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趕集課堂”開講 移風易俗有新招

“聽說今天又有‘趕集講堂’。”“是啊,准備開始了,我們趕緊過去!”……近日,在臨縣兔坂鎮的趕集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場“踐行村規民約·共建文明鄉村”的移風易俗主題宣講活動吸引了眾多目光。
據介紹,每逢農歷日期的逢五和十是兔坂鎮的集市。為打通移風易俗宣講“最后一公裡”,今年以來,兔坂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充分利用趕集日人流量較多的有利時機,創新推出“趕集講堂”,通過擺放流動凳子、發放宣傳單等方式,把移風易俗宣講與嘮嗑拉家常融為一體,用鮮活的事例來感染群眾,把單一式“說教”變為有趣的“嘮嗑”,讓移風易俗宣講融入每一個趕集日。
“我沒想到趕集也能‘聽課’,這種宣講形式非常接地氣,我們聽得懂、坐得住,也深刻感受到了破除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動的好處,以后我們家也要喜事新辦。”城庄鎮湫水柏林苑社區居民、68歲的王先生說,每到趕集日,他都會到“趕集講堂”聽上一課。
自推出“趕集講堂”以來,臨縣共開展移風易俗專題宣講160余場,發放宣傳資料256000余份,倡導更多群眾更新思想觀念、革除陳規陋習,積極參與移風易俗活動,推動文明鄉風建設。
打造“文明實踐+”,用好“民嘴土語”,臨縣倡樹文明新風亮點多。除了“趕集課堂”,臨縣還積極創新宣傳方式,組建了由業務骨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到村任職大學生、鄉村振興志願者、社工、產業帶頭人、道德模范、村民代表等組成的“民嘴土語”宣講隊伍,充分利用各鄉鎮、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廣場公園、坊間炕頭、田間地頭,通過講、傳、聊、演等多種形式,走街串巷進行移風易俗宣傳,進一步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和自覺實踐者。
走進前青塘村村委會,迎面就能看到“村規民約”的牆繪,其中“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破除陳規舊俗,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操大辦”的條文很是醒目。前青塘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貴順介紹,以前受傳統陋習的影響,孩子滿月、高中畢業、結婚等都要待客,村民一年賺的錢有時候大部分都用於“上禮”,而且禮金也是越來越高,村民們不堪重負。
如今,在前青塘村紅白理事會成立后,理事會成員著力用“鄉音土話”講解大操大辦、攀比浪費之風等舊習俗帶來的危害,倡導群眾從自身做起,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抵制陳規陋習和封建迷信。前青塘村逐漸形成了簡朴和諧的文明新風,還被評為“呂梁市首批移風易俗示范村”。
下一步,臨縣將持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移風易俗推進舉措,引導群眾樹立新思想、倡導新風尚,爭做新風正氣的倡導者、傳播者和踐行者,讓文明的種子在百姓心中扎根開花結果。(張娟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