理)醫師9041人,佔比26.6%,持鄉村醫生執業証的22913人,佔比67.3%。

村醫是中國醫療體系的神經末梢,也是三級醫療體系中最基層的力量,不僅能為村民們解決小病小痛、實施及時急救處理等,更能降低農民的就醫成本。但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地區,村醫面臨的困境也應該被看見:鄉村小診所醫療設備落后、藥物不足、待遇低下……

怎樣能讓更多村醫留在農村?

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圍繞鄉村醫生素質能力提升、待遇保障提高、補充渠道暢通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動山西省鄉村醫生隊伍持續健康發展。

截至2023年,山西全省共設置村衛生室22566所,按照“一個行政村一所村衛生室”的原則給予在崗村醫崗位補助,補助標准為每室每月1000元。同時,按每室每年不低於1200元的標准,對村衛生室水、電、暖、信息網絡維護等日常支出給予補助。並建立以政府補助為主養老保障機制,對在崗符合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鄉村醫生,按每人每月30元的標准享受政府的專項繳費補助﹔對年滿60周歲且連續在村衛生室執業滿10年以上的離崗人員,在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礎上,給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補助。

為了不斷壯大村醫隊伍,山西省衛生健康委持續完善鄉村醫生培養培訓機制。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將符合條件的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注冊為鄉村醫生,優化鄉村醫生素質結構。

“今年,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將免試注冊政策啟動以來的67名大學生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同時將440個村衛生室崗位用於公開招聘2023屆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構建鄉村醫生長效補充機制。”山西省衛健委一名負責同志介紹。

“金台觀晉”是人民日報社山西分社著力打造的新媒體品牌專欄。我們努力以人民日報的大格局觀察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布局,努力呈現一個真實客觀的山西。

統籌:何勇

本期策劃:何勇

文字:人民日報記者馬睿姍

出品:人民日報客戶端山西頻道

投稿郵箱:rmrbsxfs@163.com

(責編:雷昊、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