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西頻道>>本網關注

山西高平:於綠水青山中 璀璨琺華熠熠生輝

人民網記者 趙芳
2024年08月03日08:07 |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小字號

“太漂亮了,不可思議。” “更不可以思議的是,這裡居然曾經是廢棄煤礦採空區。”盛夏時節,走進山西晉城高平市琺華工藝園區,綠植如幕、姹紫嫣紅。

通過植被恢復、水系治理,廢棄煤礦採空區恢復了生機﹔以琺華藝術館、高平非遺館為依托,通過農業觀光、休閑旅游、藝術研學等模式,這裡又被拓展為農文旅項目。

琺華藝術館內的小型考古發掘現場。盧鵬宇攝

琺華藝術館內的小型考古發掘現場。盧鵬宇攝

“這邊模擬制作了一個小型的考古發掘現場,裡面陳列的也是明代保留下來的琺華器。”在琺華藝術館,講解人員介紹,以前的琺華器釉色脫落相對嚴重,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實驗,現在的琺華器已經達到了胎體堅密,釉色純淨且永不脫落。

琺華,與“唐三彩”齊名,是古代山西特有的一種低溫釉陶瓷。始自元,興於明,止於清。清代雍正之后,琺華器逐漸停止燒造,這項高超的工藝技術從此消失,少量的琺華器隻存在於國內外的博物館內。

琺華藝術館展品。盧鵬宇攝

琺華藝術館展品。盧鵬宇攝

為喚醒這一沉睡多年的傳統技藝,高平動員全市能工巧匠,組織專業團隊開啟了復燒琺華之路,在古文典籍之中尋得琺華彩的出處,以科學之方從殘片的痕跡中推演琺華的燒制工藝,歷經反復試煉,琺華器終於燒制成功。

傳承不是傳遞,更不是簡單復刻,為讓傳統文化元素活起來、火起來,當地將傳統琺華工藝與現代文創產業、文旅產業、文博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拉動文化旅游、倉儲運輸、藝術品交易、現代科技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使這項藝術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是一件琺華獅鈕熏爐,拿起獅子腳下的蓋子,可以放香薰。”“這是一件琺華蓮池鷺鷥紋卷缸,卷缸可以放書畫卷軸,也可以用來做魚缸。”講解人員介紹,現已開創五大類產品,分別是琺華傳統藝術類,現代藝術類,炎帝文化類,宗教類以及琺華文創類產品,這些器形雖然不大,但件件都有特點,值得欣賞把玩。

藝術館內布展精巧別致,一件件琺華器令人賞心悅目。藝術館外綠蔭碧水相連,一處處景致令人心生美感。

琺華田園。盧鵬宇攝

琺華田園。盧鵬宇攝

“路面首次採用預拌透水混凝土路面系統,節省造價、提高路面質量,解決雨季路面積水、冬季路面融雪后開裂等問題﹔通過採用雨水花園設計,緩解園區雨季暴雨雨水管網排水壓力,並起到有效儲蓄水作用,以滋養農林土壤。”據介紹,琺華田園通過採用預拌透水混凝土路面系統和雨水花園設計,邊修復邊開發,改善生態環境,打造海綿城市示范點。

“前面是一片杏林,杏林在成熟時期會向顧客開放,可以自助採摘或者購買,現在已經過季了,它的成熟期比較短,隻有一個月的採摘期。”

琺華田園民宿。盧鵬宇攝

琺華田園民宿。盧鵬宇攝

藍天白雲,綠草如茵,放眼望去,數十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露營帳篷和天幕,錯落有致地搭在草地上,游客們或嬉笑拍照,或在帳篷旁悠閑交談。

紅薯試驗田。盧鵬宇攝

紅薯試驗田。盧鵬宇攝

講解人員介紹,這裡有大片的杏林、桃林等林地,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商、學、養、閑、情、奇”十二大要素,植入了帳篷、民宿、酒吧、冷餐會配套用房、林下BBQ等經營業態。

擦亮文化名片,優化住宿體驗,創新消費場景,方能讓游客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

(責編:趙芳、桑莉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